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唐代卷草纹样形态

2021-08-27刘怡婷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形态唐代

摘要:唐朝版图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朝代。作为唐朝最有代表性的植物纹样之一,卷草纹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体现植物纹样的演变过程,而且还代表了当时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审美风格。本文以唐代卷草纹样为研究对象,以史料记载和理论为支撑,采用图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整个唐代卷草纹样的发展脉络、造型结构、风格特点、文化内涵四大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卷草纹这一传统纹样的演变过程、形态结构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思考将卷草纹样应用到现代设计中的可能性。

关键词:唐代;卷草纹;形态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1 唐代卷草纹样的形态演变

卷草纹又被称为“蔓草纹”“穿枝纹”“缠枝纹”,在秦汉时期的《汉代·礼乐志》中对卷草纹有“蔓蔓日茂”的描述[1]。它是由传统的云藻纹演变而来,是以“S”形的波状曲线和其他图案进行组合而成的纹样,卷曲、缠绕为其基本特征。在唐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映射出当时雄浑大气的艺术审美观。唐朝存续近三百年间,人口增长,工商业发达,当时广州是对外贸易的中心,扬州是国内贸易的中心,敦煌为中西交通的枢纽。这一时期植物纹样占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与当时佛教的盛行有关。随着佛教的兴起,有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寓意的卷草纹样开始大范围流行起来,并且直接影响到工匠的图形设计。富丽华美的卷草纹变化无穷、大气繁复、色彩浓艳,在器具、服饰、壁画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反映出唐朝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卷草纹由几何曲线骨骼和花草图案结合而成,两者是组成卷草纹样的核心,几何曲线正反相切,或者扭曲缠绕不断向四周任意延伸,与其他传统纹样相比更优雅欢快、圆润流畅,真实而又简练地展现了植物的形态变化,激发人的共鸣和联想。

在各地区的纹饰中以敦煌石窟的卷草纹最为丰富,敦煌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节点,石窟中的图案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承继关系明确,发展脉络清晰,可以清楚地看出唐代卷草纹的发展演变史。唐朝分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每个时期卷草纹样都有不同的特点。

1.1 初唐的简洁纤秀

初唐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卷草纹样,是葡萄石榴卷草纹、莲花卷草纹和百花卷草纹,三类各有特色又互相影响。葡萄石榴卷草纹,中心有一条明确的连续“S”形骨架,两侧展现出少量且稀疏的叶片,单元纹饰为葡萄串或石榴的切面,卷叶合包住露籽的石榴,吉祥纹样中的“榴开百子”就源于此处[2]。莲花卷草纹,细长的卷叶连接成波状骨架,卷叶逐渐增多,从两侧各分支开出大莲花,在骨架上还附着小莲花和小石榴。百花卷草纹是结合多种花型的一种纹饰,没有固定的花卉种类,花卉细长,取兰花、莲花等特点,骨架上布满细长的卷叶。形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是单单伸出一朵花和主干相连,而是有了明确的分支,或者说分支开始延长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弧度。可以说初唐沿袭了隋朝的装饰艺术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和变化,花型逐渐变大,卷叶叶端已经开始变得肥大多裂,同时在造型审美、绘制技法和色彩表现上都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但与盛唐相比,还没有形成完全标准的样式。

1.2 盛唐的浑厚繁复

盛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卷草纹样是当时种类最为丰富的纹饰图案,由初唐的石榴卷草、百花卷草演化而来。莫高窟的217窟单枝石榴卷草边纹饰,整体流线相比于初唐更加平滑,有流动性,卷叶稀疏但厚实,石榴形如凤梨,在周围衬托卷草叶纹,此为盛唐早期样式。石榴卷草纹的主体波形骨架从一条线变为两线并行,再到多条延伸,上下起伏且分布均衡,更加自由和流畅,侧旁伸展出许多小分支,分支上即石榴卷草形象。盛唐的石榴不仅仅是剖面形象,还有正面、背面形象,周围包裹着的卷叶也从一层添加为多层,叶型肥硕宽大,出现正侧面的翻转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拉开前后空间关系。到了极盛时期,例如大叶石榴卷草纹边饰甚至完全隐藏了枝蔓骨架,每一段的卷草中都伸出一片长叶,两组叶片首尾相接组成卷草,叶片宽大厚重,翻转自如。在许多出土文物中也能看到这类繁华富丽装饰纹样的运用,例如四川出土的唐卷草生肖纹金腰带、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鸳鸯卷草纹金碗、陕西咸阳出土的唐鸳鸯蔓草纹金壶等等。

