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问”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

2021-08-27叶梅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7期
关键词:雎鸠关雎情诗

叶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今教学的惯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接跳过了“发现问题”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逆问”精神,拓展学生思维,课堂首先要从“逆问”开始。

一、明确“逆问”模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逆问”,是通过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思维、产生碰撞、认清问题本质、锻炼逆向思维的一种提问方式。“逆问”遵循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提取关键信息—具体解答题目—用关键信息去质问验证。

在《关雎》里起兴这个话题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几个常见的代表忠贞的鸟类,向学生发出质疑,为什么不是用这些常见的鸟,而选择雎鸠。学生因此进行资料搜集发现所选择的雎鸠的生长环境更适合于本诗的“河之洲”,这样才能引出后文的采荇菜这个情境。从而明白“兴”的作用除了交代故事背景外,还引出诗歌的主题是借雎鸠鸟来歌颂爱情。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逆问”艺术策略

1.“逆问”的对象必须是全体学生

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如果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课堂。初中时期的学生大多敏感而细腻,如果在课堂被忽略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

2.“逆问”要注意循序渐进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一般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首先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难度,以激发学生自发式思考,加深理解。如《关雎》对诗中主旨的理解这个环节中的“逆问”。

师:这是一首情诗,写思念的“窈窕淑女”,为什么要把荇菜写上,可不可以不要摘荇菜的行为?

生:正是因为摘荇菜,所以才看到“淑女”,才会有诗呀。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样看来,我想把诗歌按我们的写作方式重新改一下,你们看,这个故事是不是就更清晰了。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下本诗的主题。

生:愛情故事。

师:很简洁。谁能具体点说?

生:一位翩翩君子在河边遇到一位采荇菜的淑女,一见钟情,想方设法取悦这位女子的美丽爱情故事。

师:(板书)觅偶—求偶—择偶,是不是这样?

生:对!

师:你们眼中看到的都是“淑女”,所以这是一首情诗。这仅仅是一首情诗吗?

生:君子如果是伯乐的话,淑女可以是千里马。

师:可以。还有吗?

生:君子可以是皇帝,淑女就是贤能的人。

师:也可以,而且很贴切,这样我们就可以这样改。(板书)觅贤—求贤—择贤。

3.要注意“逆问”的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必须遵循课程要求的原则,注意提出问题的针对性,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内在动力。例如,在《关雎》一诗的教学中,就可以抓住重复出现的词语进行“逆问”。

师:我发现这首诗有几句大部分语句重复:这些句子是不是太啰嗦了,可不可以去掉或是变得更简洁一些?

生:不可以,虽然很多字重复,但意思不同。“流”是求取,“采”是采摘,“芼”是挑选的意思。这是一系列的动作。

师:先寻再采最后挑,择优而录,对吧?

生:是的。

师:那“窈窕淑女”那三句呢?

生:“求之”“友之”“乐之”是交友的过程。先是爱慕,然后到成为朋友,最后到互相取悦的过程,关系由疏到密的渐进变化过程。

师:很细致,你的语言感悟能力很强,准确地说出了这三句话的区别。

师:我还是有问题想请问大家:这首诗一会儿写摘荇菜,一会儿写与“淑女”的交往进度,这样让人感觉有点乱,能不能整理一下?谁来试下?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师:大家对比一下,这两首诗哪个更好?

生:我觉得修改得比较符合详略要求。有开头,由采摘荇菜写起,引出“窈窕淑女”,然后再详细描写对“淑女”的思慕过程,最后再交代成为“淑女”朋友后如何取悦她。有详有略。

生:我觉得原诗比较好,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我觉得原诗好,排列很整齐。

生:我觉得修改的诗比较好,改了之后比较简洁,一目了然。

生:我觉得原诗好,《关雎》选自于《周南》,是属于《风》的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民歌,应该有民歌的样子,原诗一看就像是一首歌,改编之后就不像了。

师:你这个角度选得好,抓住了本质。民歌就是《关雎》的本质。民歌是什么?谁来一首?

生摇头。

师:《茉莉花》知道吗?“好一朵茉莉花儿,好一朵茉莉花儿……”。

师:那就是民歌。

生:哦~,原来这就是民歌。

师:民歌,就是劳动人民对生活、对爱情、对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这些歌词大部分比较简单,而且常常采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关雎》这首民歌也是如此,各章中只有几个不同的字,大部分在重复。

……

富有艺术的逆问可以为课堂带来许多意外的惊喜,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课堂关注力,激发课堂活力,巧妙使用还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文章及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这样的语文课堂能不高效吗?

猜你喜欢

雎鸠关雎情诗
雎鸠欲飞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漫谈《诗经》中的鸟儿之一雎鸠是种什么鸟
情人情诗
爱的剖白——浅析冉仲景诗集《献给毛妹的99首致命情诗》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一首情诗,唯美了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