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山河岁月》叙事策略探析

2021-08-27马丽娜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纪录片党史

摘要:大型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本文探析纪录片《山河岁月》叙事策略的特点,从叙事视角、叙事表达、叙事情感的角度分析《山河岁月》对百年党史的叙事表述。

关键词:《山河岁月》;纪录片;叙事策略;党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2021年5月18日推出百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该片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基础,精心选取了100个极具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重大人物、关键场所等,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1],描绘出一副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百岁宏图。《山河岁月》运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着重于再现党奋斗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刻画鲜活的历史人物,精妙绝伦的内容及演绎使其在诸多文化作品中昂然立身[2]。本文从《山河岁月》的叙事视角、叙事表达和叙事情感方面,探究该片的叙事策略。

1 叙事视角:仰视和平视的复合

平视与仰视原指新闻摄影中的拍摄视角,而这里主要是指人、事、景、物的一种抽象描写,它不仅是一种叙事策略,更是一种创作理念。有学者将叙事视角分为全知全能、人物限知,以及多元视角传达主流价值观[3]。全知全能的视角即我们所称的“上帝视角”,叙述者采用无所不知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甚至知晓人物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一种视角的客观性一直备受争议。我国传统的纪录片大多数亦采用此视角,即采用仰视的方式刻画和致敬伟大的英雄人物。21世纪以来,人物限知视角逐渐流行起来。通过当事人或者见证人的口述采访,还原历史原貌和刻画历史人物形象,这种特定人物限知视角提升了话语的可信度,基于受众的情感需求与心理认同,为红色人格重塑提供了可能[4]。《山河岁月》将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在平视和仰视中展现重大历史转折和可敬又可亲的历史人物形象。

人物既是叙事的主体,又是矛盾冲突的核心[5]。《山河岁月》需要把伟大光辉的英雄人物放置于整个中国历史风云中,故片中大多数运用仰视的叙事视角。例如,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杆;蔡和森在法国巴黎公园长椅上“猛记猛译”法文版《共产党宣言》,在法兰西岁月里为东方青年留下了一抹鲜红的记忆;周恩来在大革命失败后成立中央特科,不惧白色恐怖,培养了大批优秀情报人员……《山河岁月》借用仰视的叙事策略,使这些伟大的媒介形象,在我们百年后的仰望中熠熠生辉,体验感和代入感极强[6]。

除此之外,平视的运用拉近了英雄人物和观众的距离,增强了亲切感。如通过陈望道之子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简陋的工作环境等细节,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不畏艰辛、苦中作乐的共产党人形象;又如长征亲历者伍修权回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威望,结合片中其他英雄的亲人、朋友等的见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客观、自然的领袖形象。在仰视中穿插平视的叙事视角,能拉近英雄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通过互动,在观众和纪录片、观众和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7]。

2 叙事表达:以小见大

《山河岁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制作,立意宏大深远。直至20世纪末期,这种关于重大历史题材的文献片仍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展现历史,以全知的姿态来诠释历史,是更注重结论而忽略过程的“记录”。新历史主义思潮自20世纪末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历史主义“尤其表现出对历史记载中的零散插曲、奇闻逸事、偶然事件、异乎寻常的外来事物、卑微甚至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情形等许多方面的特别兴趣。历史的这些方面在‘创造性的意义上可以被视为‘诗学的”。新历史主义中的“逸闻主义”推动了重大文献纪录片从宏观角度展示历史全景转变为以小见大,从细节处见真知。细节故事化的叙事是使受众浸入场景的好办法[8]。《山河岁月》秉承其真谛,从记录的百年历史中精挑细选百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通过小细节反映大历史。大多数观众只了解百年党史中的重大典型事件,而《山河岁月》从司空见惯的老资料中找寻新的历史细节,并丰富老资料的历史含义,赋予老资料新的生命,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让多元化审美得到了认可[9]。

由于现存的历史资料有限,历史细节并不能完全还原,因此对于缺失的历史暗角,导演要在纪实的基础上,在各类历史资料的互相印证下,追求艺术美[10],从而完成个性诗意的阐述,叙事即“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11]。例如,一份警察档案记录了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被捕的过程。戴白帽的陈独秀在市中心游艺场频繁上下楼,衣服口袋膨满。经过两个小时,寻找到合適场地后,最终在游艺场五楼露天天台处将手中一份份《北京市民宣言》洒向人群。紧接着,39岁的陈独秀被警方逮捕。对于这一细节的描写,《山河岁月》展示了珍藏的陈独秀被捕的警方档案资料和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相关片段,以相互印证,实现了纪实和诗意的双重叙事表达。这一处陈独秀被捕的细节表达,纯客观文献先行,视听结合,完整详细地展示了被捕的细节。陈独秀为唤醒国人、决定舍生取义的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相反,对于陈独秀更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创办《新青年》杂志、领导五四运动等,只是一笔带过。这有助于观众认识主流视角之外的陈独秀,其不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也是一位甘愿为国捐躯、坦然入“研究室”的先行者。该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12]丰富了陈独秀的人物形象,多元化地展现了建党之路的艰苦卓绝[13]。

3 叙事情感:在三重奏中交织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某类节目的走俏往往是因为抓住了受众心理和顺应了时代需求[14]。《山河岁月》之所以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主要是因为其真实、诚挚的情感流露。《山河岁月》充分挖掘爱党爱国的情感因素,以增强自身的叙事张力,将英雄自身对党对国的情感、英雄的家人和朋友对英雄的情感以及创作者对英雄的情感这三种叙事情感交织起来。