1.3 中晚唐的清淡雅致

与盛唐相比,中晚唐时期的卷草纹样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应用中逐渐弃繁从简,雅致秀丽,但也少了几分生气。从关友惠的《敦煌装饰图案》中的石榴卷草纹可以看出,中心的波形骨架从清晰变得模糊,逐渐被卷叶遮挡,失去其严密的规律性,节奏动感不明显。两侧花朵石榴图案变得更大,挤压画面甚至超出了边框,数个小叶任意伸展,花枝比较自由。

2 唐代卷草纹样的造型内容和组织形式

卷草纹在图案题材上属于植物纹样,因此在构成特点上一般以植物的茎作为主要骨架,辅以花与卷曲的叶进行创作。一般以造型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分类。

2.1 造型内容

造型内容又分为抽象形卷草纹和具象形卷草纹,抽象卷草纹类似于涡旋纹,以中心骨骼为主,共分为5类。第一类为单组叶片波状骨式,是首尾相接的“S”形曲线不断连绵而成;第二类为双组叶片波状骨式,是在主茎上加入两组圆弧曲线;第三类为双波线交杵骨式,两个波状的主茎在不同侧面相互缠绕,强调缠绕与相交,相比于之前的骨式,交杵型卷草纹产生了前后空间关系,并且会把主要的形象放在中间;第四类为波状环形骨式,在主体波线的两边各有兩组相互对称的曲线,并且会封闭成环形;第五种为自由波状骨式,不局限于固定的传统波长的曲线,可以自由发挥,讲究节奏性和婉转自如的韵律。具象的卷草纹不仅仅是枝叶的变化,还会根据寓意加入其他造型主题,例如加入吉祥文字如“吉”“寿”“喜”等,形成一幅完整和谐的作品。如唐代大智禅师碑侧卷草纹,骨式圆润波动,饰有大量的卷叶纹样,每一组波线间配以化佛、狮子和鸟兽图案,气势华美,匀称和谐。卷草牡丹纹象征富贵;石榴卷草纹象征子孙兴旺;莲花卷草纹在佛教上象征轮回与永生;凤鸟卷草纹象征高贵秀丽等等,这些丰富多样的造型与卷草纹搭配相得益彰[3]。唐代的卷草纹饰通常与花卉结合,尤其是牡丹与莲花,这种富丽堂皇的花朵形象一般用于画面的主要位置或者中心,周围辅助以卷曲的枝叶,非常华美富丽。

由于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唐代成为当时亚洲经济交流的中心,因此中国的卷草图案也流传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并蓬勃发展,大量的卷草纹样传到日本和朝鲜后还被称为“唐草”。来中国学习的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穿梭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民间商人作了详细记载。《古代唐草模样集》由广田晓山在1886年编撰,记录了唐宋时期的唐草纹图案以及传入日本后演变而成的日本卷草纹样,而唐朝的卷草纹样也被外来文化影响,体现在石刻上的西番莲、狮子等元素上。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直接导致卷草纹样产生显著变化,对双方的纹样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 组织形式

在组织形式上,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单独纹样不受空间的限制而独立存在,对于卷草纹来说可以任意进行拉长、扭曲与变形,更加重视画面的主次关系和虚实变化。适合纹样的卷草纹多用于家具、建筑和装饰画等有外框限制的范围,其中以敦煌石窟的藻井为例,受到空间的限制,一般在方形或圆形里面进行布置,条理规整,变化统一,动静结合,形成一种对称美和均衡美[4]。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唐朝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以植物为主,穿插动物和人物,形式多是横式和竖式,其中竖式常见于碑刻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大多表现在织物上,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后期狮舞胡人文锦,花枝四方穿插连续,生动优美,中间的舞狮极具气势。因其连贯性,可以不断复制延绵下去形成美麗图案。

