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链的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1-08-27曹勇刘宇陈希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产教集群轨道交通

曹勇 刘宇 陈希成

[摘           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需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对接产业经济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集群实训基地建设为案例,探讨职业院校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产业链;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轨道交通;成都

[中圖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182-02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呼应,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繁荣发展的中国符号。成都市也将轨道交通产业作为五大突出发展产业之一,其轨道交通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迅速,轨道交通行业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产业链已经形成包括“研发—设计—制造—施工—检修”的健康发展趋势,在新都及新津两个产业基地已具备全谱系的轨道交通车辆以及产业附属设备研制能力,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巨量的人才需求。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工职院”)轨道交通学院,紧紧围绕成都地方及四川区域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对人才的庞大诉求,秉承“立足轨道交通运输、服务成都、四川及西南区域”的宗旨,努力打造服务于轨道交通产业链工程施工建设、装备制造及维护、线路运营及设备检修的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完美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中、下游,专注培育拥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应用人才[1]。学院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而且肩负着服务社会、满足产业需求的职责。实训基地作为整合校企资源的载体,不仅促进了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的技术交流,也可为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适合其岗位能力的技能训练、技能比赛、职业资格鉴定、创业培训与孵化等服务内容,利用功能完善的实训条件,成为四川省轨道交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孵化基地,提高了学校对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使实训基地切实成为对内服务学生、对外服务社会的服务基地[2]。

二、轨道交通专业集群定位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人才为根本目的的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其主要特征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并将“实践技能训练”设置于主导位置,因此,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也间接影响了高职人才的质量;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的载体与平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推手和重要保障[3]。根据成都市政府关于《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将轨道交通产业作为成都市重点发展产业,并构建集约化的全产业链的发展结构和教育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确定学院专业实训基地的定位为使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后就应接受实践能力和技术思维的锻炼,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保证足够的实习和实训课时,确保实训基地等实习实训条件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4]。

三、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产教融合是一种最具时代特征的工学结合方式,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合作的具体表现形式,按照学院“产教融合促发展,校企合作共建设”的指导方针,成工职院轨道交通学院围绕轨道交通产业主要专业(工种)集群建设实训基地,形成集群效应,实训场景如同真实工作场景,与现场无缝衔接。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实训基地应该最大限度地做到与企业车间真实的工作场景相同,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特点,对部分生产场景采用虚拟仿真的方式呈现;实训的材料和设备也应该最大限度与实际生产相匹配,且满足教学需要;实训任务和实训目的设置以及实训步骤均应尽量符合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工单任务与工艺要求,这也作为实训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真实岗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更好地融合,为将来工作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对于企业而言,则节约了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5]。

(二)集群性原则

为培养区域产业集群企业急需的一线生产服务技能人才,建设对接产业集群企业用人需求的专业集群式实训基地,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应实现多工种、多岗位的整体联动,满足多工种联合作业和实训的需要,具备集群优势,充分发挥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的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前瞻性原则

作为一所有66年轨道交通类专业办学历史的学校,成工职院坚持以先进的育人理念为指引,围绕学院办学宗旨,突出学院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同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力争建成科学化、信息化并具备时代创新精神的实训基地,形成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西南地区领先、并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轨道交通类职业院校。

四、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成工职院轨道交通学院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从功能定位、实训区结构搭建等方面开展产教融合式的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其他高职院校可根据区域产业特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产教融合式的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

(一)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式的实训基地

结合“成工职院”三期校园现有地形、场地条件,由校企专家共同确定建设方案,采用与实际生产工作环境相一致的原则,技术标准兼顾国铁、地铁(含城市有轨电车);轨道结构包括普通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包括CRTS I型、CRTS II型、 CRTS III型);路基结构包括普通路基结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隧道、涵洞、桥梁;信号设备包括5组道岔转辙设备、车站信号机及信号电缆等;附属设备包括路基附属设备、声屏障、安全隔离网、车挡等。区域内还包含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大楼、铁道机车车辆检修厂房、供列车停靠的站台以及车站信号楼及值班室,并预留接触网、地铁第三轨,涵盖了大部分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生产流程。通过校企专家总体规划,紧密布局,分期建设,以最经济的投入实现最佳的产教融合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工单的形式获取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准确完成相应任务获得工分,工分数量达到实训要求,即获得相应学分,完成实训考核;通过产教融合式实训基地的实战锻炼使学生在专业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岗位工具、岗位工作过程等方面形成高度认知,同时也实现了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二)多工种、多岗位的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

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大楼共四层(约16000平方米),包含1个岛式地铁车站、1个高铁车站及各专业实训区。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大楼一、二层为国铁、地铁及有轨电车运营管理各工种实训区,三、四层为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区。

通过校企专家指导,结合轨道交通企业特点,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还原铁路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有机地将各个实训区结合在一起,可进行多个职业岗位和多工种的联合作业的生产性实训,较好地与产业集群相对接。以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一层和二层为例,其中包含票务实训区、站台实训区、安检区、客服中心、候车厅、车站控制实训区、高铁车站综合控制室、高铁调度实训区、高铁全功能驾驶实训区等,一部分学生扮演旅客,另一部分学生分别到每个实训区进行操作,可分别进行高铁、普铁、地铁的乘运服务以及车站各岗位正常或非正常情况时的联合实训;除此之外,可实现调度中心与铁道机车车辆联合演练等多工种多岗位的联合实训。

(三)先进的育人理念与服务培训的实训基地

在轨道交通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一方面采用现有的先进育人理念,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及工单式教学法等育人理念。实训室专门开设一个理论教学区域,在理论教学区学生专心听老师在讲台上演示操作,在结束理论授课后,学生离开理论教学区,带着问题来到实训区,专心地进行实践操作,体现了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作为成都市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轨道交通学院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而且肩负着服务社会、效劳产业需求的职责;实训基地同时也可为成都各高校社团组织、企业培训员工提供技能训练、技能比赛、职业资格鉴定等培训服务,丰富实训基地内涵,促进行、政、企、校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总结先进育人经验,使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对内服务学生、对外服务社会的校企合作的桥梁。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成工职院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达到了预期效果。建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只有与区域产业相融合才会使学生更适应产业用人需求,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式的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实现了多工种、多岗位的联合实训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了校企合作共赢的良好结果,学生就业顺心,企业用人舒心;借助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这个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沃土,优化育人理念,可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柯玲.产业集群园区化发展下高职院校集群式专业建设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16).

[2]肖莹,杨富民,李宏,等.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

[3]袁雅莉.浅谈河北省高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 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1).

[4]张莉.“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J].職业,2015(32).

[5]包慧坚.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14(4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产教集群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