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识别及经济后果——基于KY 公司的案例研究
2021-08-28彭玉莲林妙昕余鑫鑫罗嘉文
彭玉莲,林妙昕,余鑫鑫,罗嘉文
(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2.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520)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国家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于2008年应运而生。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重要体现,承担着我国企业界绝大部分的科技创新任务,是我国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部署。截至2019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覆盖面达21.5 万家,成为各地科技管理部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微观企业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囊括知识产权、科技转化、研发管理等指标,但是政策实施不可避免存在制度漏洞,部分企业因高新技术企业所带来的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政策红利,刻意迎合政策标准进行申报,然而并未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极大地降低我国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虽然目前迎合性动机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客观存在,但理论界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迎合性动机识别及其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仍凤毛麟角。基于此,本文选取KY 公司作为典型案例,系统探究迎合性动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识别及其经济后果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期为科技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申报审核制度、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1 文献综述
1.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异质性动机
现有文献多从创新内容视角对企业创新行为进行研究,极少文献从创新动机视角分析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行为。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其奋斗目标,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公司价值。但某些企业为获取政府补助和优质的创新资源,有可能会主动迎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但在获得认定之后,企业可能将所获资金投向创新活动以外的其他用途。因此,黎文靖等[1]认为企业创新动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推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为目的的“实质性创新”;另一种则是以迎合创新政策为谋求利益为目的的“迎合性创新”。学界对企业行为动机的识别可分为两大方向:运营指标考察法和企业年报文本分析法。从营运指标看,现有文献多采用发明与非发明专利数衡量企业的创新行为,即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的行为可视为实质性创新,而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可视为迎合性创新[1-2];邢会等[3]从寻租行为视角对企业创新动机进行衡量,认为寻租行为越频繁则企业迎合性创新程度越高。从文本研究视角看,谢德仁等[4]从年报文本情感度视角研究发现企业出于利己主义,会有意提高年报文本的积极性、夸大企业业绩;王克敏等[5]则发现企业存在通过提高年报文本复杂度来提高公司估值的现象;王雄元等[6]认为企业可能出于隐藏风险的目的而提高年报文本相似度,而年报文本相似度可反映企业战略变化[7],企业年报文本相似度高的企业更有可能存在迎合性创新行为。
1.2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激励型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减免和政府补助影响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补充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收益、降低创新成本,最终实现对创新投资的激励。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关激励型产业政策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已有学者对不同创新动机下企业的经济后果做出了研究:在实质性创新动机下,激励型产业政策对企业有显著创新激励作用[8-9],且对研发绩效和财务绩效均有正向影响[10-11];在迎合性创新动机下,企业在申请激励型产业政策扶持过程中会出现对“数量型”指标和财务指标的迎合和操纵行为[12],并不能对企业财务绩效和技术绩效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13],但总体上政策的积极作用大于负面效应[14]。从现有文献来看,围绕激励型产业政策经济后果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与局限:一是关于激励型产业政策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为探究不同创新动机下企业的一般性经济规律的大样本实证分析,难以对实际案例企业经济后果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层次挖掘;二是缺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一具体激励型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动机具有异质性,且不同动机驱动的高新认定行为可能对企业绩效有着不同影响,但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动机的研究仍然较少,且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具体案例进行经济后果分析的研究更为罕见。因此,本文从迎合性动机出发,以KY 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研究迎合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识别及经济后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案例介绍
