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市场发展路径研究
2021-08-28周宇英刘文兵甘月丽
周宇英,刘文兵,甘月丽
(1.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2.广东省技术市场协会,广东广州 510070)
1 研究背景
技术市场是各类技术交易场所、服务机构和技术商品生产、交换、流通关系的总和,是五大生产要素市场之一,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国技术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4.94 万项,成交额达2.83 万亿元[1]。技术市场是反映技术交易规模、水平和状况的主要途径,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技术市场数据分析,对于促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技术市场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市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十三五”以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建设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对技术转移的产业性、实践性和国际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发展广东技术市场是广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创新要素集聚,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基础雄厚,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强烈,对于发展技术市场提出强烈产业需求,加快技术市场发展是广东经济发展内在需求。因此,广东亟需加快技术市场发展,为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技术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技术市场发展进程研究、区域技术市场现状、技术市场影响力研究等方面研究,技术市场影响力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市场或技术交易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等方面影响。谢富纪[2]认为全国技术市场包括技术市场主体及其结合方式、环境和运行机制等内容,运行机制包括行为约束、中介组织、信息共享、市场监管等。李健[3]构建了基于国际技术转移供求机制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中介组织发展、搭建信息平台和推进人才培养等促进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对策。傅正华等[4]、姜江[5]、张江雪[6]分析我国技术市场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从完善政策体系、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价格机制、加强技术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互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技术市场发展,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区域技术市场状况,李中秋等[7]、马鹏晴[8]、杨兵等[9]分别从不同视角对北京、上海、山东等区域技术市场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从补齐政策短板、拓展国际技术转移、完善平台体系、融合人才和资本市场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网上技术市场作为一种新型交易模式也得到学者关注,吕国昌等[10]、李妃养等[11]研究国外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成功经验,总结对我国网上技术市场建设的启示。
目前,对于广东技术市场研究不多,对广东技术市场发展路径研究更少,主要集中在广东技术市场现状、对策和运行机制研究,如邓媚等[12]基于2018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据提出广东技术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刘慧娇[13]分析广东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主要针对交易场所。王世豪等[14]认为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包括风险融资、技术中介、技术经营、技术评估与咨询、激励、保障等机制,提出广州建立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对策等。然而,仅仅分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据来研究技术市场发展情况是不全面的,广州技术交易只是广东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研究都不能全面反映广东技术市场情况。因此,本文对广东技术交易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广东技术市场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技术市场构建理论和借鉴国内推动技术市场发展先进做法基础上,提出推动广东技术市场发展的路径,为“十四五”广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2 广东技术交易概况1)
2.1 技术市场规模显著提升
技术市场发展壮大可以扩大国民经济规模,有效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客观反映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成效。“十三五”期间,广东年均1.85 万项科技成果实现技术交易,技术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20年,广东共签订技术合同39845 项;合同成交额3465.92 亿元,是2016年4.39 倍(图1),年均增长44.73%;技术交易额2652.07 亿元,是2016年3.36 倍,年均增长36.36%。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6年451.95万元提升到2020年869.85 万元,成交额全国排名由2016年第5 跃升至第2,有力地推动了广东技术市场发展,为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 “十三五”期间广东技术合同成交额情况
2.2 技术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增长迅速
长期稳中向好的经济是技术交易攀升的基石。技术交易活跃,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越大。自2020年起,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被列入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十三五”期间,广东经济增长迅速,GDP 由2016年80 666.72 亿元增长至110760.94 亿元,连续32年位居全国首位。广东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 比重平稳增长,从2016年0.98%上升到2020年3.13%,提高了2.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值(2.78%),技术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广东研发经费支出(R&D)逐年增加,由2016年2 035.1 亿元提高到2020年3 200 亿元,R&D 占GDP 比重由2016年2.52%增加至2020年2.90%。广东技术合同成交额占R&D 经费的比重大幅上升,由2016年的38.80% 提高到2020年的108.31%,是2016年2.79倍(图2)。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超过当年R&D 经费。
图2 “十三五”期间广东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 和R&D 的比重
2.3 技术交易结构明显优化
“十三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技术服务合同比重不断提高,2020年,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首次超越技术开发跃居四类合同首位,成交金额1822.07 亿元,是2016年11 倍,占全省成交总额52.57%,比2016年提高了近31.58个百分点。其次是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金额940.34 亿元,是2016年3.39 倍,占全省成交总额27.13%,比2016年降低了7.99个百分点。技术转让合同占比不断降低,占全省成交总额由2016年的43.73%降至2020年的16.88%。技术交易主要类型由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为主转变为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为主。
