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
2021-08-27李世军
李世军
【摘要】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许多建筑项目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混凝土出现裂缝会导致许多后果,例如,混凝土出现裂缝以后会直接导致建筑当中的钢筋暴露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以及水分会渐渐地从裂缝中进入,损坏内部钢筋的结构,也会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最终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下降。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132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离不开建筑业强有力支持,建筑业已成为重大国民经济产业支柱之一,随着国家持续深入打造质量型经济,房屋建筑工程大规模进行密集建设,混凝土产生裂缝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焦点,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直接影响到结构主体的耐久性、安全性。因此,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是施工单位必须面对的主要任务之一。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成因
1.1材料质量影响与配比影响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凝膠材料、水、砂、石子等材料按照专业的比例调配而成的一种材料。因此,如果相关的施工人员没能够在调配混凝土的过程中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或者在调配过程当中没有按照合理的比例、顺序调配各种材料,那么混凝土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而质量不过关的混凝土就会非常容易出现裂缝的现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人员、施工小组为了节省原材料的费用,选择使用劣质但价格低廉的产品,这种行为时非常不值得提倡的,虽然这种行为为施工队伍节省了原材料费用,但造成的后果是十分恶劣的。
1.2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既有偶然因素如火灾、地震、剧烈碰撞,也有自然因素如高温、雨雪、湿度等的影响,自然因素对混凝土裂缝影响较多,高温季节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分快速流失,对现场浇筑的内外温差控制有利,因高温气候下水分流失过大需要注意后期的保温养护。在低温条件下实施混凝土浇筑,内外环境温差过大极容易产生收缩,拉应力过度集中时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在冻融循环的环境反复冻胀导致严重裂缝产生。干燥天气下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表面水分流失速度过快导致出现收缩从而产生裂缝。有试验研究表明,外部环境温度不超过10℃时,混凝土内部矿物质失去活力,水化反应也无法进行且难以达到标准强度值,外部环境温度达到0℃时,混凝土中的水结冰,混凝土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
1.3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造成裂缝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拌合物中水分随着大量流失,强度快速增加,外部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最终形成产生直接影响,后期的养护一旦不到位,混凝土内部结构收缩拉应力过大或产生过早导致表面或结构出现不同程度深浅裂缝,很可能影响到房屋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
2、在房屋建筑施工实施有效混凝土裂缝控制应对措施
2.1科学选材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材料选择工作时,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水泥、骨料等原材料。例如,在选择水泥材料时,要对水泥的性能进行质量检测,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需求选择合理品牌水泥;在进行骨料采购时,应对骨料的光滑性等性能进行质量检测,并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粗、细规格的骨料,避免因混凝土施工材料采择不合理、不科学,从而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提高采购人员对混凝土材料的了解和掌握,不仅能提高采购人员合理选材的能力,也能引导采购人员提高对工程结构的了解性,从而提高了采购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2.2保证混凝土的科学配比
首先,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施工前,相关施工人员应明确水泥、砂石等材料的用量,并按照用量和顺序依次添加搅拌,才能保证混凝土的科学配比;其次,相关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施工相关图纸进行详细了解,才能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并在搅拌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和搅拌时间,以免因搅拌时间过长、过段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再次,混凝土搅拌完成后,相关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进行检验,避免有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进入施工区域;混凝土搅拌是一项共同协作的施工环节,因此,应加强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才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出出现。
2.3合理的温度控制
相关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高温,在此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墙体厚度来减小室内外温差。在浇筑工作中,还可以采取降低浇筑温度的方法,使混凝土在现有条件下迅速形成混凝土结构,为施工创造更好的条件。如果温度比较高,也可以采用有效的喷涂或遮光方法降低物料的温度,然后用冷凝管等设备进行浇注。温度波动较大或较小,都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2.4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水平
首先,现场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对各项施工材料的检查登记工作,确保各项材料的完好无损投放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并且还需做好对混凝土强度、模板位置、标高要求等相关内容的准确记录,结合不同施工环节实际运用到的水泥量和钢筋数量,施工人员要科学设置好混凝土的保护层;然后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阶段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监督施工技术人员按照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践应用强调主次,施工人员要科学遵循由低到高的混凝土浇筑处理工序,并且对于不同混凝土浇筑层厚度设置,施工人员要结合混凝土结构中需要配置的具体钢筋数量展开优化处理操作。
2.5注重混凝土后期养护措施
浇筑混凝土完后要及早对其表面实施收光,要求比较高的表面可实施多次。养护的材料可根据不同环境选择塑料薄膜、养护剂、湿麻布、湿草帘、锯木屑等进行覆盖或喷洒。养护的时间可参照不同季节进行选择实施,要注意早期养护工作,夏季气温高,养护时间在浇筑完成后24h实施,在高温、干燥气候下及早喷水养护,冬季则要48h后实施养护,合理的时间养护能较好地避免表面发生起皮问题的出现。不同的水泥养护时间均不相同,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砂浆的养护分别为7d和14d,时间必须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结语:
我国大量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满足人民改善物质生活环境需求,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人民高度关注,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外观,甚至抗渗、承受荷载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业鑫.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09).
[2]曹鹏.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决策探索(中),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