KY 公司创立于2003年,位于浙江省台州市,2011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消费电子视窗防护屏行业上市公司,主要经营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视窗防护屏、触控显示模组、智能消费电子高精密结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曾多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省级研发中心称号,且多个科研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008年国家出台《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2009年KY 公司凭借政策红利顺利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此后每3年需进行一次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复审;2011年8 月KY 公司获得了众多投资青睐并成功上市,随后高新资质“变脸门”风波让公司几乎失去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3年企业复审成功,再次获得大量创新优惠政策。为扩张产业链,KY 公司不断并购相关业务企业,同时积极推进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KY 公司及其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通过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KY 集团公司高新技术认定事件发生日
3 KY 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动机识别研究
3.1 KY 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动机的识别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动机的识别为模糊的多属性决策,符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范围,为体现权重的客观性,本文将引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本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迎合性创新动机识别模型,具体识别步骤如下:
3.1.1 构建指标体系
在判定企业高新技术认定动机时,各指标对迎合性创新水平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文本值和实际值两个视角,从文本情感度、文本复杂度、文本相似度、非发明专利占比、寻租行为五个方面对企业迎合性创新行为的权重进行分析,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迎合性创新行为层次结构模型
3.1.2 基于AHP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由于创新动机识别的五个维度指标量纲不同,因此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B 层次与A 层次的矩阵关系,借助yaahp 软件构建目标层、判断层、方案层,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机构的专家进行访问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 份,依据问卷结果得出指标判断矩阵如表1 所示。
表1 指标判断矩阵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3.2 迎合性创新评价模型实例分析
3.2.1 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及初步评价
(1)非发明专利占比。专利数量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且非发明专利占比越大则企业迎合性创新水平越高。根据年报,KY 公司专利数量日益提高,非发明专利数明显高于发明专利数,且非发明专利占比在2015年达到峰值,并在之后的年份逐渐回落,说明KY 公司在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复审之际有较大的迎合创新行为,后由于高新认定考核标准限制收紧,企业迎合性创新水平有所下降(见表3)。
表3 KY 公司专利情况统计 单位:项
表3 (续)
(2)寻租行为。寻租行为对于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寻租行为越频繁,诱发企业进行迎合性创新的效果越强。在会计处理上,寻租成本往往计入管理费用的“业务招待费”科目,属于非生产性支出项目,反映了企业为生产经营所付出的人情成本。企业为了更多地获得社会性资源,往往通过迎合政府,获得大量资金用于非生产性寻租。因此,本文利用“管理费用率”作为寻租行为参考依据[15]。由于寻租活动具有隐蔽性,难以从报表数字表面看出,因此本文以国泰安数据库全国电子元件板块行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费用率为参考,并以各年的平均数为标准进行比对。若企业管理费用率超过平均管理费用率则表明其存在寻租行为,取值1;低于平均管理费用率的年份则表示当年没有寻租表现,取值为0。各年数据描述性统计及KY公司寻租程度赋值如表4 所示。根据历年数据,KY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均高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费用率平均值,存在寻租行为。因此,KY 公司在获得国家资源方面存在迎合性动机和行为。注:2012-2014年数据缺失,且企业年报无相关描述。
表4 KY 公司管理费用率比较情况
(3)年报文本情感度。年报文本情感度反映了企业对于创新的态度,文本情感度越高则企业迎合性创新水平越高。由于企业创新动因属于内在动因,因此本文从KY 公司企业年报中获得有关于“创新”“研发”“创新项目”“发明”等企业创新活动相关词语进行文本分析,将其中描述创新活动较为积极的词汇作为正面情感词语,而较为消极的词汇作为负面情感词语,并做词频统计。用Pospct 和Negpct 分别代表KY 公司年报中出现的有关于创新活动正面情感词语次数和负面情感词语次数,建立文本情感度模型Sentiment=,Sentiment介于-1 与1 之间,如果正面情感词频比负面情感词频多,则文本情感度越大。KY 公司的情感词频统计及文本情感度计算情况如表5 所示。经计算,KY 公司各年份的文本情感均大于0,且在2013、2015 两个高新技术认定复审年Sentiment 的值最大,接近于最大值1,说明企业在这两年的文本掩饰性更强。KY 公司对于其自身的创新活动使用了较为积极的语法,因此可推断KY 公司在获得高新技术认定资格过程中存在夸大创新效果、隐藏其真实创新目的的倾向。
表5 KY 公司年报文本情感度统计
