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1-08-27朱媛媛
朱媛媛
摘 要:伴随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新型全能型技术人才的空缺加大。科学教育作为提高新型人才战略指标的主要教学课程,其对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不容小觑。基于小学阶段科学教学不顺利的现状,简要分析其原因并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培养思维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科学理念的黄金时期,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可塑性强,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智力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能为其未来的个性发展做好铺垫。但是,目前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存在些许问题,学校及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及时改变教学现状。
一、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现况
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大多以动手做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但因各方面的原因,各学校的实验资源并不完善,实验设备大多陈旧、稀缺,实验经费亦是有限,更为精细且操作复杂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另外,很多学校对科学课的了解不够全面,其任教老师甚至由其他教师兼任,导致学生对科学课的认知粗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难以实现。
虽然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科学教育只是浅显的,并不足以支撑孩子们成为科学家的伟大理想,但学校与相关任教老师仍需通力合作,启蒙学生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1.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可操之过急,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养成体系。从设计问题出发,由教师直接提出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并给学生指出大概的思考方向,再及时活跃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问题的学习氛围中,进而使学生在热烈的头脑风暴和踊跃发言中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并学以致用。
科学课堂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积极动脑来思考问题,更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找出问题的答案。理论知识毕竟是推理出来的,要想进一步确认并记在心里,具象的实验方能溯其本源。学生在一次一次真实的实验中掌握了书本知识,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创造兴趣,锻炼了创造性思维。
2.合理设置科学实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紧抓科学实验的优势,同时结合生活细节使学生适应上课环境,且无论实验成功与否,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对科学更为深刻的认知。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次种植豆芽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豆芽从种下到发芽,到长成平常食用的豆芽的一系列過程,可拍照,可绘画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其每一天的变化,待日后讨论。不难发现,待收获豆芽的时候,有的学生带来了长势良好的豆芽,有的学生带来了稀稀疏疏的豆芽,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种出豆芽。随着这些情况的出现,学生将更好奇种植不成功的缘由,此时,教师可和学生仔细研究种植成功的学生的日记,并带领学生找出正确的种植方法。
3.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需要多人配合来完成,教师可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分组,对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在小组内集体探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从而实现思想的碰撞,培养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安排好所需材料和工具让分好组的学生合作制作一个小机器人。教师在展示完视频文件后,可让学生先画出自己想做的机器人的样子,再由小组内确定要做的模型,接下来便是要利用易拉罐、双面胶、铁丝、纸盒等材料来制作小机器人了。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最后,教师对各小组制作的机器人打分,选出最具创造力的机器人。
4.开发教材资源,拓宽学生创造性思维渠道
小学阶段所使用的科学教材由国家统一配备,受资源调控的局限,所涵盖的知识面也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跳出书本的限制,在教习完书本内容后,根据学生的接受度和好奇度开展更为新颖的科学课堂,让学生接触到与生活更贴近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此外,结合新课标的改革策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科学课堂,通过投影仪和白板让学生看到实验课上操作的新型实验,并在互联网中感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合理开发教材资源,为学生拓宽创造性思维的渠道,使许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进而自主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为打破学生对科学的粗浅认知,从“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兴趣”“设置实验,发展思维”“分设小组,通力合作”“挖掘教材,拓宽渠道”这四个方面来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探究欲和好奇心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9):12.
[2]刘玉梅.论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20(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