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运用新媒体创新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探析
2021-08-27王宁
王宁
[摘 要] 过去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双创”理念的推动落實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工作,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在各类新媒体运用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应探索创新新媒体在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当中的运用。
[关 键 词] “互联网+”;新媒体;高职学生;创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156-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高等教育已经逐步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高职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逐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与各行各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变化。
高职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在这样新的时代环境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与互联网的关系,要善于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工具,将创业就业教育工作与时代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一、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存在的挑战
(一)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性
教育事业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培养为社会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向社会输送劳动力。我们教师在授课中,往往更多地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就业方式、分析就业形势、分享就业信息等,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使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定位不准确,方向不明晰
近一段时期,大学生的创业越来越受重视,政府层面各类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大,积极开设各类课程,各行业、各地区积极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大型比赛。但是具体到学生来讲,大家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并不高。很多人认为创业与自己相距甚远,不愿参与。有部分高校认为创业能够带来较高的就业率,违背了其发展的规律。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既要受到足够重视,又要科学合理地发展。大学生不能盲目跟风,要有清晰的认识。
(三)师资队伍薄弱,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当中,从事创业就业课程教育的老师,多数是辅导员和其他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老师可能更多的一开始就是从事的教育行业,本身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也没有创业等经历,在讲课过程中多是以理论为主,结合各类案例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差,又缺乏对自身的合理规划,在学习过程中较为盲目,缺乏良好的就业创业能力,很难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求难以匹配。
(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大问题,社会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量有限,而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不可否认,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的时代,人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也应当意识到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在努力发展经济,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时代到来,人工智能又逐步取代了一部分人工岗位,就业形势更加紧张。
二、新媒体在创业就业教育中的优势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新媒体行业发展迅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创业就业教育过程中,新媒体也具有其独特优势。
(一)相互性与共享性优势
传统上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或各类纸质媒介,被动地接收一些信息,渠道和形式都比较单一。而现在的新媒体,是使用最为广泛和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人与人的交流中,可以随时进行沟通和共享,人们既是信息接收者,同样也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学生可以获取创业就业信息,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进行发布,实现信息共享。
(二)广泛性及特殊性优势
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无处不在,从学习到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互联网,学习中他们越来越多地利用各类网络学习平台,生活中他们更多地用新媒体来获取新闻和各类资讯。新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承载能力是巨大的,信息传播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传播形式。学生在全面获取信息的同时,基于现在大数据的运用和发展,又能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推送个性化信息。大学生在了解创业就业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三)迅速性和即时性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滞后性,新媒体的迅速性和即时性优势在现代社会更具优势。各类创业就业的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行选择并作出合理的规划。
三、新媒体在创业就业教育中的新探索
(一)提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敢于接受新事物,要善于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当中。我们从事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动手能力、能够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建设者。学生动手能力并不差,关键在于合理把握方法和重点,提升综合素质,具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能力。我们要更好地做好创业就业教育,给他们提供系统全面、有效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很多学生在接受过高等教育阶段的職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教育之后,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创新创业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二)注重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
创业就业教育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应当从一而终,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始终。全员都应当重视创业就业教育,而不仅仅是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的任务,从辅导员到各个任课老师,都可以从不同的课堂和不同的角度去抓好这项教育。创业就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初步具备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导向,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创新,依据不同的专业课程特点,通过必修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形式,将创业就业教育融入其中。
(三)运用大数据丰富创业就业信息库
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和指导,就业信息是其中的重要依据。现在是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各类信息和数据繁杂,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的信息库,更好地为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完善的信息将给老师和学生呈现出各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可以更好地结合自身发展作出规划。信息库可以包含政府各类创业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就业形势等方面,也可以包含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成功案例,信息库可以提供信息共享功能,可以进一步完善,从而有效提升创业就业教育质量。
(四)构建新媒体就业平台
“互联网+”时代,我们从事创业就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新媒体创建各类就业平台,及时、迅速地给学生传递各类就业信息动态,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合理进行选择。可以运用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官方公众号等创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平台更好地获取信息。新媒体的使用,可以更迅速且更有针对性,定期推送创业就业信息,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一些创业就业独立应用软件,既可以获取信息,也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开发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合一的新媒体平台,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机遇,将创业就业教育开展得更加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
四、结语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利用好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提升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积极融入当代社会。
参考文献:
[1]海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0):40-41,44.
[2]宋绪丽.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创新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9(26):66.
[3]祝敏丹.“互联网+”下高校青年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9):136-137.
[4]李雪冬.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7):194-195.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