APP下载

国内研学旅行的文献影响力分析:现状与热点

2021-08-29毕小双苏勇军

生产力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研学影响力旅行

毕小双,苏勇军

(宁波大学 中法联合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一、引言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中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随后迅速开展研学旅行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政府各部门的利好政策之下,多种研学旅行的行业活动先后开展。如,2017 年相继成立了中国研学旅行联盟、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等行业机构;安徽、四川等省份发布了研学旅行主题线路与示范基地;山东省启动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从中不难发现,研学旅行的市场发展蒸蒸日上,研究研学旅行亦大有可为。

在国内外文献中,“研学旅行(游)”与“修学旅行(游)”被默认为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当进一步阐释研学旅行的内涵时,“研学旅行(游)”与“教育旅行(游)”本质上是一致的[1-2]。研学旅行从广义上而言,是指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的需要开展的文化性质的旅游活动[1]。而Ritchie 在《Managing Educational Tourism》 一书中定义了教育旅游(educational tourism)这一概念:“教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教育和学习为首要动机或第二动机,参加假日游或短途旅游的旅游活动。它包括大众教育旅游、成人学习旅游、国内外院校组织的学生旅行,如语言类学校培训、学生远足、交换生计划;可单独行动,也可统一组织;可在自然景区,也可在人文景区”[3]。Ritchie 这一定义被广泛应用[4-5]。当前国内外研学旅行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产品供给、游客需求两种视角:供给方面以环境和社会资源基础、基础教育产品两方面的文献居多,对目的地的影响集中在经济方面[6-8];需求方面多将学生群体视作研究对象,已涉及动机、感知等方面的研究[9-11]。研究方法上既有定量方法,也有定性方法[12-13]。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学旅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亦有部分研学旅行的文献综述[14],但较少有文章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研学旅行,尤其是确定国内研学旅行的文献影响力。为此,本文引入了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献影响力分析方法,在文献整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确定了文献影响力与关键主题,以期为国内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二、方法与数据

(一)文献影响力模型

运用模型测算文献影响力,对达到一定影响力标准的文献进行再次分析,这一方法已经为许多学者所使用[15]。目前学术界已有许多指标可用于测算单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但尚不存在一个比“被引次数”更为广泛认可的指标[16]。

因此,在对何春建(2017)[16]的模型进行必要修改的基础上,本文使用了一种文献影响力模型。这一模型主要立足于被引次数,但同时兼顾被引次数分析的修正方法,以规避被引次数的弊病。本文只计算论文的累计综合影响力TVF(n)。计算公式如下:

记TVF 为论文P的累计综合影响力;C1为论文P的直接影响力,即论文P的直接被引次数;C2为论文P的间接影响力,即论文P的间接引证论文数;k1为间接影响力的折合系数,本文定义k1为论文P发表年份所在学科的国内篇均被引数。

公式1 为论文综合影响力的计算公式,其中C2/C1的含义是“论文P的施引文献集合A的篇均他引次数”,篇均他引次数是一种能反映施引文献质量的指标。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数是不同的,因为不可能获得国内篇均他引数,所以只能用篇均被引数代替,这样C2/C1与k1的比值就消除了年份和学科的不可比因素。

公式2 为论文出版第n年后累计综合影响力的计算公式。记T为论文P的发表年份,k1(T+n)代表的是论文所在学科、发表于T年、论文年龄为n的国内篇均被引数。公式中默认忽略提前引用的情况,如果出现提前引用,则将提前引用的施引文献当作是论文P在T年的被引。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1.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研学旅行(游)”或“修学旅行(游)”或“教育旅行(游)”为主题词检索发表的期刊论文,筛选标准为“SCI”“核心期刊”“CSSCI”,得到论文217 篇,数据检索时间截至2019 年。

2.数据清洗。通过阅读文章,对不符合标准的文章进行清洗,最终得到138 篇期刊论文,将其编号为P1-P138。

3.获得各项指标数据。利用知网的“引文网络”功能对各论文的施引文献进行分析,从中可分别获得C1和C2的数据。国内研学旅行的初始研究虽然集中在教育学领域,但鉴于其具有的跨学科性质,本文最终选择旅游学科进行k1数据的收集。

三、结果与讨论

数据计算后得到研学旅行文献的TVF均值为18.32,按照其1.5 倍、1.0 倍和0.5 倍可将论文分为强、较强、弱强和一般等4 个等级[17],将前三种统称为“高影响力文献”,将最后一种称为“一般文献”,最终获得高影响力文献50 篇,一般文献88篇。进而从时间分布、作者、期刊与主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借助广泛应用的ROSTCM6 与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

