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体系的构建

2021-08-27冯研童丽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时代背景教育者

冯研 童丽泰

[摘           要]  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亟待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应坚持蚂蚁原则、扬弃原则、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相结合的原则、与时俱进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体系构建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建立教育方法创新的评估机制;加强教育者能力的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

[关    键   词]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010-02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价值观上的混乱。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承担着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不同的人群适用于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是无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的。

(一)蚂蚁原则

蚂蚁虽小却是世界上最团结的动物之一,它们在深林大火的包围之中,能够聚拢成一团,裹成一个黑球从火海中逃生。蚂蚁的这种团队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更离不开教育者团队的合作。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决定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只有教育者团结协作,教育方法的创新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二)扬弃原则

教育方法的创新要求我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改造,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对教育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教育者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往使用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造或改进,扬长避短,既继承传统方法中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有益的部分,同时改造落后的方法。这种改造不是教育者凭空想象而进行的盲目改造,而是在现有研究成果上进行大胆创新。

(三)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可变的,它可以根据我们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要求来进行创新,但是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应是单一的和一成不变的。它既可以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为己所用。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四)与时俱进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舊事物。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仍然坚持对教育方法传统的看法,必然会导致教育创新的滞后。

(五)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始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1]任何教育都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做到重视学生、关爱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去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构建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体系的思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建立教育方法创新的评估机制;加强教育者能力的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1.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

“意识形态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而鲜明的本质属性。”[2]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拿出新方法,展现新作为,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的一种主导价值观。由于深化改革和开放后多种价值观的涌进,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所以,必须充分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水平。教育者在创新方法时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满足现代人的基本精神需求。

(二)建立教育方法创新的评估机制

对教育方法创新进行评价的宗旨是以评价的方式促进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准确评价创新后,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对于指导进一步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需要制定教育方法创新评价方法和建立一支公正的评价队伍。

1.制定教育方法创新评价方法

为了制定准确的评价方法应坚持如下两点:(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与微观是两个相互对应的概念,宏观与微观又是相互关联的。宏观是由一定数量的微观构成的,要研究宏观就必须首先了解微观,要了解微观就必须把握宏观中具有共性的规律。”[4]所谓微观上的评价指的是对特定创新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微观评价有其不足之处,微观评价缺乏对总体所有教育方法评价的统筹,这与现实要求不相符,为此我们应在宏观层面上进行评价。所谓宏观上的评价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对所有教育方法进行整体评价。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相结合,既明确了教育方法评价的方向性,又体现了评价的操作性。(2)动态与静态相统一。静态评价指的是对某一时空下的创新后的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静态评价忽略了所有事物均在不断发展的本质属性。与静态评价相对的动态评价指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下对创新方法应用效果做出连续性评价,动态评价弥补了静态评价缺乏时效性等弊端。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统一,既对现阶段教育方法及时作出评价,又着眼于思想政治方法不断发展的趋势。

2.建立一支公允客观的评估队伍

为了保证教育方法创新的健康发展,建立一支客观公允的评估队伍对于加强教育方法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评估队伍是教育方法创新的催化剂。以评估促进教育方法创新既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要做到:(1)严把评估队伍入口关。在评估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把真正懂教育、适应岗位需求的人吸引进来,从制度上破除影响人才使用和成长的障碍。在选聘过程中,不仅需要考察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等,还需对其职业兴趣、职业态度、能力素质、性格特征等进行多方位评价。(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队伍成员的综合评价机制,必须从根本上铲除与时代进步不相匹配的陈规陋习。尽快建立公平、健康的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评价队伍的主动性,激励团队成员不断进步,从而打造一支专业的评价队伍。

(三)加强教育者能力的培养

1.教师队伍的能力培养

教育者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教育者应该拥有全面、结构合理的专业能力,对教育者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如下三种能力:(1)学习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是现代人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先进性,创新教育方法。(2)调查研究的能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党一切工作都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而调查研究能力“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更是新时代教育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树立正確的调研理念、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分析研究的水平,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3)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5]教育者具有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创新教育方法,同时也是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自主创新能力的获得具有先天因素,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靠后天习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加强学习,促进知识转化;实践锻炼,积累经验教训;努力研究,提升理论层次。

2.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团队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想政治教育者旨在立德树人,一位称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有以下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能够为教育对象提供很好的示范。(2)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系统的专业知识、浓厚的专业兴趣等。(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掌握和运用其他知识的前提,是创新教育方法的基础,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包括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和运用先进教育技术的技能。(4)身心健康素质。教育者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保障,健全人格是现代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的必备素质。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素质对培养出同样身心健康的学生尤为重要,培养教育者身心健康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进行教育方法创新

教育方法的创新不应只是教育者一个人的事情,应由教育者在教学研究中完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受教育者和以往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方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革,并且受教育者具有了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愿意也有能力参与教育方法的创新。在教育方法创新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主次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环境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实现诸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机整合,综合运用。”[6]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教育方法的直接感受者。教育方法合适不合适,受教育者比教育者更有发言权,所以教育者应重视受教育者的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9.

[2]闵绪国.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J].求实,2014(1):81-84.

[3]王月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软实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79.

[4]吴云志.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2.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9.

[6]陈梦圆,王雪.教育对象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119-122.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时代背景教育者
品读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