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育人、双导师育人”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2021-08-27张军卢晓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2期
关键词:岗位育人临床

张军 卢晓东

[摘           要]  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宗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就业前景清晰化、明朗化、职业化。采用见习、实习与课堂学习实训相交替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哪些知识以及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双向育人”;“双导师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136-02

一、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背景

近年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对大专及以上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据青海省卫生厅组织的对青海省人才需求的调研预测,目前青海省能够达到每千人有注册护士1.6人至1.7人,到2015年对护理专业的需求量达到2500人。根据《海西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海西州需要注册护士人数达到1150人,每千人注册数达到2.12。

另外,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床位不断增加,对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加上青海省处于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原性疾病的多发区,无疑会面临病床需求量加大、老年照护等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剧增的社会现实,势必造就护理行业就业形势前景良好的现状。

随着各大医疗机构对临床护理专业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对学生掌握理论和技能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都是首先着眼于理论结合实践;在办学思想上是增加实验内容、增加人际交流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但是,如何培养符合临床实际岗位需求的人才,让学生真正贴近临床工作,零距离上岗,能尽快适应医院岗位的需要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鉴于护理专业就业岗位多样化和综合素养优质化的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现实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问题。国家积极出台各类相关政策,加大拓宽就业渠道,改革教育教学手段,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研究创新点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医院共同完成人才的创新培养,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校企双方定期研究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定期召开专家座谈会、项目推进会,交流经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校与医院的深度合作。通过学校和教学医院多次沟通、调研、洽谈、对接及深度交流,依据社会及行业需求,将护士职业准入、医院岗位设置要求、修订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培养效果,创新凝练出“一中心、两融合、三递进”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中心”即以培养当地实用型人才为中心;“两融合”即学校与教学医院优势教师资源、设备设施、场地融合,师傅(双导师)与学徒(学生)教学模式相融合;“三递进”即课程安排逐年递进、实训要求逐层递进、岗位规范逐项递进。

(二)创新校院交替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论学习教学计划和医院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学习与实践考核体系,根据教学计划拟定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主体,明确老师和师傅的教学、带教任务,對实践学习过程按课时分配学习任务,师傅监管,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性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学习过程系统、严谨,学习环境即工作环境,专业学习效果明显,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从业感增强。专业学习及职业素养的训练相结合,采取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学校教育与医院训练相融合,学校老师与医院师傅相配合,校院共同带教、共同考核的形式,实施教学过程,形成系统的“理论+实践”的校院交替教育教学模式。

实现教育训练与岗位技能有效嫁接,专业学习及职业素养的训练相结合,采取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学校教育与医院训练相融合,学校老师与医院师傅相配合,校院共同带教、共同考核的形式,实施教学过程。按照“双向育人、双导师育人”教育教学要求,在多次与教学医院护理部及临床科室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用人的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将通用教学标准中相关课程进行合理增减、调整。突出“早临床、多临床”育人模式,分阶段推进。学生在校学习第二学期安排一周的临床见习,目的是了解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强化职业认同感;第三学期安排两周的临床见习,目的是了解常见基础护理,强化常规操作规范;第四学期安排三周的临床见习,目的是了解专科护理特点,强化专项操作流程及规范。

(三)创新“双导师”育人计划

采用校院师资共享、交叉流动的双导师制,学校专业教师直接调配至医院一线岗位学习、带教,与临床接轨,在教学中偏重于理论讲解、实训室教学和临床见习引导;教学医院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的带教老师。学校实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学生通过训练、考核、选拔、见习、实习、上岗、校院间定期流动的方式完成学习。

(四)改革课程体系,适应岗位需求,实现有序就业,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

根据医院对不同临床岗位专业能力需求,在广泛征求一线护理人员建议意见的基础上,对二甲及以上医院常设科室中的13个临床岗位制定了相应的岗位标准,为今后学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基础。学校与医院共同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校与医院的不同优势,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猜你喜欢

岗位育人临床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