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关联性研究
2021-08-27曾婧
曾婧
[摘 要] 高职的分类招生作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甄选的重要途径,在实施中面临诸多问题,诸如招生考量、技能培养等,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职院校招生分类考试出发,分析两者间的潜在关联影响,挖掘其中潜在的关联关系,进一步辅助高职分类招生。
[关 键 词] 高考;分类考试;路桥工程;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080-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即针对高考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分类考试,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要求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模式,提升了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普及率,为全国高职院校招生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与此考试招生制度同时实施的还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一些高职院校将通过该考试取得的成绩作为分类考试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覆盖了高中阶段的所有科目,但与高职教育强调职业素养与技能的要求与标准仍然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对两项制度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是促进两项制度的结合,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应用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现实要求。
二、研究现状
国内许多学者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例如,黄泽文认为高职分类招生是当今高考改革的重要手段,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加剧考生偏科、偏离职业型人才培养轨道、打乱正常高职招生计划等,这些突出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完善;董照星认为分类招生有利于高素质技术人才选拔,但是目前面临招生计划、考试方式、职业技能考核、录取标准等问题,高职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招生政策,突出职业技能在考核中的重要性,适用于“双上线”录取标准;田建荣认为分类招生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是技术型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科学手段,但是高职生源面临重要挑战,保证分类考试在高职招生中的地位,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倡导,引导学生与家长转变观念;赵囧等人对高职分类招生高中生英语水平和能力进行分析,由于高中差异导致学生英语能力不尽相同,需要提出后续科学的教学方法;邢珂珂对江西高考分类考试现调研,认为分类招生改革主要问题呈现在:(1)高中层面,课程不同步;(2)考试层面:无形增加学业压力;(3)招生层面:无法通过投档体现学生意愿;(4)院校层面:高职教育并无代理实质的改变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科学分类招生以及培养相关建议;余云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选考地理与高校招生的关联性,探讨了地理科目与高校专业的相关关系及其成因;褚慧玲等认为我国欠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且能够被普及认可的学业评价体系,提出不仅要以高考分数为评价指标,还要以学业过程为评价标准,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和完善学业评价体系;杨卫国探讨了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应对策略;王芳探讨了美国大学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的关系,认为美国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日益淡化入学考试成绩,而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高校的招生录取与学生日常学业表现有着非常强的关联性,而国内应借鉴美国的经验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可以看出,国内外均经历了对现行制度质疑和改进的过程,国外对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及其与高中考试成绩关联的研究较早,而国内也逐渐探索高考与高校招生考试的关联性,但就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方面的成果还处于浅谈辄止阶段。
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关联性实证研究——以高职路桥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我国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大背景,本文以国内高职路桥工程类专业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获取该专业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该专业对学生的素质与技能要求、考生报考及录取率、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成绩及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与数据,再运用相关性与回归分析方法,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路桥工程类专业分类考试招生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指出当前这两项考试与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首先,选择300名参加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的学生为样本对象,从科目-专业属性、考试-录取结果、考试-学习成绩三个维度进行关联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科目-专业属性的关联性
目前高职分类招考中涉及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技术科目考试,这就要求高中需要设立相应技术课程,然而对报考的考试调研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在高中有过类似的课程,但与考试内容也不尽相同。分别有241名考生和192名考生表示所在高中都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只有很少的重点高中开设相关的技术课程,这值得引起重视。
(二)考试-录取结果的关联性
高职分类招生改革试点省份中,有的省份重视参考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成绩进行录取,国家也有类似的政策导向。本文对高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看法进行调研,发现大多数并不是看好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招生考核项;然而,对高中水平成绩进行区间分割,分别统计各区间的录取情况,统计考生對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招考指标看法的结果为“不是”的人数120人,“是”的人数112人,“不知道”的人数不超过70人,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好的录取概率越高,这说明学业水平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高中真实水平,可作为参考指标辅助高职院校分类招生。
(三)考试-学习成绩的关联性
对近几年通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入学的高职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分析,以高中主要学科成绩为特征量,高职学业成绩为拟合值,具体拟合情况如下图所示,为了方便可视化,本文将高职学业水平的平均水平作为横坐标,高职平均成绩作为纵坐标,绘画散列点如点所示,高中学业平均成绩主要集中在75分左右,高职平均成绩集中在60分左右,基于逻辑回归发现呈线性相关,也就是高中学业成绩好的对高职成绩正向相关,直线表示关系拟合情况。
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作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试点环节,承担着筛选人才和定级考试的重任,对学生从普通教育跨越至高等教育的过程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与我国高考息息相关,两者具有目标一致性和科学一致性,共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常态化发展。本文通过关联性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适度增加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的重要性比例,鼓励学生通过此类型考试直接升学,提高此类型考试的招生针对性,进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以高考成绩作为学生能力的衡量标准,综合考查各科成绩以评估学生适合的专业,准确评价和把握学生潜在的职业素养与能力;(3)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制,避免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过于关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而导致高中生负担加重的问题。
总之,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两项新的制度进行结合分析,对其政策制定和具体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两项制度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能够揭示和挖掘两项制度的相关关系,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应用提供现实依据,以促进二者的更进一步结合,推动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现与深化。
参考文献:
[1]黄泽文.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分类招生录取模式的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44(2):63-67.
[2]董照星,袁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途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
[3]赵冏,虎保成.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后英语教学差异性分析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
[4]田建荣.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设计与推进策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21-27.
[5]邢珂珂.江西省高考分类考试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学,2015.
[6]余云,叶滢.选考地理与高校招生的关联性分析:以2017年全国高校拟在浙江省招生的本科专业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3):65-67.
[7]褚慧玲,汤军,贾验宏.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9):41-45.
[8]杨卫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化学教学,2014(10):96-97.
[9]王芳.美国大学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关系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8):75-79.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