2.4 电子信息技术持续保持领先
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工业中占比最大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近三分之一,技术交易活跃。“十三五”期间,电子信息技术交易保持领先地位,电子信息产业合同成交额由2016年588.61 亿元增加至2020年1 416.05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4.54%。但是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省比重由2016年74.54%逐年降低至2020年40.86%,广东产业技术交易由电子信息产业一家独大而形成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产业(24.96%)、现代交通产业(11.69%)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广东技术交易正逐步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2.5 广深莞三甲领跑全省
“十三五”期间,广州合同成交额由2016年289.61 亿元增长到2020年2256.53 亿元,增长了7.79倍,突破2000 亿元,占全省比重达65.1%,跃居全国城市第二,自2018年起稳居全省首位。2020年,东莞合同成交额达69.53 亿元,比2016年提高了3 359.2%,由全省第七跃居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一。广深莞占全省比重97.01%,广东技术交易由广深双轮驱动变成广深莞并驾齐驱新格局。韶关增幅最大,由2016年0.01 亿元提高到2020年0.66 亿元,增幅达6 500%。其次是清远,2020年合同成交额达0.44亿元,是2016年的41 倍,增幅达4 000%。区域技术交易成效显著,科技资源集聚效应明显,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有力地支撑广东区域发展战略。
3 国内推动技术市场发展主要做法
近年来,无论国家还是技术交易活跃地区如江苏、湖北、陕西、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出台系列政策,实施激励举措,着力加强技术市场建设,促进本地区技术市场发展。
3.1 强化规划引领
“十三五”以来,国家加强对全国技术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改善政策环境,相继出台了《“十三五”技术市场发展专项规划》《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技术要素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要素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同时出台配套文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操作措施和具体任务,解决政策实施与落地问题。江苏、山东、四川等省市围绕国家技术市场发展意见,结合地方实际,陆续出台本地技术市场发展意见或建设方案。2015年,山东出台了《加快全省技术市场发展的意见》。2018年,江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试行)》等配套文件,推动江苏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3.2 注重技术交易市场建设
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建设了如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国技术交易所、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32 家主要技术(产权)交易机构,2019年全年共促成技术交易5224 项,成交金额为674.4 亿元[15]。各省市着力构建体现区域特色的技术交易市场,实现市场对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江苏打造“一平台、一中心、一体系”的“第四方”服务平台——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构建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服务体系[16]。西安打造了全国第一个科技资源统筹平台——西安科技大市场,采用“公益+市场”模式统筹科技资源,有效促进了科技信息共享化、科技服务集成化、科技交易市场化、科技资源商品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17]。
3.3 培育和激励技术市场服务机构
科技部火炬中心早在2008年启动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截止2020年底,共建有426 家,相继出台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陆续开展3 次考核评价,提升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截止2020年底,全国共设立技术合同登记机构1300 余家和科技成果登记机构80 余家。2020年,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院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高校技术转移机构高质量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天津、湖北、陕西、四川等省市开展本区域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实施技术转移机构分层培育与激励政策。如天津实施技术转移机构分类管理,对技术转移机构实行登记制,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行认定制。南京针对高校院所建设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开展新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山东对第一次认定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的,一次性给予20 万元补助;对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任务、被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一次性最高给予600 万元奖励;对考核优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每次给予50 万元补助。2016-2018年期间,山东对技术转移机构发放补助近2000 万元[17]。
3.4 培养专业化技术市场人才队伍
科技部火炬中心分别于2015年和2020年布局建设了36 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开展国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培训,全国共有技术合同登记员2 700 余人。国内先进省市纷纷加快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如上海建立“培养方案+培训大纲+培训教材+授课师资”四位一体的技术经纪人培养体系,对技术经纪人实行基础培训和继续教育;江苏对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实行分层次培养[18];北京、成都等地出台技术经纪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办法和评审标准条件,分别在工程技术系列和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增设技术经纪专业,畅通技术转移人才职称通道;上海、江苏等地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人才)进行备案管理,开展优秀技术经纪人评选活动。
3.5 实施技术交易奖补
部分省市对技术交易的各类主体予以奖补。如江苏设立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用于奖补市县、技术转移输出方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同时要求各市、县(市)开展对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经理)人等进行奖补[16]。2019年,江苏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共奖补500 余万元,对技术转移输出方奖补近2000 万元;苏州市对技术交易吸纳方和技术经纪(经理人)分别发放奖补资金800 万元和60万元,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奖补90 万元。湖北武汉于2017年启动技术交易奖补,对技术合同登记点和企业吸纳高校院所技术给予补贴。2018-2019年,武汉对技术合同登记点补贴1 200 余万元。陕西西安对技术交易输出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等主体给予补助,2019年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共补助约500 万元;2018年对技术交易输出方共补助2 000 万元。
