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1-08-27赵彩琴
赵彩琴
摘 要:课堂永远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空间,是点燃学生学习智慧的火把。在今天的课堂中,如何凸显有效的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适时知进,适时知退”,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给力助推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听课感悟
寒冬已至,雪花飘飘,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来临之际。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冒着严寒,迎着风雪,怀揣探索高效课堂的梦想,前往庆化和南街小学听课学习。庆化和南街小学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配套的现代化设施令人敬仰。下面我就本次外校聆听的几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乘法口诀的创编
新课铺垫环节:
我是这样铺垫的:
1.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口算并说出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庆化学校王丹凤老师的新课铺垫:
1.口答:积是12的乘法口诀。
积是6的乘法口诀。
三几十五 五几二十五
2.背诵1~6的乘法口诀。(正背、反背)
同样是课前铺垫,显然第二种铺垫更灵活多样,实效性强。因为积是12的口诀不能脱口而出,还得思考一下才能得出。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要口诀熟,还得筛选,比单纯地背口诀或者口算在难易程度上就上了个台阶。
我从未听说过反背乘法口诀表,在本班试反背了一下,好多孩子正背下去了,可一反背就卡住了。还有个别孩子暑假里家长就让背乘法口诀了,现在也反背不出来。我反复琢磨,为什么要背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承载了哪些教学目标?该怎样背诵乘法口诀?
以往的老教材乘法口诀是现成的,教学重点是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而课改后的北师大版教材,不出示口诀,只提供编口诀的情景,如拼一个图案需要七个图形,拼两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几个图形,三个呢?四个呢?这其实就是王丹凤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的求1个7、2个7到7个7的和,再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自己创编口诀,那么教学重点就成了编口诀,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进一步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意义的理解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至关重要。这样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
在这个创编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摸索出不同的技巧并且还发现了口诀中的规律:七句口诀从小到大排列,依次加7,从大到小依次减7。这个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王老师这里的停留很有必要,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背诵就属于理解记忆了,这样乘法口诀就好记多了。
二、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庆化学校的李佳佳老师在引导孩子们体验1小时到底有多长时,是这样比拟的——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是10分钟,1小时就是一节课和两个课间那么长的时间。这就把1小时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小时”这个概念就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建立起来了。还有东方红的赵琳老师在认识1分钟时,是让学生看1分钟可以干哪些事情来处理的。老师倒计时,学生有数数的、有写字的、有削铅笔的、有眨眼睛的。写字的孩子寫了33~39个字,削铅笔的可以削5~7根铅笔,老师小结:“我们可别小瞧这1分钟,原来1分钟可以干这么多的事啊!时间最大的特点就是悄悄溜走,如果我们稍不留意,好多事情就没时间做了。珍惜时间要从一分一秒做起。”这就自然而然地从生活实际体验中让孩子们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日历上的口诀:一星期有几天?三星期有多少天?
昆虫上的口诀:四只七星瓢虫背上共有多少颗“星”?
像这样,都是先出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怎么办,说自己的想法,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今天的课堂中,如何凸显有效的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适时知进,适时知退”,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给力助推器。秦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三、学科间的整合
课程整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利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王丹凤老师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的故事帮助学生记住四个难记的口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_________变的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待了___________天,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看到妖怪不管___________就抡起金箍棒打了过去,师徒四人经历了_____________难,终于取到了真经。
再如,张雪艳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记住9的乘法口诀,引出了“门钉的故事”。如果不是有幸聆听张雪艳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如果不是她进行学科整合,我还真不知道门上的钉子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呢,更不要说这么小的学生能知道这些了。这就是对“教要越位,学要到位”的最好诠释。
纵观这些课例,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课程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这次外出听课学习,我真正理解了“课堂如果不能上升到课程的层面,再精致的课堂也不值一提”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刘太玉.在乘法口诀中发现的一些规律[J].新课程(小学),2014(3).
[2]周进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科间整合[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