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究
2021-08-27马利红
马利红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优秀工匠的专业精神。它反映了工艺的过程中力求完美,不断雕刻产品,直到完美;它也反映了高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职教育注重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我国在经济升级和转型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在于技能提高上,还在于人才的思想素质提升上,同时要求既热爱工作,有奉献精神,又能不断创新。为了探索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和途径,阐述了在现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框架下,学生手艺学习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培养学生手艺的重要性。
[關 键 词] 思政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020-02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其培养依赖于职业培训,为了体现工艺部门在实施现代学徒制培训中的内涵,根据人才在高等教育中的集中性和学科的特殊性,结合工匠精神,引进和发展现代学徒制,真正把职业培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传统职业培训从理论发展到实践。学徒制培训不仅使学徒掌握技术,而且使学徒能够运用传统工匠的言行来传承工匠精神。
一、现代高职教育背景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层面
有手艺的毕业生应该有更大的优势。然而,中国一些公司对工艺行业存在误解。例如,一些公司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延长员工工作时间,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和压力。长期下来,员工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倦,他们的社会的归属感和工作自豪感严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工艺技能培养,使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许多职业学校更加注重知识的掌握,对职业道德缺乏尊重。有的学校只对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有的学校只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师单向讲解理论,学生被动听课,使他们不能深入领域,不了解职业道德的实际内涵。
(二)学生层面
一般来说,学生认为自己是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如果他们对所学专业资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他们将能够成功地就业、创业。他们对职业道德教育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这些问题给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高职思政教育的一致性
(一)爱岗敬业
俗话说“做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高职阶段的学生应该将敬业放在首位,满足高职教育对用人标准的一个需求,现如今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忠诚度和承诺度的评价普遍不高。当然,也有可能公司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也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但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地整合职业精神的内涵,高等职业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精益求精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必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产品质量是关键因素,有必要对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出严格要求,从产品包装到内部细节,以打造国际可靠的品牌形象,这就要求中国产业工人精益求精,体现工匠精神,树立创先争优的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体验到产品的不断雕琢和不断完善,使其获得完善的精神感受。
(三)专注执着
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对社交网络工具感兴趣的学生,但同时也导致大多数人的专注度下降,不能专注地从事学习和工作。表现在工作中为缺乏持续的工作热情、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产品缺乏忠诚和责任感。
(四)勇于创新
无论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创新都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同时,要想在全球产业链上取得领先地位,企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的人才。创新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创新教学目标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在尊重政治观念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下,将技工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培养具有技工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在传统的高职思想教育内容中,大学生刚到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正是进行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因此也是开展手工脑力教育的关键阶段。学生职业思想的保护与培养对学生的社会实践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敬业精神,也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效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职业心理教育在学生社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将工艺培训内容融入整个课程中,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指导,是教学活动的实践方向。坚持以培养人才为原则,积极适应时代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变化。
(二)创新教育方式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许多教育思想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共同之处,对二者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技工教育实现完美融合,使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开展。高等教育与政策培训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渗透,使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影响,从不同学科的教学知识中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在将工艺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本学科的实践活动方式,将工艺学融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在实践中拓宽学生的认识,也就是说,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手艺,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三)创新教育氛围
在高等教育的校园学习阶段,人才有其独特性。这一时期,学生正处于思想状态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观念不成熟,缺乏系统的职业价值观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其他思想或意识形态的轻微动摇和混淆。面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积极的氛围,从而使教育目的更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创新人才提供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并围绕这一目标建立一个系统的环境影响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促进对高职学生群体中工匠的培训,设置微博、聊天等移动宣传端口,实时向学生传播相关教育内容,突破传统方式的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邀请优秀的工匠,到校园内参加交流活动,通过言行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在学生群体中建立和弘扬一种精神,长期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随时感受和理解工匠精神,并与工匠精神融为一体,成为一种个人体验。
(四)立足传统文化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在文化系统中形成的,也是以文化系统为基础的。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民族在实践和发展中积累的智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文化素养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匠文化,使之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也有著积极的作用。这既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生活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实践后能够在工作场所发挥积极作用,间接影响他人的工作态度。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其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部门的积极影响将导致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标准,文化传承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从观念到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是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重要策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间接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整合。
文化收藏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核心的精神支撑作用。高职院校手工艺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学的统一性,通过与教学方法的整合,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高职教育实施了教学观念的创新,培养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5):33-35.
[2]张苗苗.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21-24.
[3]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29-3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