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视觉艺术在国画中的艺术审美思维

2021-08-27张清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视觉艺术中国画

摘要: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创作技法和思想内涵表达上拥有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视觉艺术的视角出发,探索中国画中表现出的艺术审美思维,对视觉艺术审美中的文化生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中国画蕴含的艺术审美思维,希望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对中国画展开全新的认知分析。

关键词:视觉艺术;中国画;艺术审美;审美思维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视觉审美是人类审美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语言。视觉艺术中表现出的有关文化、生活、观念和思维的文化生态让人们对美有了一个准确把控的标准,了解到艺术的来源、艺术思维的本源以及艺术审美文化。本文从对视觉艺术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中国画,发现中国画蕴含的“意境”思维、“以线造型”思维,还有其展现出来的“笔墨”观和“章法”美,以期对中国画产生新的认识。

1 视觉艺术审美中的文化生态

1.1 历史和民族文化是艺术的灵魂

一件艺术作品是依托在现实物体上进行的精神创作。当人们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所看亦所想,所想亦所思,所思亦作者之感、作者之观。就如人们正在努力探索的那个离现代社会有几千年之远的古代,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痕迹,或古物或诗文或名画……这些肉眼可见的物体能够反映出相应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环境。人类的情感始终是相通的,通过作品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所想所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视觉艺术的审美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从没离开过历史、离开过文化,艺术创造者是历史文化的探索者,也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创作者的灵感来源于深厚的历史、民族文化。在悠远的时间长河中,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品都能成为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历史遗留物。所以,任何艺术作品的根源都是本国的灿烂历史和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艺术的灵魂,民族艺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1]。

1.2 人性化生存文化是艺术的生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作为文化生态的主体,既创造了文化,也享受着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人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人在空间中进行的一切人性化创造都是为了生活,生活本身就是艺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活艺术。现代社会对艺术的追求表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特征,在衣、食、住、行上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得饱、穿得暖等生理层面的需求。吃食讲究营养均衡、膳食搭配,穿衣追求时尚新颖、彰显个性,住房讲究建筑设计、风格独特,出行注重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等等。然而,人们虽然生活在这物质资源丰富的时代,但他们同样也羡慕古人的“慢”生活,他们穿起汉服品茶、吟诗,关闭电子设备回归自然……他们将复古作为一种时尚潮流,追求复古艺术[2]。由此可见,生活艺术没有哪个时代比哪个时代更好之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生活方式,追求的时尚也不尽相同,在古代吟诗作画是艺术,在现代远游摄影也是艺术。

不得不承认,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优化。各种智能服务设备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人性化服务,生活因为创新变得更加美好,艺术表现出的形态也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视觉艺术也表现出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生活才是视觉艺术的生态根源之所在。

1.3 观念和思维文化实现艺术的超越

人作为艺术创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决定了一切艺术创造都离不开人的意识,同时也表明艺术具有思维特征。视觉艺术展现的不仅是一个看起来好看、给人视觉享受的外表,还应该蕴含着某种观念、精神。更准确地说是创作者在艺术创造时有考虑到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要以何种方式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念或者情感。实际上艺术创作就是一个思维创造的过程。视觉艺术之所以能得到发展,是因为人的观念和思维也在不断进步,观念的转变和超越让人类创造出更多可能。以影响深远的中国画为例,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用笔用墨。中国画有一套独特的绘画技法,很多艺术大师在继承传统国画笔墨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新观念,形成了既不丢失传统国画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一套属于自己的固定艺术表现形式[3]。如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他在总结古人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开创新思维,主张以书法用笔的方式作画,提出了“以书入画”和“以画入书”等观念,进一步开拓了笔墨技法强劲有力的表现力,对近现代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像黄宾虹这样既有传承精神也有创新精神画家的贡献。

从观念形式的艺术角度可以看出,艺术本身蕴含的理念远远超出了它的表达形式。视觉艺术不光是靠外表来展现其价值,真正能决定作品命运的是作品本身蕴含的观念、展现的优秀思维。好的艺术形式不一定是好的艺术作品,好的观念一定是好的艺术,因为观念本身就是艺术。

2 视觉艺术在中国画中的艺术审美思维

视觉艺术中体现的具有历史、民族文化、生活以及观念思维特性的文化生态在国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国画对“意境”的构造、“线条”的勾画、“笔墨”的構思以及“章法”的运用既是历史、民族文化的浓缩与生活的写照,又充分表现了奇妙的艺术思维以及理想的审美情趣。

2.1 中国绘画中的“意境”思维

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对“意境”有很深的执念,缺乏“意境”的艺术都不能称为完美的艺术,这是由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中国传统美学在艺术赏析中一直把“意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的诗词中同样也注重对意境的描写,以达到让读者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效,增强诗文的感染力与情感表达力[4]。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深远。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我国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尤其重视对意境的营造,主张“以意为主”,强调用描述来构造意境,所要“表述”的都在“描述”中。其实,意境就是为情感的抒发奠定基础。例如两宋时期的画家就深受唐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观念的影响,在画作中都会不自觉地通过画“境”来写“意”,同时期的画作都有寓情于景、情景相融的共同特点,都将浓厚的个人感情寄予在了自然山水之中,此景即此情。视觉艺术的文化生态同样注重作品表达出来的意境。上文说到视觉艺术的文化生态,在艺术表达上视觉艺术讲究情感的共鸣,那个画中之“意境”就是情感之基调。对于艺术情感的表达而言,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古语有云,“境由心生”。不同的心情看到的景自然有所不同,那么对于“意境”的描述也就是当时的所感所看[5]。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情感表达上讲究谦虚、含蓄,中国绘画在情感表达上同样讲究含蓄,含蓄的画作更加耐人寻味。在艺术创作中含蓄地去表达感情,将主体深藏于画中,会给人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视觉艺术不再仅是简单地对意向进行物化,借鉴“意境”艺术表现手法,将作品主题藏于作品中,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实现创新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完美结合需要的正是这种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6]。