(4)年报文本复杂度。年报文本复杂度是指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含有逆接程度副词的词频,主要包括:“但是”“然而”“虽然”等词汇。逆接词频的出现会干扰读者对于财报的理解,逆接词频使用越多,则文本复杂度越高,读者理解就会更加困难,进而将隐藏其真实创新目的。如图3 所示,KY 公司在经历高新资质“变脸门”后的2012年以及高新技术复审之际的2014年、2015年使用逆接词汇较多,说明KY 公司在这三年可能通过复杂文本的手段来干扰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进而构成理解障碍行为,从而隐藏企业迎合性创新动机。
图3 KY 公司年报逆接词频统计结果
(5)年报文本相似度。年报文本相似度是指企业在各个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研发投资项目与该年度浙江省或财政部公开网站所公布的财政补助项目进行相似匹配的个数,相似的项目个数越多,则表示企业存在迎合政府偏好以获取更多政府创新资源的可能性越大。如图4 所示,KY 公司创新投资项目与公开网站公布的政府补助项目存在相似性,且 2014年与 2017年高新资质复审之际相似程度较高,存在迎合性创新意图,说明KY 公司可能会因公司发展需要,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补贴,从而进行迎合性创新活动。
图4 KY 公司年报文本相似度统计结果
3.2.2 数据归一化处理
非发明专利占比
寻租行为B2=寻租行为判定取值
文本情感度B3=某年度Sentiment 数值
文本复杂度
文本相似度
3.2.3 模糊综合评价
应用上述模型计算KY 公司2011、2014-2018年各年度的B1-B5 值(表6)及迎合性创新水平得分(表7)。可以看出KY 公司整体迎合创新性水平较高。虽然2011年KY 公司的迎合性创新水平偏低,这可能是当年的发明专利占比较高导致;2015年复审年之际KY 公司迎合性创新水平值较2016年明显偏高,说明该案例企业确实存在有意迎合政府偏好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现象。综上,KY 公司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复审时均存在明显的迎合创新行为。
表6 KY 公司B1-B5 计算值
表7 KY 公司迎合性创新水平得分
4 迎合性动机下KY 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分析
本文根据企业历年来的财务数据,从创新绩效、财务绩效两个方面考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KY 公司经济后果的影响,具体指标选择如图5 所示。
图5 经济后果评价指标体系
4.1 创新绩效影响分析
如表8 所示,KY 公司研发项目数量整体增长幅度较大。从研发周期看,KY 公司研发周期分布在一到三年,以两年居多,说明企业希望研发的新产品能在短时间投入生产;从研发项目失败率看,2012、2015、2016,2018年均有研发项目暂停开发的情况,说明在这几年中存在研发风险,但大部分研发项目最终都能投入生产,提高企业产能;从研发项目类型看,研发立项一方面是传统业务的产能扩展,一方面是配合国家5G 战略的需要,贴合时代发展,如在2015年的VR 技术、2018年的可折叠触摸屏技术等,从这个角度来说,KY 公司是积极研发型企业。同时,结合高新认定复审年份来看,2012年、2015年相较于相近年份,研发项目数量有所增多,可能存在一定的研发迎合行为。
表8 KY 公司新产品开发速度
如表9 所示,企业新产品销售率呈现递增趋势,从2015年开始,新产品的销售率大约于30%左右浮动。但是在2018年营业收入回落至2015年水平,意味着KY 公司市场占有率正在下滑,市场上对于企业新产品的预期有所下调。相较于平均研发周期为2年的企业,一旦出现新旧产品更替失败的问题,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研发风险,打击企业的研发信心,这意味着即使公司在2015年高新复审成功,对于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也较为有限。
表9 新产品销售额率 单位:元
研发投入分为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KY 公司在2009年初次高新认定时,就因研发人员数量不达标而饱受质疑,因此在之后每三年的复审过程中,KY公司尤其注意各项指标的达标。如表10 所示,2015年KY 公司复审年份研发人员数量大幅提高,新增人员不仅仅是为了能满足高新认定过审条件,也是为了企业的快速研发。同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结合发明专利数据来看,企业创新产出有限,因此高新企业认定或复审并没有很好的提升KY 公司的创新能力。
表10 KY 公司历年研发投入情况
表10 (续)
综上,KY 公司既享受高新认定带来的优惠政策,又受到其约束,虽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各项指标显示企业对于创新存在迎合偏向,且创新产出并未真正提高。因此对于KY 公司而言,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未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4.2 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4.2.1 盈利能力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国家认定后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到税务部门办理税收优惠相关手续,同时也更加容易获得政府各级研发经费。政府补助和政府采购等相关事项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额,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其整体盈利水平是否有实际提升仍然值得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主营业务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四大指标对KY 公司盈利能力展开分析。
(1)非经常性损益。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补助都将进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因此选取非经常性损益这一指标能够初步判断企业在高新认定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由表11 可以看出,政府补助是KY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来源,且多年政府补助所占非经常性损益超过100%,其原因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损益低于其公允价值,导致政府补助的代偿过高。进一步观察政府补助来源,发现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各级财政机关的科技类补助占比为70%以上,且在2015年达到峰值78%。因此,可以看出高新认定带来的政府补助对KY 公司利润具有明显提升作用。
表11 KY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构成 单位:元
