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及实践探讨

2021-08-27马智文杨敏

科技风 2021年23期
关键词:汽车改革课程

马智文 杨敏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传统教学方法效果较差。本文立足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根据本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进一步建立了课程改革的实施体系,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该实施体系进行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群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图基础后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起着将基本的汽车机械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过渡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常用材料、常见机构和常用零件等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學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具备面向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技术管理、配件管理、查勘定损、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工作岗位的基本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各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均相当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采用单独交流、问卷统计、参与实际教学等方法,对我院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较差,无法达到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形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1)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听课较为敷衍,学习态度不积极,课堂结束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课程复习和作业完成。更有部分学生表示这些知识枯燥乏味,没有实际的意义。

(2)学习的资源匮乏。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对学习感兴趣的同学的学习效果不佳,通过沟通和交流发现,部分知识点教材的阐述不够详尽,学生想要自己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却难以找到良好的学习资料。

(3)学情了解不及时。课程的学习情况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提交来了解。由于平时的作业一般比较容易,同时由于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作业的解析很容易获取,因此,学校只能通过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情。然而,这种方法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平时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4)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佳。通过学生的考试,发现同学对知识掌握能力欠佳,基本的概念的了解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在动手能力方面也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调查发现,专业教师缺乏汽车工程的实践经历,理论知识讲解多,讲授过程单调乏味,学生的吸收能力不佳,同时学生表示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工程进行结合。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方向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完成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学院立即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进行课程的改革。根据本门课程的课程特点以及实际调查发现的问题,本次课程的改革方向主要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最终课改目标则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优化课程资料

针对教材中存在与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内容的情况,及时收集和整理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资料,将先进的汽车机械技术补充到教材和课堂中来,从而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满足实际就业需要,掌握先进的汽车技术。同时积极筹建学习资料库,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二)建立“理论结合实践”新模式

打破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汽车后市场各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在进行机械学各部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积极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思考以及通过资料的查阅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大量增加课堂的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锻炼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课堂中汽车常用工量具的使用、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液压系统图的识读等内容的教学通过课内实践项目的方式进行完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三)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改变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向学生呈现图片、视频、音频等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将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化组合形式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之外,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终端APP。将课堂教学涉及的动画、短视频、PPT、图片等教学内容,通过教学APP直接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利用手机端自行选择时间来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等。同时将本课程建立的教学资源库、拓展学习资料等上传至教学终端APP,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拓展知识的学习。教学终端APP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方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加强学生学情管理

建立完善的学生学情管理体系,从具体知识点的掌握、作业的完成及正确率到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均通过信息化终端设备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形成课程分析报告,方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改革实施体系

根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和改革方向,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特点,课程改革课题组建立了本次课程教学体系。

本体系主要包含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效果监测和课程资源库建设四个方面,共24个小项,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建设内容,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

(一)课程规划与设计模块

主要进行完善课程的标准、课程建设的相关基本信息,并进行整体授课计划以及每次授课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本次课改主要采用课题组集体完成课程规划和设计任务。

猜你喜欢

汽车改革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汽车的“出卖”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