(一)时间分析

时间分析可以直观展示研究的发展历程。如图1 所示,从整体趋势上来看,以2017 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7—2016 年,此时高影响力文献、一般文献的发表数量常年处于个位数水平;15 篇文献中只有2 篇一般文献,TVF均值为52.90。即这20 年间虽然研学旅行的论文数量较少,但文献影响力较为显著。第二阶段为2017—2019 年,高影响文献的增长速度由快变慢,而一般文献的数量稳步增加,甚至在2019 年大幅上升,并反超高影响力文献;三年间TVF均值为14.15,2017—2019 年的TVF均值依次为61.65、12.75、2.77。从中易知,2017 年的文献影响力尤为突出,而2019 年的文献影响力相对较弱。这与文献引用的滞后性有关,发表时间距今越近,则引证越少。

图1 各等级影响力文献的时间分布

此外,TVF值排名前10 的期刊文章中有一半发表于2017 年。无论考虑TVF均值还是单篇文章的排序,2017 年的引证表现都很突出,因此不难得出:2017 年发表的研学旅行论文已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综上,2017 年是分析研学旅行的重要时间节点,既在数量上明显增加,又在影响力上表现显著。反观政策可以发现:2016 年教育部与其他部门相继针对研学旅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规范,为研学旅行的落地制定可行的标准;2017 年则开始研究如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并细化研学基地的建设。因此国内研学旅行研究的上升趋势与政策的密集程度基本同步。

(二)作者分析

作者的发文情况反映了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载文作者主要分为文献第一作者和合作者两类,统计第一作者的发文数量可分析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是指在刊物上发表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18]。

根据美国科学史学家Price 的理论,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的计算方法为:N1=0.749×(Nmax)1/2。其中,N1为核心作者至少应发表的论文数,N1取整数;Nmax为统计年段内最高产的那(几)位作者的论文数,只有那些发表论文数在N1以上的作者,才能被称为核心作者[18]。

经过统计得出研学旅行Nmax=3,N1≈1.30。因此,文献发表2 篇及以上的第一作者为本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共有11 位核心作者,殷世东(3 篇)、钟林凤(3 篇)并列第一,其余9 位作者均发表2 篇。统计发现,核心作者群共发表论文24 篇,占论文总数的17.4%,这与普赖斯定律提出50%标准相差甚远。此外,核心作者群发表的高影响力文献共10 篇,分别占核心作者发表文献、论文总数、高影响力文献比重的41.67%、7.25%、20%。以上可以说明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且核心作者群发表的论文数量偏少,影响力较弱。

此外,本文通过统计文献前3 位作者的合作情况,得到了研学旅行的作者合作网络(见图2)。节点之间连线和箭头表示词语的共现和指向关系,节点的大小表示中心性,点越大越是中心。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合作等级,图形越大代表该作者与其他作者的联系越紧密,线条越粗代表合作篇数越多。从中不难发现:袁书琪所在的合作团队外延性较强,合作较为紧密。综上,国内研学旅行的合作程度不高,且作者合作网络结构非常松散;各团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合作,但跨团队的合作网络尚不明显。

图2 研学旅行的作者合作网络结构

(三)期刊分析

期刊分析可以得出当前集中发文的刊物及其影响力。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138 篇文章发表在43 种不同的期刊上,期刊集中度为3.21(138/43)。按照知网分类可以得到:研学旅行的发文期刊集中在教育学领域,社会科学Ⅱ专辑下的期刊有30 本,刊文122 篇,占比88.41%;《地理教学》《教学与管理》《中小学管理》载文量最大,共67 篇,占总文献的48.55%。综合TVF 值排名与载文量,发现《教学与管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产生的影响力最大。

(四)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对于确定研学旅行研究的热点必不可少。通过对高影响力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归并,如“地学科普”“地理类”统称“地理”,最终得到40 个关键词,其中67.5%的关键词只出现过一次,出现频次大于4 次的关键词仅占总数的27.5%,不难发现研学旅行高影响力文献的关键词分布极为分散。图3 展示了高影响力文献中出现频次高于2 次的关键词,其中“研学旅行”出现43 次,“研究活动”14次,“课程实施”12 次,“地理”11 次。