(2)净利润。净利润可直接反映企业盈利水平,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保壳的主要手段为出售资产增收、进行资产置换等,但也存在部分企业靠着政府补助“续命”的现象。KY 公司扣除政府补助前后的净利润情况如表12 所示。KY 公司2013年高新认定公告复审成功,由于政策的滞后性,KY 公司净利润于次年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实现了扭亏为盈;而在2015年公告复审成功后,次年企业净利润增幅达到124%。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高新企业这一“头衔”起着主导性作用,但可见高新认定所带来的政府补助会对企业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2011年至2017年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金额占净利润总和的52%,可见政府补助对企业净利润起较大支撑作用,使企业顺利实现扭亏为盈。但2018年KY 公司的两家子公司业绩承诺均未达标,造成商誉大幅“缩水”,引发市场恐慌,造成业绩失常过于严重,即使政府在此年给予的政府补助高达1.42 亿,也未能挽回巨亏的局面。总体上,KY 公司存在每年净利润对于政府补助的依赖过大的现象。
表12 KY 公司扣除政府补助前后的净利润 单位:元
(3)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毛利率可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KY 公司的毛利率变化幅度较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为明显。例如在2013年毛利率为-7.1%,原因是终端产品竞争激烈,下游客户也有降低原件成本的迫切需求,使得产品价格及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使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为使公司毛利率维持行业较高水平,KY 公司被迫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进度,提高良品率水平及生产效率。由此说明,KY 公司缺乏核心盈利竞争力,受市场影响较大。2018年毛利率为正,且获得的政府补助较以往更多,但受并购的两家子公司影响,KY 公司每股收益出现较大的“跳水”,可见政府补助与其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和每股收益变化并不趋同。此外,KY 公司的毛利率在2011年之后有明显下滑趋势,这与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并不相符,说明KY 公司在主营产品和业务上没有实现明显突破,只能通过政府补助或其他方式维持盈利,没有真正实现盈利水平的提高。
表13 KY 公司主营业务盈利指标 单位:元
(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KY 公司扣除政府补助前后净资产收益率对比情况如表14 所示。在2012年,扣除政府补助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负,说明政府补助对于企业的扭亏为盈确实扮演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2011年、2014年、2017年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变化率均超过了40%,说明在这几年企业的盈利水平依赖政府补助过于严重。公司近八年来,净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高新认定复审公告的2013、2015 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现并不乐观,考虑到高新企业认定影响的滞后性,可能在其复审后的一至两年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表中来看,政府补助对于201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高新认定的标准提高,政府补助获取难度逐渐增大,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表14 KY 公司扣除政府补助前后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综上,高新认定所带来的政府补助虽然充实了KY 公司的现金流,在其中一些年份起到扭亏为盈的作用,但本质上很难提高企业的主营业务水平和盈利能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未对KY 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4.2.2 营运能力
高新认定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政府补助及大额政府订单,其中政府补助直接充盈企业的现金流,政府订单将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因此,本文选取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作为KY 公司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如图6 所示,KY 公司存货周转率的变化并不规律,其中较高的年份是2008年和2011年,由于2011年为企业上市当年,数据可能异常,因此不考虑此极端值。经济危机影响下,KY 公司2009年存货周转率仅为4.19,低于电子元器件行业平均存货周转率4.94,同年12 月KY 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在其后续两年存货周转率逐渐上升;2013年高新认定复审时KY 公司存货周转率也存在小幅上涨,之后却并未完全实现存货周转率的增长,这说明首次高新认定可能对企业的存货周转能力产生较大作用,而在复审时并未完全实现其预期增长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变化趋势与存货周转率较为类似。结合上文政府补助情况分析,可见企业在2012年获得的政府补助较前后年均多一些,而总资产收益率却并没有明显提升,整体上总资产周转率也不如政府补助提升的明显,这也说明了KY 公司并没有将政府补助用在“刀刃”上,只是将其作为填补利润的一种手段。因此,高新认定可能对企业的营运能力有部分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仍较为有限。
图6 KY 公司历年营运指标变化情况
4.2.3 偿债能力
表15 为近十年KY 公司偿债能力相关指标情况。一般而言,企业的现金比率在0.2 左右较为合适,既不会闲置资金,也不会对企业偿债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从历年数据来看,KY 公司现金比率多处于0.15左右,属电子产品前端企业正常水平。2009年首次高新认定后,融资渠道的拓宽及政府补助的提高使得KY 公司现金比率出现凸值;2011年为KY 公司高新认定第三年,企业成功上市,现金比率达到了1.313,资金流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且保留大部分资金用作2012 高新复审的基础铺垫;在2012 及2015年高新复审时,均出现了现金比率为后三年最高值的现象。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首次认定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现金比率,而在之后复审年份对企业现金比率的影响明显减弱。
