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的研究及建议
2021-08-27闫星培
闫星培
摘 要:当前,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创新发展,对在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工作中,开展面向实战的培训演练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起步较晚,在贴近实战的培训体系方面存在缺口,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规范化与专业化不足。为此,文章深入剖析了我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存在的不足,并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初步构建了培训课程矩阵及体系。
关键词: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课程矩阵体系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是公安交管部门提升交通应急事件处置水平和能力的基本手段。近年来,在恶劣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客流、危化品事故以及疫情防控等交通应急事件处置案例中,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风险研判不精准、应急响应不及时、上下游联动不到位、救援人员及物资运输保障不顺畅等问题。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不足是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当前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存在的問题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法制化培训程度不高。在“大应急”管理培训领域,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致使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缺乏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没有对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的专业术语、工作流程、质量评估指标做出统一规范。第二,常态化培训体系未建立。当前存在“部-省-市”培训组织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专业程度不足、教材不配套、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统一等问题。近6年内,全国性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班仅举办过一期,远低于事故处理、车驾管等业务培训频率。第三,培训定位与对象不明确。在培训对象上,未与培训人员工作需求相适应。一方面,针对总队、支队分管领导、指挥中心主任的谋划力、指挥力、协同力培训定位不清晰。另一方面,针对一线处置民警执行多种交通应急事件处置能力的实战化培训和演练不充分。第四,教学培训场地和设备不足,缺少实战演练。在培训形式上,主要以理念性、理论类、知识性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不系统,问题意识薄弱,能力培训课程缺乏,案例教学比例低,真实案例数量少。同时,受制于实战性仿真模拟和合成演练设施缺乏,以及实战演练场地严重不足,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也亟待提高。
2 美国交通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与演练的特点
从国外情况看,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运输协会(AASHTO)通过美国公路战略二期研究计划项目(SHRP2)等共同推动了国家交通应急管理培训计划的出台,为在国家层面开展交通应急管理的系统研究、培训和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经验。
2.1注重培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近年来,美国交通应急管理培训课程内容更加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更加关注各机构和部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应急管理全流程、应急决策能力、风险评估、专业技能、灾害预防、灾难处置方法等内容。在交通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中,主要内容包括:
系统介绍国家应急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介绍美国交通应急管理是在全国事故管理系统(NIMS)下,开展规范化、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将各种设施、装备、人员、规程和通讯纳入一个共同的组织结构中,实现对国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高效管理。其中,事故指挥系统(ICS)是该系统核心部分,有效促进了联邦、州、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协同工作,为实施快速高效的应急准备、预防、应对和恢复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具体流程及操作程序(如图1)。
将交通标准和应急术语结合统一。从相关法律中,定义了以安全、快速清理应急处置现场为核心的实施标准。同时,结合美国交通工程设施手册(MUTCD),将交通管制术语、车道标识和事故现场术语等相匹配统一,实现快速、准确描述并反馈现场事故形态、交通控制、道路位置及特征等重要信息。
将现场评估和信息报送内容要素化。强调公共安全通信中心在交通应急事件响应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详细描述事故信息通报的要素(事件类型、确切位置、涉及车辆、受影响车道等)、现场核查评估内容(事件位置、形势初判、建议措施、所需人员与装备支持)等,形成了简练、精准的交通应急事件信息报送、救援人员及装备调度流程规范。
重视现场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防护。为提高现场处置人员人身安全防护能力,针对在恶劣天气(雨、冰、雪、雾等对驾驶人能见度、道路路面等影响)、危化品事故(剧毒危化品类型及其危害)、自然灾害(飓风、泥石流等危害)等应急处置场景下,提出了现场危险源辨识、危险因素识别的具体方法,以及个人和救援车辆防护措施,在确保应急人员做足安全防护的措施下,再开展处置工作。
实施现场“一区一策”管控措施。科学设置交通应急管理区,将事故现场划分为预警区、过渡区、活动区和终止区等四个组成部分(如图2)。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需要扩展预警区、缓冲区的现场条件,以及各区内使用交通设施(锥桶、荧光棒、警示牌、可变信息牌)的具体适用条件和设置方法,充分考虑到降低现场二次事故风险。
2.2注重培训演练效果的实效性
