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艺术院校戏剧教育方向探索

2021-08-27靳志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2期
关键词:手段戏剧舞台

靳志刚

[摘           要]  高等艺术院校戏剧教育要紧密结合当代环境背景,在校大学生缺乏生活感受,内心表达枯燥,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下,高校教师要严格遵守学院派教学准则,坚持守正创新科学育人方法,开发学生创作潜质,端正戏剧教育的方向。

[关    键   词]  戏剧教育;表演素质;学院派;控制论

[中图分类号]  J8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28-02

当代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环境比较复杂,生源几乎都是没有社会经验与生活实践的普通高中学生,社会艺术实践的机会大多来自各个演艺经纪公司,他们选择演员不是以专业成绩作为参考,而是以流量、粉丝群作为有没有发展前景的标准,这样的艺术生态环境对学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

艺术院校不仅承载着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还担负着对当代社会文化走向的引领与支撑作用,越是环境复杂越要求作为学生领路人的教师不能马虎,应保持清醒的专业认知,在基础教学工作中改变自己的教法,适应时代的高速发展,把教书育人与社会需求有机合理地融合,对教学有更深远的设计与思考,只有进行高、中、低层面的不同布局,对远景展望与近景实践无缝衔接才能更好地坚守教学与创作的阵地。

高校教师在表演基础教学中要严格遵守“学院派”教学的优良传统,以人物形象塑造作为第一教学要义,以新鲜、丰富、生动的创作技法作为表演教学的大众审美手段,使之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专业表演教师应该明白近几十年的表演艺术走势,科学判断艺术发展的阶段,总结创作规律,提高教学的敏感度,正确把握当代的表演进程,适应当下的创作环境,为今后教学把好坚定的艺术走向。

一、当代戏剧舞台表演多元素视觉造型表达的手段

(一)先锋实验话剧表演审美呈现的前世

近二十几年戏剧在导演创作手法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信息、多表现手段的“三多”特性,这种大信息量的表现手段极大地丰富了舞台可视性,加强了舞台与观众的互动,这样的创作手法尤以先锋实验话剧导演孟京辉为典型代表。1999年他导演的作品《恋爱的犀牛》就具有这种典型的“三多”性,在语言表现手段上相声、快板、山东快书、天津方言、英日法德意等语系只要是能够想到的语言全部都被悉数搬上舞台。另外,现场乐队的即兴演唱极大地丰富加强了观众的视听愉悦,导演在人物关系表现手段上更是层出不穷,将现实生活中的特定情景也搬上舞台,让人眼花缭乱,所以观众在戏剧舞台上看见了演员跳绳、理发以及模仿低俗电影片断的情节就不足为怪了。

这样的舞台呈现形式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名观众都对导演表现手法有自己的理解,都认为是自己看懂了导演,有些观众甚至针对导演手法产生争论,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极大地宣传了话剧,所以在20世纪末的夏天,“犀牛”横空出世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从此之后先锋实验话剧进入了高速快行道,二十几年的发展奠定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所以说《恋爱的犀牛》是先锋话剧的一个划时代的代表。

(二)当代“学院派”表演与“先锋实验”话剧的区别

学院派的表演教学能不能走这种“三多”的模式,表演教学形式怎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表演人才的需求,表演专业学生怎样找到自己的坐标,这是一个深深地困扰着表演教师的问题。

受历史影响,中国大陆表演教学的模式还是受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影响最大,一些年龄在六七十岁的老教师们还是沿袭了斯氏体系的主旨。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加快,文化发展也踏上了高速的列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状态又一次在蓬勃发展,一些艺术作品有了更多呈现手段,也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先锋、探索、试验”等等一些新鲜的表现手段也就不可避免地走进了大众审美的视野中。

学院里的学生是最快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这其中更不乏对“先锋话剧”的狂热追随者,从近几年的表演教学课堂上愈发感觉得到,一些学生盲目地崇拜表演的形式感,追求表演过程中的快感,过度渲染表演的冲击力而忽略了表演的最终目的——塑造性格鲜明的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让学生多去了解感受戏剧的不同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创作思维还是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一定也要给他们灌输正确而厚重的戏剧表演观,所谓“学院派”教学一定是严格遵守科学发展的教学思路模式前行的,在广义大的方向上它应该是宽广地包容各个学科门类,在微小的细节上它更应该是缜密和准确的,这是表演基础教学的一道防波堤,不能任由洪水的倒灌。“先锋话剧”只是戏剧舞台上一朵鲜花,并不能代表整個戏剧舞台盛开。

二、当代高校表演教学呈现形式的多样包容性

(一)经典戏剧作品仍是表演教学的主流表现手段

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追求至高境界的人追求的是“正道”,而非一技之长。中国的古人一直强调“正道”与“外道”的区别。强调学经典不是因为经典会给我们更多的知识,而是因为经典会给我们“正道”的思维。

经典会指引我们去认识天地自然的规律在人身上的体现。经过时间的沉淀,还能够在舞台上历久弥新一定是经典作品,经典代表大众心声,直抒百姓情怀,最具时代表意精髓体现。在表演教学各个阶段都有学习经典的惯例,经典可以指引学生按照正常的轨迹去寻找体验,发现创作表演的规律,科学合理地生发艺术创作手段。

猜你喜欢

手段戏剧舞台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台上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画与话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我们的舞台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