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读到的,也许只是你想读到的!

2021-08-27焦建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巴尔干效应群体

焦建利

回声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不是一个新概念。

在媒体和传播领域,回声室效应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会不断地被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被重复,结果使得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应用,以及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个被称之为“回声室效应”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鲜明和深刻。

因為部分商业网站,尤其是Web2.0网站、新媒体和社会性网络会根据搜寻结果记录,再利用技术研究你的阅读趣味,把你感兴趣的、你喜欢的、和你相关的那些新闻、信息、故事、阅读材料,推送给你!于是,正在享受着网络阅读的人们忽然发现,自己读到的东西,很可能只是自己想读到的东西。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有选择地过滤内容,将自己所不感兴趣和厌恶的信息筛选出去,久而久之,便只能听到与自己的观点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再也接受不了相左的意见。

这诚如有网友所说的那样:“社交网站给了人们发声的话筒,却又用个性化推荐将人们锁在了一个个信息茧房中。”

根据维基百科的词条解释,“网络空间的巴尔干化”这个网络热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歇尔·范·阿尔斯泰(Marshall Van Alstyne)和埃里克·布尔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在1997年3月1日发表的题为《电子社区:是全球村,还是网络巴尔干国家?》(Electronic Communities:Global Village or Cyberbalkans?)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的。

在这篇文章中,两位提出的cyberbalkanization意指网络已分裂为各怀利益心机的繁多群类,且一个子群的成员几乎总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或阅读仅可吸引本子群其他成员的信息或材料。正如实际空间的分割或基本巴尔干化可以分开地理群体一样,虚拟空间的分割或者网络巴尔干化,可以分开利益群体。

回音室、信息茧房、过滤气泡、群体极化、网络巴尔干化……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警示:我们读到的,也许只是我们想读到的。

在最近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算法、大数据以及用户画像之类的数据技术的使用,使得平台和系统比我们还要懂我们自己。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人们的注意力变成了商家们的兵家必争之地,人们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互联网巨头希望呈现给我们的世界,还是那个原本就存在的真实客观的世界呢?

这个问题,值得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深思!

猜你喜欢

巴尔干效应群体
画与理
《想象巴尔干》及其引发的一场学术争论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大黑海沿岸地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新奥斯曼主义与土耳其的战略布局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