在“做中学”“学中做”是美国交通应急管理培训秉承的基本理念。他们非常注重在实战性培训和仿真模拟演练中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和应急协调三种能力的提高。为了加强对应急演练的统一指导,2003 年 1 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内防备局颁布了《国内应急管理演练分类》,统一规范了应急演练的类型、操作流程和效果评估指标,对提高实战性培训的实效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应急演练等实战性培训的推广。在交通应急管理培训演练中,主要演练类型包括以下七种:
研习班。一般适用交通应急管理领域的新入岗人员,使其熟知交通应急管理的概念理念、工作职责、交通应急管理战略、规划和预案、政策、工作程序、协议,以及交通应急响应的各种技术与装备。
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组成专业小组,研讨以往交通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处置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分组讨论,在加强机构协调联动、突发交通事件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专业能力等方面总结交流具体改进措施(如图3)。
技术演练。常用于交通应急处置中新设备的使用培训,通过组织活动,达到制定或测试新的应急处置政策或程序,或联系现有技能等演练目的。
竞技性演习。通过模拟演习,将参训人员划分为两个或三个现场应急处置小分队,针对实际或假设的情景,在竞争性模拟气氛下,应用交通应急处置规程、数据和程序。参与者要在恶劣天气、危化品事故等常见交通应急事件情景中,根据情况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
桌面演习。这种演习旨在激发对于一个假设交通应急事件的各种讨论,通过桌面推演来评价应急预案、政策和程序,以及评价对特定应急事件的预防、响应和恢复等工作体系(如图4)。
职能演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参训人员划分为现场处置组、指挥调度组等,检验和评价单一职能小组或几个相互依存的职能小组中个人的能力、承担的职责及其活动情况。
综合演习。这是规模最大、费用最多,也是最复杂的演练类型,参与演习的机构可能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大区和地方政府,其目的主要用来评估交通应急系统整体的应急能力,评估警察、消防、医疗救援、道路清障等各参与演练的单位和部门间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衔接和互动配合的整合能力(如图5)。
3 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的相关建议
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能力是交通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为切实提升道路交通应急水平,确保民警在事件处置中的人身安全,将道路交通危害减低到最小程度,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3.1统筹规划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
建议将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十四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中,并与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研究、统筹规划全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编制中长期及年度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规划计划,不断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协调。进一步明确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培训对象、培訓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经费保障、考核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3.2规范培训流程,科学制定课程内容
建议将培训对象划分为总队、支队领导和指挥中心负责人、一线处置民警两类,编写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和考核标准,规范课程体系和内容。将培训课程划分为基础理论类、法规规制类、能力建设类、专业实务类、模拟演练类五类,统筹规划总体思路、指挥中心技战术应用、应急信息报送处置规程、应急信息发布与舆情处置、无人机与重大活动安保,以及恶劣天气、自然灾害、重特大与危化品事故交通应急处置等专项课程标准与实地观摩。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课程教学案例库,充分依托全国交警网校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制作道路交通应急管理网络课程。
3.3突出培训的实战训练和专业训练
在教学培训中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应急演练和实战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把在交通应急事件情景重现模拟环境下,开展桌面推演、视频演示、实战演练等方法作为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的主要方法。例如,在交通应急事件的监测预警、会商决策、处置部署、指挥调度等环节采取桌面推演方式;在辨别现场危险源、民警自身和车辆安全防护、转移群众疏散交通等环节采用视频演示方式;在跨区域调度应急物资、救援力量交通保障、应急通信联络保障等环节采用实战演练的方式。同时,通过实训课程教会民警如何更好地向社会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3.4加强应急管理事件场景与处置研究
一方面,以情景构建理论为基本指导,充分利用VR、AR等仿真技术与模拟舱等设备,构建隧道内危化品运输车发生事故起火、恶劣天气或地质灾害造成大范围长时间的交通拥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造成人员调运与物资运输中断等“最坏情景”,构建过程力求准确、真实,最大限度贴近实际。通过设计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具体环节,以形象的“情景”引领应急管理具体工作,以此提升应急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报送、决策会商、协调指挥、现场处置、联防联控、新闻发布等环节的流程和规范研究,进一步明晰处置规程,规范应急响应行为。同时,在道路交通应急管理统一术语、应急管理装备配备等方面做好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
3.5加强培训保障措施与评估考核跟踪制度
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对培训所需的场地、师资、经费、设施设备等开展调研,依托总队、地方警校、支队指挥中心等,建立“平战结合”的区域性道路交通应急管理战训基地。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道路交通应急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从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四个层面实现对培训效果的全程评估。在培训结束后,持续开展回归工作岗位后的动态跟踪评估,依托交警系统实战大练兵竞赛体系进行定期跟踪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