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下馆子
2021-08-27李子木
李子木
老鼠眼带着我在西市里招摇过市。看见街边的梨摊,他随手就拿了两个梨,一个递给我,另一个自己咬了一口就扔掉了。摆摊的小贩敢怒却不敢言。
“你吃梨怎么不给钱哪?”
“给钱?他敢收吗?”
“不行,你得给钱,这钱我出。”
老鼠眼看我执拗得不走了,随手掏出一个铜板,扔给了卖梨人。
我咬了一口梨,真酸哪!不过味道还算好,酸里透着股淡淡清香。
“现在是哪年?”
“天宝元年。你是不是傻,哪年都不知道?!”
我并不理会,又问:“谁是皇上?”
老鼠眼气得眼睛瞪得溜圆,说:“你们这些外国人,一点儿礼数都不懂,皇上也是你叫的?你得叫圣上。当今圣上是李隆基。”说话的同时,老鼠眼恭敬地冲着北面作揖行礼。
我弄不懂年号、帝号什么的,更不会换算成公元,于是直奔主题:“你听说过李白吗?”
“李白是谁?”
“诗人,大诗人。你难道没听说过他吗?”
“我就知道王维,王维最有名。李白是谁……哦,想起来了,我知道李白。”
“快和我说说李白吧。”
“李白那小子有钱,不过人挺傻的,听说他拿五花马、裘皮大衣换酒。这种亏本的买卖也做,他肯定脑子不好。”
“没问你这个。你知道他的诗吗?”
“诗我不懂,我从小一读诗就头疼,一句都背不下来。爹娘看我读书不行,就合计让我长大开个小杂货铺。不过,算术我也没学明白,杂货铺没开成,我就开始习武。你看,我现在混得不也很好吗?”
我看着他这副猥琐的嘴脸,心里暗自发慌:我还是要多背诗,好好学习。
我们来到一座酒楼门前。这是一座青砖灰瓦的二层小楼,门口挂着一面大大的酒旗。
店小二忙迎了出来,殷勤地招呼老鼠眼。老鼠眼突然瞪眼,手按刀鞘,厉声告诉店小二: “这是贵客,有钱的小爷,给我好好招待!一个时辰后我回来接他,要是怠慢了,或是放走了贵客,有你好看的!”
老鼠眼笑着对我说:“这家的饭菜最地道,好评无数,绝对五颗星。你想吃啥随便点,一个时辰后我回来接你。”
他把我交给了店小二,临別时又在我耳边悄声说:“别想鬼主意溜走,长安城里没有我找不到的人。”
老鼠眼真是想多了,我还等着品尝唐朝的美食呢。反正有我的小诗仙在,我随时可以穿越回去,我一点儿都不害怕。
我跟着店小二进了酒楼。
酒楼不是很大,木质结构,雕梁画栋,装修得倒是很别致。一楼大概有二十几张方桌子,我跟随店小二来到二楼包间。
店小二问我吃什么,这可难住了我。平时去饭店都是爸爸妈妈替我点菜,我自己没点过。
“你把菜单拿来给我看看。”
“菜单是什么?”
“就是写着菜名的本子,上面还有照片。”
店小二听不懂我说的话,摇着头,一脸迷茫。
我这才意识到,唐朝没有照片,更不可能有印刷精美的菜单。
我想起电影里绿林好汉点菜的场景,于是大声告诉店小二:“给我来一斤酱牛肉。”
店小二一听,吓得差点儿没坐在地上。他赶忙关上了包间的房门,生怕有外人听见我刚才说的话。
店小二低声说道:“牛是农耕用的,不可食。按照大唐的律法,吃牛肉是要服一年劳役的。客官,您可别害我呀!我要是敢卖给您牛肉,我也得去服劳役。”
“原来是这样。那给我来碗西红柿鸡蛋面。”
“西红柿是啥?”
“那来份炸薯条,就是土豆条。”
“没听说过土豆……”
“煮玉米总有吧?汉堡?儿童套餐?”
“您说的这些,小的我从没听过。”
于是,我只好让店小二随便给我安排几个菜。
店小二出去后,小诗仙轻声告诉我:“你点的这些东西,唐朝都没有。西红柿的原产地是南美洲,明朝才传入中国。土豆和玉米也一样,都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
“怎么都是明朝时引进的呀?”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大规模的食物引进:一次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葡萄、西瓜、石榴、菠菜、胡麻、胡桃、大蒜、苜蓿……都是那时带回来的;另一次就是明朝,玉米、辣椒、西红柿、番木瓜、豆薯、南瓜、花生、菠萝、向日葵等都是那时引进的。”小诗仙给我普及了一下知识。
我这才恍然大悟。
小诗仙又接着说道:“食物中带‘胡字的,大都是两汉、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的;带‘番字的,大都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带‘洋字的,比如洋葱、洋白菜等,都是清朝末年传入中国的。”
原来食物的名字里还有这么多学问呢!现在我所吃的那么多好吃的,并不是中国一直以来就有的。
这时候,隔壁包间传来一阵阵纵声欢笑的声音,那声音忽高忽低,隐约间,我听见有人在叫“太白老弟”。
我知道,李白字太白,莫非李白在隔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