3.6 健全投融资体系
2015年,科技部财政部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截至2019年年底,共设立30 支子基金,资金规模422.37 亿元,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全国20个省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总规模超1 300 亿元[19]。江苏率先启动天使投资风险补偿工作,采用“风险投资+政府补偿”,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
4 广东技术市场发展制约因素
4.1 技术市场政策存在“短板”
“十三五”时期,广东虽然陆续出台了较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不少还是走在全国前列,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等,但省级层面关于推动技术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措施基本“空白”,对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技术经理人等的培育和激励政策尚未出台。《广东省技术市场条例》2000年出台,虽然经过三次修订,但未做实质性修订,条例相关内容与现今制度改革、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这定位和功能配套的政策文件没有,而且还出现网上技术交易等新形式,亟需重新进行顶层设计。
4.2 技术交易规模大而不强
2020年,广东技术合同成交额3 465.92 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技术市场规模较大,占全国成交总额12.27%,但是与历年稳居排名第一的北京相比仍差距明显,北京成交额6 316.16 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2.36%,是广东的1.82 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反映了技术市场高质量发展状况。广东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13%,落后于北京、天津、陕西、上海、湖北之后排名全国第六。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连续32年位于全国第一,成交额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二,但成交额占GDP 比重连续三年全国第六[1](表1),广东技术市场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校科研机构是重要的技术交易供给端,2020年,广东高校科研机构成交额占全省成交总额比重为5.2%,其中,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29.46 亿元,占比0.85%;科研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150.78 亿元,占比4.35%。广东技术输出机构前50 名,仅有4 家科研机构,无一家高校上榜,技术交易供给严重不足。
4.3 区域技术交易平台有待完善
技术交易平台是技术交易场所及其技术商品流通关系总和,是技术市场构建中关键一环[2]。全国共有32 家主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而广东仅有2 家,分别是广州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由于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主营业务为国有股权交易,已不开展技术性交易,其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有待完善[15]。近年来,广东各地市先后建设了一批技术交易平台,如汇桔网、高航网、博士科技、佛山众科联、中山科易网等,这些平台大都局限于服务本地区的技术转移工作,技术需求和成果供给信息数量少,智能匹配度低,辐射范围小、作用弱。各地平台需求和成果供给数据仅限本平台使用,标准不统一,科技资源尚未实现共享,集科技成果供需信息收集、筛选、对接,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和评价,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全省统一开放的技术转移平台亟需加快建设,互联互通全省技术交易网络尚未建立,难以满足全省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方中心和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交易市场功能和服务有待完善。
4.4 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少而弱
技术市场服务机构是技术中介组织,在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提高技术交易效率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20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建有426 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广东仅有31家,占全国数量比重7.28%,位于北京(58)、江苏(45)之后。在2018年度考核中,广东33 家机构评价为优秀等次的没有,7 家良好,15 家合格,9 家不合格,2 家被取消资格。然而江苏6 家优秀,良好22 家,合格17 家,不合格和取消数均为零。江苏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和绩效上均明显优于广东。2020年,广东31 家机构共促成技术转移项目2.1 万项,成交金额37.55 亿元,占全省合同成交总额1.08%。2020年全省共设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83 家,虽登记机构数量较多,覆盖全省21个地市,但各登记机构服务能力参差不齐,2020年成交金额500 万以下(含500 万元)的登记机构有11 家,设立时间超过半年仍无登记量的登记机构共2家,全年没有登记量1家。社会化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估、评价机构数量更少。
4.5 复合型技术市场人才匮乏
劳动力要素是生产要素市场之一。高水平技术市场人才不足,无法支撑高水平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建设。技术转移涉及到技术需求调研、技术研判、市场分析、知识产权分析、授权许可、商业计划制定、合同谈判、投融资等诸多流程,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虽然,广东已初步建立一支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但这些人才多数仅接受了短期普及培训,离具备技术、法律、商务、财务、管理等技能的专业化复合型技术经纪人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熟悉成果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等领域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依然严重不足,技术经纪职称评价工作尚未开展。2014-2020年,全省获得国家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证书的登记员150 余人,社会化机构的登记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目前拥有国家级证书在岗不到一半。省级认定登记员培训刚起步,人员规模和专业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我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需求。
4.6 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不够
资本要素是生产要素市场之一,资本动力输入有效增加市场活力。目前广东没有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发展等专项,也没有设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等专项资金。资本市场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支持不足。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社会资本对早期、中试熟化阶段的科技成果关注或投入过少,大量的科技成果缺乏中试资金不能转化。无形资产作价难、评估难依然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瓶颈问题,知识产权质押、抵押融资比较困难。科技金融产品不多,不能满足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需求,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存在,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有待完善。
