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初中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08-27马晓琴
马晓琴
摘 要:近年来,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偏远和贫困山区的儿童来说,由于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水平较低,并且由于父母全年都在外面工作,因此许多孩子和父母处于零沟通状态。此外,农村儿童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因此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很有必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已形成一个特殊的大群体。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意识。但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无法获得正常家庭的支持和教育,在一定时期内,他们会感到心理不适,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心理畸形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表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足的原因分析
中国有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去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照顾自己的儿女,因此,他们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料,最终导致农民工父母与子女的分离。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阶段,但他们离父母很远,缺乏父母和整个家庭的照料,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道德和心理健康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缺乏情感依赖性和内在活动,难以与他人交谈。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变得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他們通常不善社交,脾气不好,总是觉得别人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重视。他们经常对他人怀有敌意,并容易失去对情绪的控制。除此之外,通过数据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孩子相比,他们更容易自卑。自卑情结一旦形成,就会以消极的情感体验形式存在。许多留守儿童拒绝学习,拒绝老师和同学,缺乏主动性和纪律性,这与他们在家中缺乏指导以及学校管理不善有关,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取得好成绩,导致辍学。
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制造适当的挫败感,并培养孩子承受挫败感的能力
初中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都比同龄人遇到更多的问题,并且在遇到困难时常常缺乏父母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他们的抗挫败能力特别重要。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制造挫折感,使留守儿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胆怯,又充满动力,让儿童付出一定的努力从而取得成功并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知道如何应对困难的挑战,以适应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
2.架起心灵的桥梁
初中留守儿童通常内向、自卑和敏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像朋友一样聆听留守儿童的心声。这样,教师可以真正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作为班主任,应积极与初中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并敦促留守儿童的父母定期与孩子通话。如有可能,鼓励他们使用手机视频功能传达情感,以缩短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精神距离。此外,学校应定期组织留守儿童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汇报学习和生活,并向父母表达理解和问候。在进行此类活动之前,班主任应向学生解释,父母外出上班不容易,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舒适感来自父母的辛勤工作,从而设定崇高的目标。
3.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档案
初中留守儿童具有强烈的反抗心理和严重的敌意。除此之外,留守儿童所缺乏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包括精神上的安慰。教师应使用具体的例子来指导留守儿童学习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请换位思考。一方面,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班主任必须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如父母的工作地点,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年龄、住所,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测验结果记录以及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留守儿童的父母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与家庭联合教育的局面。
简而言之,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成就有关,这个问题不容忽视。但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从一个方面完成。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参考文献:
[1]张向霞.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6(22):235-236.
[2]谭经芬.浅谈农村初中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
[3]王红如.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 文信息,2016(9).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初中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46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