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点子来自节日

2021-08-27管家琪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景炮仗狄更斯

管家琪

从节日中,有时也会得到好点子。

我们先从讲故事这个事开始说起。讲故事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尤其在过去教育还不是那么普及的时候,许多常识和大道理都是借由故事来传递的。

讲故事也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比方说,想象一下,在中秋节晚上,全家人一起坐在院子里,在凉爽的秋风徐徐吹送之下,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一边闲聊。不过,孩子们对大人闲聊的内容通常都没什么兴趣,这时就很可能会要求大人“讲个故事吧”。大人若愿意应孩子们的要求讲故事,孩子们一定会很开心,可如果大人一开口,居然讲起屈原的故事,或是伍子胥的故事,这是不是很奇怪?中秋节,当然应该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或是吴刚伐树的故事啊。

这就叫应景。看看中国传统节日,从春节开始,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哪个传统节日没有应景的故事?都有啊,可见古人已经很有“贺岁片”的概念了。每到过年的时候,影院上映的不几乎都是一些喜剧片吗?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的片子很适合过年欢乐的气氛吧。不同的节日,我们总需要一些不同的应景的故事。

对于作家来说,应编辑之邀来写应景故事犹如写“命题作文”。很多作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吧,我也碰到過很多回。最初我对于这种“命题作文”式的写作颇为反感,总觉得创作应该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后来我慢慢觉得如果能够把“命题作文”写好,那也是一种本事。写节日应景故事,关键在于能不能把这个节日当成一个灵感迸发的着力点,进而激发创意。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似乎就是将圣诞节当成了一个激发灵感的着力点。从三十一岁(1843年)开始,一连六年,除了1847年这一年没有之外,狄更斯每年都在圣诞节发表一篇中篇小说,分别是《圣诞颂歌》(1843年)、《古教堂的钟声》(1844年)、《炉边蟋蟀》(1845年)、《人生的战斗》(1846年)以及《着魔的人》(1848年),其中《圣诞颂歌》最为知名,讲一个吝啬鬼的故事。后人将这五篇圣诞故事结集成书,这就是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圣诞故事集》。

在西方,不止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节日也都有传统的节日传说,而以这些节日传说为背景的文学佳作也有很多。譬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对贫穷夫妻为了给对方买一个理想的圣诞礼物,妻子卖掉自己的秀发为丈夫的怀表配了一条表链,而丈夫卖掉了怀表,为的是给妻子买一把漂亮的梳子。阴错阳差,这是欧·亨利作品中常见的技巧。

美国当代绘本大师奥尔斯伯格的《极地特快》,也以圣诞节为故事背景。

总之,把节日当成激发创意、寻找好点子的着力点,是可行的。

也许你会说:可是在过节的时候,大家做的事都差不多,譬如过年时,不都是等着吃年夜饭、领压岁钱、玩炮仗之类的吗?如果要以这些为题材,岂不是写来写去都大同小异?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把自己放进去,要谨记现在是“我”在写作文,这个“我”至关重要,要把“我”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不必什么都写,而是着重写自己最有感觉的那些部分。

以描写过年为例,我就看过不少取材出色的作文,有的写和家人一起大扫除,除旧布新,或是协助妈妈和奶奶准备年夜饭;有的写和表兄弟一起玩炮仗,险些受伤;有的写第一次成功守岁;有的写参加“春联挥毫比赛”;有的写在年夜饭吃饺子时吃到一颗红枣,大人都说这将带来好运;有的写全家一起在春节长假中的旅游经历;有的写自己千辛万苦的返乡之旅……

这些作文,都没有试图把春节中的活动一网打尽,更没有像记流水账一样,将春节假期期间发生的事从头写到尾,而是只挑选一个自己在过年期间感受最深的素材来写,突出了“我”的存在,这样完成的作文就不容易和别人的雷同,也容易写出自己的特色。

猜你喜欢

应景炮仗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炮仗花》
两个“应景”之展
炮仗
应时应景,深挖内涵——2015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与教学启示
应景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