5 广东技术市场发展路径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从五大方面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确立了新阶段我国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的目标使命。当前,广东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正致力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求,推进新时期广东技术市场发展思路是:围绕技术市场主体,包括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营造良好环境,完善其运行机制包括中介组织、信息共享、监督管理、激励保障、投融资等,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促进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为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双区”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探索具有湾区特色广东技术市场发展之路。
5.1 健全技术市场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针对广东技术市场特点和存在问题,加快制定广东落实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配套文件,研究制定“十四五”广东技术市场发展专项规划,为“十四五”广东技术市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制定激励政策。研究省级层面向技术市场人才、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区域技术交易市场等对象的激励措施,设立技术转移奖,加大对技术市场支持力度。三是加快修订《广东省技术市场条例》,使之与现行改革、实施法律法规相一致,充分调动技术市场各主体积极性,明确各主体责任,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强化激励措施。四是强化监督管理。研究制定加强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监督管理相关制度,建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人员、合同档案、抽查等后续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技术交易监管,规范技术交易规则,完善技术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技术交易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5.2 强化需求导向,提高供给质量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改革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建立“揭榜挂帅”等等制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提高面向市场需求科技成果供给。二是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推广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打通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推动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三是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利用。建设省级科技成果信息汇交服务平台,推动各类成果互联互通,完善公开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科技成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四是规范科技成果评价。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支持政策,提高科技成果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保障技术交易源头供给。
5.3 夯实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功能,促进要素流动
一是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综合型高端枢纽技术转移平台,汇聚国内外科技成果、人才、机构、资本等科技资源,打造“技术需求—成果供给—技术交易—孵化育成—创业投资”技术转移全产业链条。二是鼓励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到全省各地市设立区域分中心,与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建立行业分中心,制定统一数据交易准则,链接全国各类、各地技术市场资源,形成覆盖全省、链接全国的技术交易服务网络,推动技术要素高效流通。三是支持深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服务,鼓励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进场交易。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结合现代技术交易机制和交易管理制度[20]。
5.4 促进技术市场服务机构提质培优,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高校院所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完善高校院所技术转移管理、运营和利益分配机制。二是新建一批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特别是技术需求挖掘、科技成果评价、成果价值评估等机构,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三是推动一批技术转移机构提质增效,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其服务功能,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实施技术转移机构备案制度,对备案技术转移机构开展评价,加强管理,规范其有序发展。五是充分发挥广东省技术市场协会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为规范和行业自律,建设技术市场服务平台。
5.5 壮大专业化技术市场人才队伍,增强社会认可
一是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国家和省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持续培养一批专业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从业人员,扩大专业队伍规模,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分层次培训和职称改革。依托广东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分层次培养工作,强化技术转移人才服务实践,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挖掘、科技成果评价评估、知识产权运营、技术交易等服务,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技术转移人才纳入职称序列,畅通职称畅通渠道,提高社会对技术转移人才的认可。三是开展评价。实施技术转移人才入库备案,对备案技术转移人才开展评价,评选“十大技术经纪人”,营造良好氛围。四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技术转移相关专业,开展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培养技术转移后备人才。
5.6 推动技术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注入资本动力
一是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少投硬科技。二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和投贷联动试点,探索融资新模式。三是鼓励商业银行采用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益质押等融资方式,为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
注释:
1)本节数据根据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开展广东技术市场年度统计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