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价值研究——评《民族教育扶贫理论及其内蒙古实践》

2021-08-28王胆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内蒙古少数民族精准

书名:民族教育扶贫理论及其内蒙古实践

作者:张艾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5354-6

出版时间:2019年11 月

定价:98 元

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都是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对象,这些地区大多自然环境恶劣且社会经济条件落后,一般的扶贫办法很难奏效。而从近几年民族地区扶贫的具体实践成果来看,在诸多的扶贫方式中,教育扶贫则是卓有成效且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手段。事实上,教育扶贫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扶贫的质量,同时还可在立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人才。由张艾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教育扶贫理论及其内蒙古实践》一书,在充分研究我国特色的教育扶贫模式及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了民族教育精准扶贫是推动民族地区脱贫的根本之策,对学界进一步研究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民族教育扶贫理论及其内蒙古实践》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着重论述了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相关内容。第二章从学前教育办学水平低办学能力不足、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论述了内蒙古民族教育扶贫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第三章具体分析了内蒙古民族教育扶贫能力的不足之处,例如教育扶贫的决策能力有待加强、协调各类教育资源能力欠缺等。第四章全面论述了在教育扶贫过程中涉及具体政策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民族教育扶贫政策的体系构建问题。第五章从提高教育扶贫的科学决策能力和协调各类教育发展能力等多个角度,研究了促进民族教育扶贫能力现代化的对策。

作者指出,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单纯依靠经济资源的帮助和资助显然不够,更重要的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自力更生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并自力更生地摆脱贫困。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真正价值所在。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民族教育在扶贫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上实现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政策目标。但在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开展中,也出现了诸如不够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对民族地区的经费投入和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等现实问题。事实上,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在与现实结合过程中,负责政策制定的相关部门和执行者如果做不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则很容易对扶贫工作产生不良甚至负面的效果。结合《民族教育扶贫理论及其内蒙古实践》一书,本研究认为,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至少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这是民族教育精准扶贫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然而,在利用国家教育帮助民族地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的过程中,由于主流文化具备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因此往往会与民族地区本土的文化形成一定程度的碰撞和摩擦,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其逐渐走向没落。而民族地区自身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发展环境,这就使得民族地区的群众可能会对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如果处置不当,甚至还可能造成其他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和扶贫过程中,当地政府必须以兼容并包的工作心态和谨慎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民族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如此才能保证民族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物质投入和政策优待,减少外界因素对扶贫工作的干扰,使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没有后顾之忧。对于一个贫困家庭而言,如果处在基本的生活物质条件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这个家庭的孩子则无法安心地接受教育,民族地区的贫困家庭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处于低位,加之环境脆弱、交通条件欠发达等因素,一方面造成了民族贫困地区群众接受教育的思想观念薄弱,另一方面也导致优秀的教育人才不愿投身到民族地区的教育活动当中。因此,政府必须持续不断加大经济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不断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族地区目前的教育水平。只有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才能在教育上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并最终跳出贫穷的恶性循环。

猜你喜欢

内蒙古少数民族精准
《自由》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教育 2021年征订启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