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和技术搭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21-08-27陈源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组学习信息技术

陈源泉

摘要:近几年,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寻找到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效率是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引入了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旨在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的随堂测验或课堂练习加以改进,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

关键词:ITtools平台;小组学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4-0051-03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张弛有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只有关注教学质量,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有效教学,学生才能获得进步与提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1]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总结经验,希望能够为这个平台的应用提供实践支撑。

● 协作学习,异质分组,共同提高

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选用恰当的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共享知识以及协同处理疑难问题。学生是具体的实践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相应知识,还学会了沟通交流技巧,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2]

例如,基于小组协作,在信息化环境下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进而获取信息的微项目——三坊七巷风情游。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进入“三坊七巷风情游”数字化的学习情境,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实践探究,共同完成一份景点介绍的思维导图和代表性的数据(图片和文字)。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项目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学习工具与资源,并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深层次问题的能力,启迪计算思维。

在异质分组时,教师在课前按照一定的原则引导学生合理分组,每个小组5人,学生自主加入各小组。每个小组通过线上讨论,推举出小组长,组长负责协调组员间的分工,上课时加载按照学生分组建立的机房模型进入课堂。在课程设计中添加“小组合作”功能,具体流程为:①组长设置小组的研究主题;②组长协调并设置小组的成员分工;③教师在该平台上及时查看小组讨论的结果,动态把握小组内部资源;④小组各成员内部评价;⑤小组成果展示。

● 教学评价内容多样化,灵活扩展反馈机制

评价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教学互动,同时也为教师调整和改进课堂的教学提供辅助依据。ITtools教学平台提供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能更灵活地选出和自己教学设计相配套的评价方式。[3]例如,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的《图像的数字化——PhotoShop图层的应用》教学设计以学生证的制作为例,采集学生头像作为素材,由学生独立创作。本课设定初阶和进阶任务,以便学生理解并自觉体验PhotoShop图层的使用。在“课堂作业”模块中,设置提交作品的文件格式,并依据教学需求,设置评价标准量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作品互评。

学生进入互评环节后,根据作业序号进入课堂作业,便可查询到本组组员上交的作品,点击作品图标便可查阅其他同学的作品,之后参照评价标准量规对浏览的作品进行评判。教师可以在后台快速便捷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审阅,这样教师既能了解作业完成的情况,又能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同时,评语和成绩可以在线实时反馈至学生,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评价的多元化和及时化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社會责任,从而弥补了传统课堂中教学评价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是离开讲台面对面地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辅导的学生数量有限,收效甚微,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教学平台的介入,可以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它为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提供了互助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学困生的辅导问题。

教师在教学栏目中设置“学生互助”功能模块,如果学生在实践环节碰到了疑难问题,就可以单击“申请帮助”按钮,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就会同步收到该学生的申请帮助信息。已经完成任务的学生收到信息后,就可以点击需要帮助的学生姓名,系统及时对互助信息进行记录并存档,这样就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取帮助。利用ITtools教学平台对学生间互帮互助的信息进行实时存档,教师可以以列表的形式查看结对的互助学生数据,对那些能帮助他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其继续发挥引领效应。教学平台的介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 测试题型丰富多样,知识反馈及时高效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迅速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比较困难,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则弥补了这一缺憾。测试题有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等常规题型,学生依次完成作答后便可自助获取成绩。教师在平台数据的支撑下,可以比较全面地获取学生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水平,据此调整教学方向,并对下一步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调整,从而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步。[4]

教学平台设置了灵活的考试方式和阅卷模式。学生端的题目可以以指定的题序或者随机乱序的方式显示,有效地降低了作弊的可能性。多角度的阅卷模式,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事半功倍。平台设置了三种模式:模式一为控制模式,教师可以灵活控制课堂测验的开始与结束,把控学生整体答题进度;模式二为自动模式,学生完成作答后提交系统,经平台批阅与分析后,可获取作答成绩与标准答案;模式三为练习模式,自动批改后学生可以再次提交。

在课堂测验结束后,教学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快捷地分析和统计出学生的成绩情况。教师通过详细分析模式可以精确掌控班级学生的整体练习情况,做到练习分析精确、到位,同时,学生通过平台能够及时看到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梳理并巩固。

教学平台支持基于网页端的操作题批阅,支持模块如上页表1所示。

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对阅卷参数进行编辑,让学生通过网页上传练习文件或程序代码后自动阅卷并反馈结果,然后根据提供的有效数据,进行高效便捷的教学质量分析。

例如,高一“数据与计算”(必修1)第3单元项目六《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第2节《了解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中,设置Python代码自动批阅题目。操作要求如上页表2所示。

在学生提交程序源代码后,平台会自动分析编译过程中的错误,然后根据运行后的结果比对数据库中的测试数据并作出反馈。同时,学生借助平台评测系统响应的实时性,及时对程序编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这样就确保了学生对代码的修改更具有针对性,缓解了学生编译源代码的抗拒感、恐惧感,提高了其在程序设计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在系统自动批阅后,教师端会实时显示已批阅完成的学生操作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阅卷数据,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让辅导学生能够有的放矢。

ITtools教学平台还支持特定Python代码的题型,可以采用文本类通用阅卷模块批阅,文本类通用阅卷模块能够将TXT、HTML、HTM、FRM、PY、XML等文件类型转换为文本进行自动分析阅卷。教师可以根据进度需要将合适的题目组以Python题库形式提供给学生练习,学生可以反复提交自己的程序源代码直至通过,提升程序设计学习人机沟通的效率。

● 查漏补缺,复习巩固

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设有查看课程、作品、测验记录的功能,教师能对教学记录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出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5],学生可以對学习过的记录进行查看,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及时有效地查漏补缺,有效实现个性化学习。

借助在ITtools教学平台进行课程设计,能够营造良好的互动式信息教学环境,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合理调配学习资源,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能力与积极性,培养出合格的、能力全面的数字公民。

参考文献:

[1]陈斌.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3):73-76.

[2]任友群,李锋,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7):56-61,9.

[3]肖广德,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0-15.

[4]赵如山.云平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24):113.

[5]姚飘.中学信息技术校本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小组学习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探讨
新高考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探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