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善铸魂 甘于奉献

2021-08-27

公关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和善家风

家风是每个人的精神源泉和立世之本,是溶于血脉的人生信念传承。

——题记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冀南农村的一幕……

在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的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一位年迈的老妪从一片片白花花的盐碱地里步履蹒跚地走来,敲开一家农舍的柴扉要讨口吃的,开门的女主人是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她赶忙从灶间拿出家里仅剩下的半块窝头塞到老人手里。老人知足地欲离去时,中年的父亲又从屋里跑出来,把半块咸菜疙瘩递到老人手上,怜惜地说:“大娘,就着吃吧,添点儿滋味。”老人感激地连连点头,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恋恋不舍地走出了院门。年仅9岁的王殿明正在一旁写作业,他已看惯了这样的情景,目光中也充满了同情和关爱!儿时的记忆里,还有母亲半夜三更在油灯下纺线织布的背影,父亲早出晚归的脚步声……这一切凝结成“勤劳、坚韧、简朴”的字样,深深铭刻在少年王殿明的心底。

父母和善好施、勤劳坚韧的品性,浸润和滋养着王殿明的心灵。他立志做一个和善的人,一个勤劳坚韧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1970年12月王殿明应征入伍,父母对他的熏陶和影响像无形的力量,激励着他在部队刻苦钻研、千锤百炼,即使在身患胸膜炎期间,仍然到农场坚持工作。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他被提拔为干部。为了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次回家探亲,他把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500元钱给了母亲,可当他返回军营时却发现衣兜里多出了 300元,一生勤俭持家的母亲仅仅留下了200元。王殿明顿时泪流满面,内心的愧疚难以平复,耳边却始终回响着母亲的谆谆告诫:“人要活着大气,不能贪小便宜,能帮人时就帮一把!”

父母没有给王殿明留下多少家产,却给了他比家产更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善、勤劳、坚韧的家风,让他一生受益无穷。王殿明当战士时,每个月只有寥寥6块钱津贴,他却会拿出5块钱去资助家境更为艰难的战友。提干后有了薪金收入,王殿明又把目光投到了贫困山区失学儿童身上。当得知赞皇县、灵寿县几名失学儿童急需帮助后,他就开始以“一名军人、党员”的名义寄钱,默默地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学业。这些受助的学生凭着邮局信息找到部队,希望当面感谢时,他都不愿承认。

王殿明在军校工作了31年,历任战士、技师、参谋、军需科长、军务处长、军事教员等职,三次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全军后勤三年通讯建设先进个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王殿明成为一名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有所担当、有所作为的革命军人。他把和善家风的传承与共产党人的使命融为一体,开始了更高境界、更高层次的“扶贫济困”。退休后,王殿明思考着要做点什么事情,既能充实自己又能奉献社会。得知高校扩招,急需社会力量投资,于是他创办了河北青华苑高校服务有限公司,凭着坚强毅力、执着精神、科学方法和务实作风,争取到规划项目,开始了高校园区建设。

王殿明先后与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特色关爱教育学校等5所院校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向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推荐“和”文化,并捐图书、捐电脑,扶持学校发展,助力该校跃升到全区先进行列。2012年9月,他向中国关工委捐出合计67万元的善款和学习用具,以表达支持党的教育事業、关心下一代茁壮成长的美好心愿。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他把万和宫景区一个月的门票收入全部捐出,为灾区人民献上了自己的爱心。

回报家乡养育之恩的夙愿,也在王殿明心底埋藏了30年。他创办公司后,稍有一些积蓄就开始筹划着给家乡办实事。先后为村里铺了水泥路,打了深水井,并把水管铺设到家家户户,每逢年节都要给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他的慈心善举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但他并不满足于改善家乡的物质生活条件,而是致力于乡亲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他利用村里废弃的坑塘地,开发建设了万和宫,以及中华孝道园、中华传统美德石碑、四美公园等旅游景区,改变了村容村貌,传播了和善之风。

王殿明深受和善家风的浸润滋养,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与“善”的因子倍加尊崇,他一直致力于“和”文化的传承、创新、建设与弘扬,积极创建“和”文化物化、展示基地,投资举办中华新二十四孝大评选活动,积极推动以“孝”为重点的和善家风。他还主持编撰旨在弘扬和善思想的论著专辑,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和学年鉴》《和千问》《和之说》《史伯研究文献纪要》《中华新二十四孝》《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系列丛书》等相继面世,大力推动了和善家风的传播和弘扬。

王殿明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践行和善家风。2020年春节时,石家庄市防控阻击战打响了,他急在心里,马上捐款26万元,又向石家庄红十字会捐款20万元,还向井陉革命老区洪河槽村、伤残住院的现役军人邓建国和福建不知名的困难群众各捐款2万元。当时,公司不得不歇业停工。为解决个别员工的家庭生活困难,王殿明自掏腰包,捐出半年的退休工资6万元,发给公司的贫困人员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都能安全度过难关。王殿明心系父老乡亲们的安危,安排专车及时将价值数万元的抗疫物资和6万元现金送回家乡。同时,王殿明还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5万元,向石家庄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八休养所捐出5万元。一年多来,王殿明先后8次捐款捐物,累计达60余万元。为了防疫抗疫的胜利,他义无反顾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和善家风,赓续着乐善好施的优秀品质。

他生活朴素,节衣缩食,却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甘于奉献,不图回报。多年来,他的捐助额累计已达500余万元。如今王殿明年近七旬,仍是“老骥伏枥”,不忘初心。对王殿明来说,回报社会、甘于奉献,已是他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信念和执着追求。他为中小学生精心打造的集汉字学习、汉字趣味、汉字故事、汉字艺术等为一体的“汉字田园综合体”的宏伟蓝图,正在他的雄心和气魄下呈现出绚烂无比、多姿多彩的风景。

乐善好施是老兵王殿明的家风,是他甘于奉献的精神支撑,也是维系和凝聚其家庭的精神纽带。王殿明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将和善家风作为道德准则和“传家宝”,如沐春风地熏陶着每一个家庭成员。

猜你喜欢

和善家风
班主任:养成和善之品的育人德性
家风家规我来说
家风
静待花开,和学生一起成长
浅谈教学名家和善人格
家风伴我成长
黄希川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浅谈学校的校训与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