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视域下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重构
2021-08-29汪雅凤王莹莹徐晨来高翔
汪雅凤 王莹莹 徐晨来 高翔
摘要项目式学习和场馆资源的开发已在基础教育掀起一股热潮,很多学者研究了场馆资源和项目式学习的育人价值,但是可参考的实施案例并不多。《解锁红嘴蓝鹊攻击人的奥秘》项目学习中,将场馆资源融入项目式科学活动,从项目的产生、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项目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项目式科学活动的实践与重构的过程,挖掘其育人价值。
关键词场馆资源;项目式学习;科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6.041
Practi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es
——Take unlocking the mystery of red billed Blue Magpie attacking people as an example
WANG Yafeng1,WANG Yingying2,XU Chenlai3,GAO Xiang4
(1. QianpuNanqu Primary School,Xiamen,Fujian 361008;
2. Xiamen Gugong Primary School,Xiamen,Fujian 361004;
3. Minli No.2 Primary School,Xiamen,Fujian 361012;
4. Xiamen SimingDist Teacher Training School,Xiamen,Fujian 361005)
Abstract: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enue resources have set off an upsurge in basic education. 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venue resources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but there are few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cases. In the learning of the project "Unlocking the mystery of red billed Blue Magpie attacking people",the venue resource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ject-based scientific activiti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roject generation,project design,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project evaluation,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e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roject-based scientific activities,and excavates its educational value.
Keywords:venue resources;project-based learning;scientific activities
所谓项目式学习,是通过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形成公开产品,达到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项目式学习中的项目是真实、有意义的,并与多学科内容深度交融。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在互动中掌握核心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公示最终成果,提升核心素养。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多学科融合,多方资源融入,多主体配合,而场馆资源能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人力、物力。
本文以《解锁红嘴蓝鹊攻击人的奥秘》为例,如何将场馆资源融入项目式学习,从项目的产生、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项目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重构的过程,挖掘其育人价值,同时为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提供一些范式参考。
1项目的产生——从教材到项目的探索
《解锁红嘴蓝鹊攻击人的奥秘》项目式学习,是着眼于厦门市常见的红嘴蓝鹊与人类的关系,将场馆资源和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融合成一个源于学生生活的项目式学习。
1.1期待:课程与生活的相遇
红嘴蓝鹊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是校园里常见的一种鸟。课间,他们能够观察到红嘴蓝鹊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包括觅食、散步、飞翔、筑巢、哺育后代等,但是观察只停留于表面,并未形成系统、科学的观察和知识的构建。苏教版教材(以下均是苏教版教材内容)四年级上册中《鸟类》一课聚焦鸟类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探究喙、足、羽毛等结构及其功能。教材上的引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紅嘴蓝鹊的好奇。本项目将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形形色色的动物》、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鸟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动物的繁殖》和整个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多样的栖息地》和整个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了教材的引领,再加上项目式学习的真实体验,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地研究鸟类,同时促进“人与鸟类和谐相处”校园文化的形成。
1.2融合:探究与研学的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有了教材的支撑,学生的探究更有方向性,但最终的知识和技能只能来源于科学课和网络媒体资料,显得那么匮乏。如果能够引进校外资源,借助研学活动“请进来”或“走出去”,挖掘场馆资源,对于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本项目式学习借助各类场馆资源,通过学校教师在校内开展观鸟校本课程与场馆导师配合在校外开展研学课程,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参观走访各类场馆基地,将教材内单调乏味的学科知识学习转换为真实情境下趣味性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从校园学习场所延伸到场馆等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场所,不断拓展非学校情境下的科学学习的潜在价值。
1.3赋能:项目与核心素养融合
日常教学中,科学教师一般借助提供标本、观看图文资料等形式带领学生认识、学习“鸟类”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更多是获取间接知识。而场馆视域下的项目式学习,是利用场馆资源在真实情境下对驱动问题进行深入持续地探索,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公开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鸟类知识的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经历持续探究的过程,从而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并能在新情境中迁移。进而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赋予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2项目设计——以始为终,全面规划
项目式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始为终,评价前置”,在项目启动之前就先把最终成果和全程评价拟定好,围绕核心概念,着眼于最终目标来开始项目,可以帮助教师真实地整合所有内容并设计实现目标的步骤。“认识红嘴蓝鹊”项目整体规划见表1。
2.1核心概念
本项目以“红嘴蓝鹊与人和谐相处”作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真实校园生活中确定驱动问题“为什么红嘴蓝鹊会攻击人”,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及本地相关场馆资源,进行跨学科融合,设计校本课程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围绕“人与鸟类和谐共处”这个大概念实施项目活动,逐步构建鸟类相关核心知识(如图1)。