3.1 英雄对党对国的情感

《山河岁月》通过细节描写将英雄自身对党对国深厚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引领红色力量社会性和表现大众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15]。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余誓非万不得已,不购外货矣。”为了不使用日产的推子,恽代英用国产的传统剃刀把头发剃光,并取名为“爱国头”。这种坚决抵制“仇货”的忠贞高洁的爱国情操不经渲染地向观众直面表达,更具有冲击力。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在赴俄期间完成了近20万字的报道,成为第一位报道社会主义苏俄的中国人,为中国在“阴沉沉、黑魆魆的天地间”找到了一线“细微的光”。但片中并没有展现瞿秋白留俄期间的客观历史资料,而是节选了瞿秋白的散文片段,一片赤子热忱尽显眼底,感人肺腑。

3.2 家人和朋友对英雄的情感

《山河岁月》从英雄的家人和朋友的角度对英雄事迹进行了深情讲述,其中掺杂着对英雄更为复杂的感情——亲情、友情以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等。直到53岁,许继慎之子许民庆才得知自己父亲的真实名字。在这之前,许民庆因为说不清父亲的历史而经历了重重磨难,但在得知父亲是许继慎——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时,他对父亲一切的抱怨皆烟消云散了。从对父亲的埋怨到心门大开的酣畅淋漓,许民庆对许继慎感情的一大转变更加突出了许继慎对中国无产阶级事业作出的贡献。许民庆的事迹看似夸张,但实际上在战争岁月中再普通不过,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却不为人知。“许民庆”们的平民化视角,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英雄们为中国无产阶级事业捐躯的、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爱国情操,从而增强了人们对党建事业的精神认同[16]。

3.3 创作者对英雄的情感

《山河岁月》的创作者通过画面设计、背景音乐、解说词等,体现了对中国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的英雄们深沉的敬仰和怀念。在画面设计上,画面是电影故事的第一要素[17],该片撷取了100个极具典型意义的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及场所等,以大致的时间顺序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连续叙事[18]。画面经过一定的调色处理之后,通过镜头慢慢拉近又慢慢拉远的方式呈现,并对代表性场所予以叙事空间的描述,鲜明的红色烙印已然存在于特定的红色场所,能使人们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在背景音乐上,整部片子的基调悠扬庄重,弥漫着对英雄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背景音乐因历史资料的具体内容而变化,或澎湃激昂,或略显忧伤……具有良好的音画互动效果。在解说词上,以客观为本质、以诗意为烘托的解说词,配上解说员饱含情感的解说,不禁使人们油然而生对那段山河岁月的追念。《山河岁月》作为一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在创作中建立了历史与现代的多元化联系,重述历史,观照现实,唤醒观众的红色基因,为红色人格的重塑提供了可能,并通過叙事话语与论证话语的创新融合,实现了学党史、践党史意义的传播与构建。

4 结语

《山河岁月》作为党成立100周年的贺岁礼,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仰视和平视复合而成的叙事视角、以小见大的叙事表达以及三重交织的叙事情感等叙事策略使《山河岁月》淋漓尽致地向观众展现了建党以来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山河岁月》精心选取了100个重要事件、关键场地等,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加以演绎,以党史为鉴,以祖国山河为纸,以奋斗岁月为笔,描绘出党史中不能忘却的英雄事迹。我们要以史为鉴,创造奇迹,为党书写新的奋斗篇章。

参考文献:

[1] 张荣.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剧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以腾讯视频《摩玉玄奇》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06):72-73,100.

[2] 徐娉婷,冯菊香.大学生时尚杂志电子刊消费的心理动因与行为特征[J].东南传播,2020(09):89-92.

[3] 李惠敏.助力乡村文化自信:涉农纪录片的当代价值研究——以记住乡愁为例[J].东南传播,2020(06):35-37.

[4] 冯菊香,邹嘉楠.认同与重塑:网络游戏社区中拟态关系的影响研究[J].新闻知识,2021(02):21-26.

[5] 冯菊香,刘俊怡.抖音短视频中农村青年女性媒介形象建构[J].新媒体研究,2021(06):81-84.

[6] 李惠敏.经营体验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特色分析——以《潮流合伙人》为例[J].汉字文化,2020(10):179-181.

[7] 王灿.以《风味人间》为例探究饮食文化类纪录片传播新走向[J].戏剧之家,2019(15):79-80.

[8] 杜彦洁.电影作品的叙事特色分析——以侯孝贤电影为例[J].汉字文化, 2019(03):36-37,48.

[9] 甘露颖.健康传播视域下“云健身”的火爆成因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1(08):69-72.

[10] 朱天慈,冯广圣.试析吴冠中作品中展现的形式美[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22-23.

[11] 甘露颖.从场景的叙事建构看乡村自媒体的走红——以抖音网红“蜀中桃子姐”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09):55-58.

[12] 孙梦婷,何晴,黄蓉.故宫文创的跨媒介传播策略[J].东南传播,2020(09):83-85.

[13] 李越,吴斯,冯广圣. UGC视角下的网络社区内容分层管理个案研究——以站酷社区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21-123.

[14] 位云玲.观察类综艺节目走俏的原因探究——以《我家那闺女》为例[J].艺术科技,2019(03):115,128.

[15] 于姣博.媒体融合视域下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新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21(07):176-177.

[16] 杨艺,谢慧.融合传播语境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盐城市A镇为例[J].东南传播,2020(07):51-52.

[17] 甘露颖.从故事性叙事看美食短视频的创新——以《绵羊料理》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04):83-85.

[18] 林辰.音频类媒介走红原因、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以真实犯罪类播客《记录在案》为例[J].艺术科技,2021(08):120-121.

作者简介:马丽娜(2001—),女,山东淄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媒介伦理。

指导老师:冯菊香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纪录片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