表15 KY 公司历年偿债能力指标
4.2.4 成长能力
本文结合高新认定年份、政府补助情况,选取总资产增长率、无形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三大指标探索KY 公司成长能力变化态势。如表16 所示,KY 公司的成长能力指标均呈波动趋势,与上文分析类似,在高新认定的首年及复审年,总资产周转率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但是由于2011年公司上市,资产净流入较大,如果减去这一部分的金额,其资产收益率将会大幅下降。说明企业在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当年可能由于政府补助、市场反应、研发成果等因素导致企业的资产增长率上升,而在之后的两年中,企业出现研发产出不足、无形资产转化失败等现象,引起总资产收益率下降。与总资产周转率不同的是,无形资产增长率并没有呈现出三年一组的变化规律。其中2013年无形资产增长率最高,主要原因是并购取得GD 技术专利证书经过评估后确认为无形资产,占增长金额的42%,而当年总资产收益率和无形资产增长率纷纷走低,意味着企业并不能有效利用专利技术获利。观察企业年报发现企业在2013年的研发投入在近三年中占营业收入比例最高,达到8.76%,但其当年的专利产出却不及近两年。结合专利数据,可知KY 公司在研发上并不能实现有效的产出,无法完全实现其研发战略,因此企业的成长能力并不完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净利润增长率整体态势大起大落,2009年企业利润增长率超过3000%,实现惊人增长,之后的利润增长率呈现断崖式的下跌。在划分企业高新认定年份组时,发现2009年为高新认定首年,2012-2014年复审年份组并没有呈现出这样的规律,而2015年复审年与之后的两年利润增长率呈现较为平稳的下降。上述结果表明KY 公司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仍然过度依赖政府保护,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成长能力不足。
表16 KY 公司成长能力指标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KY 公司作为典型案例,系统探究迎合性动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识别及其经济后果问题。研究结果表明,KY 公司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迎合性创新水平较高,高新认定对其创新绩效无明显促进作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亦较为有限,具体表现在:(1)迎合性动机情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较大,但存在研发短视的情况,导致创新产出不足、质量不高,企业的实质创新能力并未明显提高,成长能力较为有限;(2)高新认定使企业可通过政府担保获得大量贷款及资本青睐,有效提升了企业偿债能力,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会影响企业的并购战略;(3)高新认定给企业带来更多政府补助,在短期内提升了现金库存及盈利能力,但中长期看并未对其盈利能力产生实质影响;(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企业带来的政府订单数额有限,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及营运能力指标提升不明显。由此说明,迎合性动机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无法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从而造成政府创新资源错误配置。
5.2 政策建议
5.2.1 政府相关部门应适当调整高新认定标准,关注企业认定动机,强化政府补助事后管理
政府需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大对高新认定企业专利成果的关注,重点考查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效识别认定动机,尽量规避迎合性创新企业获得认定。一方面,政府应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中政府补助占比,防止企业出现资源依赖,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政府补助事后监管。地方政府要转变政绩观,考核高新技术企业要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考核重点改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税收贡献、研发投入、一类知识产权获得等相关指标;地方政府要改进对高新技术企业补贴方式,补贴设计与上述考核指标相关联,并注重财政补贴的事中、事后管理,使得政府的创新资源能够有效流入实质性创新的真正高科技企业。
5.2.2 企业应重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可能蕴含的财务风险,有效利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增强自身研发创新能力
积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固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企业需对自身价值、研发产出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进行合理评估,明晰自身定位,谨慎申请。由于企业进行认定后,存在政府监督效应,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不断加大,若复审失败,税收补缴亦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企业现金流。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后,可利用相关政策迅速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增加资本市场信心,吸引相关投资。对于政府资金应该合理利用,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研发,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促使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企业可以利用相关政策,通过政府背书,缓解融资约束,获得现金流;其次,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以实质性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和成长能力,同时通过政府订单提升企业营运能力;最后,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利用品牌效应促进企业整体价值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