2.2 中国绘画中“以线造型”的构形思维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是最基本、最典型的造型思维方式。线条是中国绘画最常用到的手法,在中国水墨画中以竹子为代表,竹子的强劲有力感就是用线条表现出来的。清朝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在画竹方面深得造诣,郑板桥画的竹子,下笔力道刚中带柔,强劲有力却不生硬;下墨深浅合适,恰到好处。关键是他对竹节的描绘,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竹叶不疏不密。虽然水墨竹画只有黑白两色,不比油彩画带来的视觉冲击那样强烈,只是简单的线条描绘,但就是因为其简单的颜色和线条才更能够将竹子的“节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水墨竹画中竹子正直、挺拔的形象跃然纸上,其中线条的运用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绘画风格讲求的不是对自然物像的完美还原,不似现代素描对实物的每个细节都要进行细致的处理,而是注重表达其自然物像所代表的精神内涵[7]。竹子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骨气和君子,有着刚正不阿、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郑板桥爱画竹更爱咏竹,他画的竹远负盛名,咏的竹诗也代表了他自己的良好品性。

简练、独具特色的线条艺术手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绘画手法的使用有迹可循。其实,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的画法是受到了传统书法艺术思维的影响。中国书法在传统历史文化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其影响力最为深远。书法对线条有着高要求,线条具有赋予书法生命活力的能力。受其影响,中国画中的“以线造型”就是书法的另一种延续。视觉艺术对形象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中国画中这种非主观上的随意、非客观上的模仿的作画线条技巧正符合视觉艺术的审美思维。

2.3 风格独具的“笔墨”观

用笔用墨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会用笔用墨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笔和墨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也十分有讲究,主张的是“笔不离墨,墨不离笔,无笔不能墨,无墨则无笔”。作画用的笔大多是毛笔,毛笔对腕力的要求很高,画中线条是柔和还是刚劲都要通过腕力来控制,笔墨运用得当才能生韵气。墨不是简单的黑色调,通过对墨浓淡度、干湿度的调和可以产生色差,再结合特殊的笔法,画中不同的空间感和质地就都表现出来了。单一的黑色通过色差的调和就可以展现出万千色彩般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以墨取色”。中国传统水墨画只需一笔、一纸、一研墨水就能将那万山万水万物还有千种感情表现出来,着实让人赞叹。

2.4 自由灵变的“章法”美

前文说到,中国画并不是对物象的真实写照,而是以一种自由灵活的画法对画面空间进行处理,进而表现出审美意趣。中国画不追求对称美,透露的更多是一种洒脱。例如泼墨画,随心而动,灵活地进行创作。它也不局限于用固定视角去观察事物,而是处在一个转移、变换的状态去看待事物,追求在移动的空间中去观察自然。但是,它又不是毫无节制、没有章法的画法。事实上,在创作者下笔的前一秒其心中已经成画,创作者通过多视角的观察,巧妙地选取视角,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用心作画。画像虽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但是利用灵活变幻的方法,巧妙构思,二维空间却也能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还富有情感[8]。之所以称中国画有“章法”之美,是因为其所画物象并非虚构,是真有实景所在,是肉眼可见,但是表现出的却又不似真景,有章法又无章法,事实上是心与景的融合,是来自自然而又非自然的美景。

3 结语

视觉艺术的文化生态表现出艺术来自生活,其蕴含深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展现出艺术审美思维。因此,要求在艺术创作时要善于捕捉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与观赏者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如此,艺术才能发挥其真正的生活价值,生活因艺术而更美好。而中国画在艺术中表现出的独特技法还有情感方式,都同样体现出视觉艺术中文化生态的特性。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来自历史也来自生活,它代表民族也代表民族文化,它所蕴含的审美思维和哲学思想对中华儿女有重要意义。视觉艺术在中国画中的艺术审美思维不仅体现在技法层面,还体现在创作思维和审美内涵上。总之,相信中国画具备的价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被持续不断地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 姜博之,潘熠龙.探究视觉藝术在国画中的艺术审美思维——评《化形为境:中国画论视野下的现代视觉设计》[J].林产工业,2020,57(04):125.

[2] 赵持平.从视觉艺术思维的角度论中国画审美内涵[J].美术观察,2017(12):101.

[3] 吴剑.论视觉艺术审美中的文化生态[J].希望月报月刊,2008(05):16.

[4] 易菲.从视觉思维角度谈中国画的艺术特征[J].法制与社会,2006(23):192-193.

[5] 徐慧.试论水墨画与平面设计在视觉艺术意象思维上的共性[J].美术观察,2017(11):90-91.

[6] 马力.在诗画之间遨游的视觉审美艺术:对中国画“诗画一律”的审美认知[J].飞天,2009(22):123-124.

[7] 曾伟明.国画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交互探究[J].包装世界,2018(06):32-33.

[8] 伊延波.审美潜意识在视觉思维活动中的导视作用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8(05):66-68.

作者简介:张清(1967—),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理论。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视觉艺术中国画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中国画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远方》中国画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