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探究
2021-08-27李晓月
【摘要】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日益增多,针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和目标,教育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由于以前的教学对于英语并不重视,导致我国的英语教学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教学不够全面,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从小学英语教学开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解析,并结合一些小学英语教学的实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综合板块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李晓月,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引言
目前的课程改革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导致现有的教学任务量有所增加,小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最甚。小学英语的教学在此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有很多地区总是忽略小学英语的作用,不重视英语教学。但是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往往影响着学生今后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和心态。利用英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简单来说,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核心素养主要是以锻炼学生的文化基础、合作参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的。
从文化基础来说,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对于接触的相关文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由自身的理解上形成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在面对未知的文化事物时能够勇于探索,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从自主发展来说,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善于学习,勤于反思。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還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技术,反思自身的不足。
从社会参与来说,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学生应当明白和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对国家有认同感,对国际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自身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当中。
二、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交流日益密切,英语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与英语文化背景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英美国家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通过培养英语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读写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语言能力,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意识、语言技能、表达能力和语感等。语言能力是当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是人类日常交往的必备素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拥有出众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这种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
思维品质,包括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用英语的多元思维等。人们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表现于不同方面的特点及其差异就构成了思维品质。教师要教导学生思维清晰,弄清楚问题的前提和假设,探究信息的可信度和代表性,养成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习惯,养成检验自己、评价自己的思维习惯。
文化品格,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各国文化的差异,能够理解并尊重各国文化的差异。学生文化品格方面的核心素养是指把文化知识贯穿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文化品格不仅是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包括解释、评价、比较和归纳文化传统和社会现象,并且让学生形成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创新实践、自主发展等。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关键的能力。学习能力也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个体而言,学习能力包括能够容纳、储存信息、知识的种类和数量、行为活动模式种类等,具体表现在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好以及学习的效果,是学生完成学习目的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1.语言能力。小学的英语和汉语总会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会忽略掉一些非常基础的汉语言语法,这就导致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困难。小学英语语法最主要的就是有关主语、谓语、宾语等的使用,但是现行语文课并不会教授这类语法结构,而且由于汉语文言文中倒装句的出现,导致了学生非常不理解这些语法的用途。比如“She is my friend”这句话,从语法结构来说这是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学生如果了解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I have a friend is her”,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she”在第二句中就变成了“her”?这个时候英语老师就会讲解一些主语和宾语,并且要求学生区分开主格和宾格的区别。语言的基本语法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语文教育并不重视基础语法的教学,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主谓宾之类的语法也是一笔带过。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比较尴尬的场面,语文教师以为学生有所理解就不再重点描述,而英语教师以为语文教师已经讲过,也会一笔带过,只有学生对这些基本语法的知识一知半解,迷迷糊糊。
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4“I can play basketball”的“checkout time”部分就包含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本环节的第一题就是听力,通过让学生听英语锻炼学生的听写能力。在学习这一道题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听完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再去复述一遍听到的句子,锻炼学生的听说读能力。第二题则是考验学生看和写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且补全相应的句子。通过本章“checkout time”的练习完成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2.思维品质。目前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不是非常重视,在一般的教学中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不在意。英语教师往往只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并不关注。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冠词的用法时,教师仅仅只会讲解a、an、the的具体用法。这种教法把学生的思维僵化,让学生产生一种英语仅仅只需要把语法背会就行的学习错觉。而且不定冠词的搭配还有很多,虽然小学英语的词汇量比较少,但是如果让学生形成这种对英语的错误认识,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和提高也是一种巨大的阻碍。
五年级下册有一课为“Chinese festivals”,“checkout time”模块中有一个“Ask and answer”。在讲解本模块的时候可以和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游戏问答:让学生根据节日猜出节日的习俗,或者根据习俗提示猜出相应的中国节日。通过问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品格。目前英语教师对于学生的文化品格并不重视,并没有一套系统的讲解方法。一般地,英语教师在讲解时遇到问题往往只会让学生死记语法知识点,很少涉及有关语法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从而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产生限制。比如“Christmas”,中国人一般不过圣诞节,所以学生在理解时会感到非常抽象。外国人过圣诞节涉及圣诞卡片(Christmas card)、圣诞树(Christmas tree)、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这些单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很难理解它们的形象和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解英语的基本结构时也应当对于外国的文化差异作出适当的讲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门语言对于其文化背景进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文化品格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句子的语法结构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中国人讲究谦虚、含蓄,但是在英美国家,人们往往习惯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尽量把英美文化和英语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力。例如,五年级上册Unit8的“checkout time”环节中第一题就是“Think and write”,让学生说出圣诞节的一些活动方式和风俗仪式。在整个环节中,教师不应当对学生有太高的要求,但需要教师让学生了解到圣诞节的风俗和相应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英语思维方式的说明,指明在一些语法和语言表达上和汉语有何不同之处。通过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分析,教师再讲解圣诞节的风俗习惯,最后让学生自己用英语说出圣诞节的相关习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有助于英语文化底蕴的增加,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4.学习能力。目前的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知识的引导者,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英语是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变得收效甚微。比如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有基数词和序數词的表达形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教师会教给学生数词、基数词的写作规律,并且把“one”“two”“three”之类的不规则变换的词语列举出来。结尾是字母“y”的基数词应当变“y”为“ie”然后再加“th”。这个时候英语教师一般都会出一些简单的试题来检测学习成果,或者启发学生思考。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询问:如果遇到“twenty-first”此类的基数词应当如何改变基数词?但是,从大多数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去思考,而是直接说自己不会,或者干脆就乱说。因为学生心里有一个特别“强硬”的理由:“老师没教过”或者“我又没学过,不会很正常”。这种思想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不便,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
结语
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项目,小学英语又是学生英语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小学英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英语教学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以英语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鹏张.多元教育视域下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9):137.
[2]罗炳莲.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20(1):94.
[3]曹盈月.提高小学英语语言能力优化英语教学[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