由于某些器具或者物体的限制,会有一定的框架限制卷草纹的流线,常见的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边条填充。在圆形的框架中,卷草纹一般以中心花卉为起点,绕一周进行缠绕交错,不会占据很大部分面积来保持画面的平衡。方形或三角形一般是以对角线进行对称排列,每个对称的部分又以“C”形交错成一个单元。至于边条填充就比较适合二方连续的纹样,它能根据装饰空间的大小拉长挤压变化,可大可小,广狭随意,具有强烈的动感和魅力。

3 唐代卷草纹样中形态的虚实相生与婉转自如

卷草纹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婉转优美的结构走势,既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与其他装饰纹样产生联系,具有强烈的韵律美。这种植物纹样是因农业文明下人们对植物的崇拜而产生的,卷草纹更是其中的代表纹样之一,植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卷草纹或简洁流畅,或大气繁复,在不同的领域都能满足其审美需求。

3.1 虚实相生

卷草纹的虚与实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和花卉结合的卷草纹装饰纹样,主体是花且排在中间,或者几朵间隔排列,而枝叶围绕在旁边或者从花卉底下穿插而过,整体呈现花与叶的虚实对比。第二种是卷叶主题的卷草纹样,以枝叶为主体,讲究藤蔓之间的疏密变化,以叶子的大小、层叠的数量形成对比,展示出整体图案的韵律感。卷草纹之所以会成为唐朝应用最多的纹样,是因为它将各种时期的花卉形态展现在一个图案上,其中有含苞待放的花蕾也有盛开的花朵,与卷叶交错重叠,前后就有了一定的空间关系,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

3.2 婉转自如

以卷曲的枝叶为主体,卷草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圆润的整体曲线,它与云气纹有些相似,但是比云气纹多了些卷曲和缠绕。不管其中的枝叶形态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婉转的圆弧状,自然地流淌和缠绕在一起,不生硬也不突兀,整体轻松自如又婉转延绵,和水的形态相似,呈现出流动感。

4 唐代卷草纹样中的文化内涵“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提出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指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有生命力,这不仅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千百年来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唐代的文化提倡兼容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卷草纹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可以代表特定时代的民族风尚。无论是敦煌卷草纹样还是其他卷草纹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显示出了唐朝“气韵生动”的精神。卷草纹的节奏韵律生生不息,符合道教“有无相生,长短相形”的规律,又与佛教的流转自如,生死轮回有关。

时代的风格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卷草纹的演变发展离不开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因素,反过来说,唐朝的卷草纹样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精神。唐朝卷草纹在构成上有特定的主题,有着趋吉避凶的寓意,吉祥观念是中华民族装饰纹样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卷草纹的骨式基本是为了衬托环绕主体物而存在,最终也将成为主体花的附属品,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发挥到极致。在徽州古居民的屋脊上,两坡相交的地方也经常饰以卷草纹,以保佑建筑吉祥驱火,这不仅仅是建筑上的天际线收尾符号,还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

5 结语

卷草纹自由奔放,婉转流动,蕴含中国人的思想气韵和审美追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直不断完善与发展,并且具有传承性和适应性。卷草纹的演变历史能够体现众多纹样的发展、衍变和结合特点,可以说它是纹样符号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构成形式上比较成熟,从而能被自由广泛地应用。卷草纹这种独特的纹样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推进,几乎可以应用在任何物品的装饰上。卷草纹适用性强,流畅度高,装饰性强,可以说是永不褪色的设计元素,其“S”形骨骼所带来的延展性,使它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空间,将古典的卷草纹进行解构与重组、简化与叠加,在色彩、构成、疏密上进行调整,保留传统寓意的同时脱离其固有的结构限制,重新开创出新的造型方法,弱化繁复的枝叶,强调舒卷曼妙的结构,意在把新型的卷草纹饰运用到更多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娟.卷草纹的艺术语言及其现代延展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2(12):289-291.

[2] 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9-91.

[3] 姚远.魅力无穷的卷草纹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06):147-149.

[4] 李欢.卷草纹在初唐、盛唐、晚唐的对比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8.

作者简介:刘怡婷(199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形态唐代
浅谈景观的空间形态语言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