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作有效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8-27张喜梅
张喜梅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长久以来,“劳”似乎被家长和学校齐齐忽略。小学生不会剥鸡蛋、系鞋带、洗衣服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小学生缺少劳动意识,不珍惜劳动成果,轻视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现象相当普遍、严重。
一、劳动课程系统化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做出明确规定。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灵活设计教学内容,编写教案,构建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我校教师开发出劳动与生活、劳动与生产、劳动与生命、劳动与文化四项系统课程,从自我服务、家政服务型、手工课、创意编程、种植、养殖、最美劳动者、二十四节气及传统节日这八类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习内容螺旋递进,通过丰富的劳动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提高自主劳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如我校孙老师利用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课上劳动课,端午节的时候教学生包粽子、做花绳,冬至就教学生包饺子,这样孩子们回家再和家长一起尝试着去做,就基本掌握了这些传统美食和配饰的做法。劳动课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劳动体验多元化
人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同样,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学会劳动。学校常规的体验是利用班级值日岗、校园值周岗、红领巾广播站等开展劳动体验,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家务劳动体验,除了日常的洗漱、叠被子等自我服务性劳动,还可以在双休日参与扫地、洗碗、做饭之类的家庭服务性劳动。更有意义的是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重阳节等特殊节日开展体验性劳动实践活动,通过“今天我当家”“我为妈妈做件事”等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父母家人的辛苦,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学会感恩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优秀品格。还可以利用社会组织和团体在家人帮助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义务讲解员,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岗分发宣传单、清洁卫生,在公园开展植绿护绿行动,在十字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教师和家长要想方设法创设劳动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来,感受不同劳动的滋味,体验创造和服务的乐趣,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道理。
三、劳动评价专项化
评价就是指挥棒,要发挥好劳动评价的指挥棒效应,就要转变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偏见,给每个学生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评价卡”,对孩子在家、在校、在社会的劳动行为、劳动态度、劳动成果及参与劳动的次数全面地进行评价。在保护好孩子劳动积极性的前提下要求老师、家长、小伙伴等多方人员参与评价、评判、指导。家长可以随时对孩子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给予语言鼓励,每月对家务劳动的质量和数量、效果进行随机评价,老师可以对一学期孩子在劳动课表现和校园学习生活方面的表现给予描述性评价并盖上奖励章,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把孩子在某次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表现在“劳动教育评价卡”上给予A、B、C评价,小伙伴对劳动中的表现也给予星级评价,最后孩子再作出自评,一学年最后评选班级的“劳动小能手”。得到20~22个A,评为“劳动小达人”,得到18~20个A评为“劳动小明星”,得到15~18个A评为“劳动小能手”。颁发奖状并在学校荣誉墙上张贴照片,给家长发喜报。这种随机评价和学期小结、学年总评大大激发了学生上好劳动课和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
四、劳动成果外显化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孩子的表现欲更强。对孩子最好的奖励就是让学生的劳动成果外显,对他们学会的劳动技能定期进行展示,这无疑是对孩子最大的认可和鼓励。我校每学期各年级开展劳动成果展示活动,设立劳动周,把学生的劳动作品摆放到显眼的地方进行陈列展示,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如低年级的装书包、系鞋带比赛,中年级的包书皮、缝扣子比赛,高年级的水果拼盘、烹饪大赛等,把孩子们学到的劳动技能公开进行展示,对孩子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奖,将大大激发孩子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在“五一”和“十一”设立劳动实践周,学生制作美食、采摘和推介丰收果实、开展垃圾分类、进行校园美化,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承担家庭、学校和社会责任的愉悦。
五、劳动实践场馆化
五育并举,劳动教育也要齐头并进,这就要求学校配备更专业的劳动教师,给孩子提供更专业的劳动劳动方法、技能的指导。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实验室,如种植园、饲养园、烹饪室、缝纫室、木工坊、陶艺坊等,里面配备开展相关劳动体验的工具和物品,供孩子们开展各类劳动体验活动。如红山根小学设立了纸艺坊、线艺坊、布艺坊、中医馆等8个体验活动室,拿线艺坊来说,里面有长短粗细不同的针、颜色各异的线、剪刀、顶针、各种材质的碎布头、纽扣、鞋垫……馆内还有温馨的用针安全提醒,孩子们进入馆内,就可以在指导老师或家长志愿者的引导下参与绣鞋垫、缝香包等各类飞针走线的体验活动。孩子们在针与线的磨合穿梭中启迪智慧,接受审美熏陶。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家校协作有效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GS[2020]GHBZX0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