图3 高影响力文献关键词分析

总体来看,1997—2019 年间,研学旅行、探究活动、课程实施、地理等关键词在国内研学旅行的研究中一直保持高热度,并与国外启示、中小学、核心素养、基地等关键词联系紧密,反映了这些主题在该领域的重要性。通过对文献的整理阅读和分析,国内研学旅行的关键主题集中在问题策略、课程实施与基地建设三个方面。

1.问题策略。国内对于问题与策略的研究包括观念理论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在观念理论层面上,通过分析研学旅行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意义以整合观念,或者引入外国历史经验以转变发展观念,亦有学者引入教育学或心理学的理论,为研学旅行构建理论框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既有总体问题也有总体策略,二者往往相互交织。总体问题关注的是研学旅行的教育性、规范性、课程性与安全性,总体策略则重视研学旅行教育化、规范化、课程化与安全体系建设的标准化。

2.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热度居高不下,可从主体、内容、范围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主体上,国内研学旅行的研究集中于中小学群体,较少关注大学生;内容上,主要包括自然类、历史类、人文类和体验类,以地理学科的研究最为突出,从地理教学设计到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均有涉及;范围上,更多关注国内开展的研学旅行,少见国际尺度的研究。在课程实施中,无论是品德教育还是学科教育,都强调研学旅行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并逐步为课程设计、实施到评估这三个环节设定明确的标准与规范。

3.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区分空间范围、研学主题与活动形式,强调探究活动的开展,深化研学旅行的教育成果。从内容组织的角度,基地建设往往与课程实施相交织,如就特定类型的基地提出教学设计方案、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但对基地建设的专项综合研究较少;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基地建设大多结合地方旅游资源,如自然遗产、独特风光、文化积淀等,主要从资源评价、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宣传推广、保障机制等方面为不同的基地提供对策建议。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从文献影响力与热点分析中易知:当前研学旅行得到了较多关注,积累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高影响力文献较为关注问题策略、课程实施与基地建设三个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研学旅行具有如下特点:

1.学术界逐步重视,但关键词的使用较为混乱。中文关键词的命制缺乏统一性,英文关键词的选择与国外研究尚有出入。研学旅行在国内期刊上存在9 种不同的英文关键词,其中有5 种并不能与国外文献对应。关键词缺乏规范既不利于国内学者的本土化研究,更为国内研究与国际接轨增加了障碍。

2.研究内容较为单薄,理论基础仍需加强。国内研学旅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视野较局限于国内尺度,引入国外经验时往往停留在历史背景与实际操作的介绍上;重视研学旅行的行业发展、产品研究,较为忽视理论基础、研学旅行者研究。

3.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合作网络松散,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目前大多是“问题诊断—策略建议”式的绪论或者“基地介绍—课程设计”式的方案,体系化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较为缺乏。

(二)展望

在《Managing Educational Tourism》 一书中,Ritchie 还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构建了教育旅游的市场框架,详细说明了教育旅游的概念化研究方向。从需求角度(或游客角度)可以包括:教育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动机、感知和由此产生的旅游行为,教育旅游经历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各因素内部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供给角度(或旅游产品角度)可以包括:基础教育旅游产品的性质,教育旅游的管理和营销机构,教育旅游的资源基础,与教育旅游相关的目的地影响,因素内部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

因此,在比照国内外研学旅行文献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后续研究可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游客角度。国外更为重视研学旅行者的研究,尤其是研学旅行对游客全球思维等价值观念的影响[19],而国内研学旅行大多从市场供给的角度开展研究,较少分析研学旅行者的群体特征。但研学旅行者始终是研学旅行的主体,可借助消费者行为学、旅游心理学等理论,对研学旅行者的出行动机、行为模式与游客感知等方面进行分析。

2.拓宽产品角度。国内研学旅行产品多集中于中小学生群体,忽视了其他市场的开发与产品设计。未来可理顺研学旅行的利益相关者,逐步拓宽市场架构,基础研学旅行产品的研究可从中小学群体拓展到以生态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为重点的普通研学旅行、成人研学旅行、国内外学校旅游等方面。

3.增加游客与目的地的互动研究。当前国内研学旅行的目的地研究突出表现在基地建设上,尚未形成研学旅行目的地研究的模型、特征与分类,未将目的地研究与其他要素相结合。由于重要的学习往往发生在非学习时,即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文化混乱”(culture confusion)时[20],因此可以引入凝视、原真性、地方感等相关理论,关注研学旅行对目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影响,并注重分析在二者的互动过程中,研学旅行者自身的价值观、文化审美以及专业能力是否有所变化。

猜你喜欢

研学影响力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天才影响力
小黑的旅行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夏日旅行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