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1-08-27尹先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理念教学内容

尹先平

[摘           要]  全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全人教育的主要环节。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体系论为理论依据,构建以“夯实身体素质基础、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职业素养、运动习惯的养成”课内外相结合“四位一体”的全人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身心发展、技术技能、职业综合素养、终身体育等教育,强化了“道德、知识、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要素,实现了“体”与“育”并重。

[关    键   词]  全人教育;高职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24-02

“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教育思想流派。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全人教育模式研究与运用已相当成熟,全人教育思想理念和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国内部分高校正式实施全人教育课程体系,标志着全人教育已经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1]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角度来说,全人教育就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仅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还应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全人教育理念是“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发展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要紧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二、高职公共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践行全人教育理念,要具体落实到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和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也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人教育宗旨是以人为本,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三、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不足

(一)课程目标单一

目前,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有两种观点:一是重视职业性的体育观,体现通识基础课为专业服务;二是仍定位在增强学生体质、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培养上。但两者都没有完全达到新时代下“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下,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也由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学目标向全面育人的多目标转变。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全面

课程发展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择。近几年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上突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课程内容过于竞技化,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还缺乏技术素质与综合素质、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三)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手段缺乏

教学方法主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现有的体育教学仍以接受学习、机械模仿的教学方法为主,课堂缺乏互动性;学生缺少探究机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有的课程教学方法在个性化、多样化、现代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四、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途径

(一)改革传统课程体系,构建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夯实身体素质基础、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职业素养、运动习惯的养成”课内外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全人教育课程体系,由课内、课外两大系统构成。课内教学系统主要分为通识体育、俱乐制教学和实用职业体育三个模块,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为主。课外体育包括体育俱乐部、阳光长跑,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观。课内、外相互融通,紧密结合,形成较为完善的高职公共体育“全人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二)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提出“高职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的要求[3]。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點,第一学期开设通识体育(基础课)28学时,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合格以上要求。第二、三学期开设56学时俱乐部制选项课,以培养学生掌握一、二运动技能为主。第四学期24学时,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开设专业群岗位所需的职业体育课,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包含“道德、知识、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要素。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理念教学内容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用心处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