2.2项目分解
2.2.1问题分解
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提出红嘴蓝鹊攻击人的几种可能:
指向形态特征:红嘴蓝鹊具有尖利的喙和爪子,可能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鸟类。
指向繁殖周期:可能红嘴蓝鹊正处于繁殖期,要保护自己的小宝宝。
指向生活习性:可能人类衣服的颜色太鲜艳,刺激了红嘴蓝鹊;可能人类曾经打过红嘴蓝鹊,它要复仇。
指向生活环境:可能人类入侵了红嘴蓝鹊的领地,它在驱赶人类。
学生分组探讨红嘴蓝鹊攻击人的原因,形成合理假设,针对问题明确四个子任务:探究红嘴蓝鹊的形态特征、生命周期、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确定这四个子任务,小组一起设计项目研究计划,明确合作规则,与教师一起了解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2.2.2任务模块
本项目式学习可分为3个学习模块。
第一模块:制订计划。学生从驱动性问题中分解出5个子问题,产生4个子任务。并根据选择的子任务自由分组,设计项目计划,包括前期准备、研究的内容和方式、实践的时间和地点、所需工具、成果的呈现等。小组完成设计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完善计划。
第二模块:深度建构。学生按照制订的计划,研究红嘴蓝鹊的个体特征,从而解决“红嘴蓝鹊为什么攻击人”的问题,制订保护红嘴蓝鹊的方案,避免遭受攻击,学会与鸟类和平共处。主要活动包括:查阅红嘴蓝鹊的相关资料,通过实地观察、长期观察和访谈鸟类专家等方式了解红嘴蓝鹊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在外出研学中借助场馆资源研究其他鸟类的特征,分析总结鸟类的共性,研究鸟类生活环境,制订避免遭受红嘴蓝鹊攻击的方案,在校园里宣传相关知识,营造共同保护鸟类的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建构鸟类的相关知识,提升生活的相关技能。
第三模块:创意表达。本模块主要任务是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可视性研究成果,如:自然笔记、调查报告、模型、实物标本、科普剧表演、影像作品等。主要活动有:红嘴蓝鹊外形特征自然笔记交流会,红嘴蓝鹊的日常生活科普剧场,红嘴蓝鹊标本模型展,鸟类影视作品发布会,召开听证会等。
2.3项目范围
本项目可以借助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活动开展进一步的校外探究,借助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及合理地猜想、推理,用富有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创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以及可行的避免红嘴蓝鹊攻击的方案。通过本项目式学习的开展,给学生提供进一步亲近自然、了解红嘴蓝鹊的机会,认识到人与鸟类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创意表达。
3项目实施——基于融合的综合学习
项目实施过程的设计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这个过程必须遵从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认知规律,才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建构。将项目活动与场馆研学活动融合,实现校内外课程的时空统整(见表2)。
3.1情境驱动,明确任务
教师通过“红嘴蓝鹊攻击人”校园真实情境引出了驱动性问题,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学生分组探讨红嘴蓝鹊攻击人的原因,形成合理假设,针对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设计项目研究计划,明确合作规则,与教师一起了解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
3.2多元融合,综合学习
3.2.1内容融合,打破学科壁垒
鸟类的研究过程,涉及科学、工程、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调查、访谈、设计、表达、观察、制作、摄影等多种学习活动。不同专业背景(包括校外场馆导师)的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共同体,围绕“鸟类”这个主题,运用不同学科视角探究,通过沟通、合作、创新,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2.2空间融合,实现一体育人
除了相关学科课程,还有校内丰富的活动可以结合,如主题讲座、科技节活动等。同时,打破空间的限制,将课程延伸到校外去,开展鸟类研学活动、场馆学习、综合实践、实地考察等各项活动,并将整合后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形成公开的产品,如实物模型、标本、科普剧、自然笔记、影像作品、红嘴蓝鹊攻击人原因调查报告、保护红嘴蓝鹊新闻发布会等。
3.2.3时间融合,增加课程弹性
本项目在校开展的时间以科学课、综合实践课和班队课为主,将这3个课时有机融合,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负责实施,保障项目式学习内容的完整及探究的深度,使每一位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同时,利用学校每学期一次的校外研学活動、假日小队活动、寒暑假实践活动等活动,开展场馆学习,实地考察,实现专业指导教师、学科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协作,多维互动。
3.3提供支架,发展思维
项目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发现、参与,指向学生的整体思维、实践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需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来支持学生进行主题式项目的研究,这样既让学生的研究有深度,所学得知识不只是对形式与内容的掌握,又让知识具有实用性。在高定位的同时,教师采用丰富的资源包,准备充分的学习支架,提供个别化的指导,组织系列切实的活动支撑学生的思维发展。
4项目评价——以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科学教师应全程进行跟踪指导,提前设置工具量表,确保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本项目式学习针对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4.1评价量表指向核心知识
在设计评价量表的时候,要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内容,保证项目式学习与学科教学吻合,促进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本项目指向的核心概念是“人与鸟类和谐共处”,因此应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命周期和生活环境入手设计相关的评价内容。
4.2关注多元评价理念
基于场馆资源的项目式学习有别于课程学习,它既包含了校内课程,也有校外的学习活动。实施主体既有校内的教师和学生,也有校外的场馆教师和家长。因此,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学生个人、团队成员、学科教师、场馆教师、家长等。
4.3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场馆视域下项目式研学课程的评价体系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宗旨,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与表现,设计评价内容除了知识性评价,还要对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加以评价。比如学生研学时在各类场馆中观鸟、识鸟的態度、方法、体验的评价,以及学生在研学观鸟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收集和加工信息能力、人际合作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涵盖每个阶段的知识、技能、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通过这样的项目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士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8.
[2]顾文.小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以“疫情项目”为例[J].课程与教学研究,2020,4.
[3]赵士果.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育——以国际文凭项目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培育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12.
[4]雷丽珠,张贤金.多元融合推进小学项目式学习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9.
[5]杨莉,姜雪燕,王慧.“一站一成都”——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