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水稻绿色生产减肥技术初探
2021-08-27陈宇佳张逸鸣蒋杭峰
张 蓉 陈宇佳 陆 萍 张逸鸣 蒋杭峰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800)
水稻绿色生产是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上海市嘉定区实现以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的“绿色田园”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为积极探究水稻绿色生产减肥增效技术,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2020年开展了水稻绿色栽培中化肥减施技术田间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上海市嘉定区良种繁育基地内进行,供试田块常年种植稻麦,土种为水稻土湖黄泥田,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有机质含量为18.69 g/kg,全氮含量为1.5 g/kg,有效磷含量为12.19 mg/kg,速效钾含量为248 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于2020年6月5日机插,10月24日收割,前茬作物为蚕豆绿肥,全量还田。
供试肥料为46%尿素(含N 46%)、12%过磷酸钙(含P2O512%)、50%硫酸钾(含K2O 50%)、42%(N-P-K=26-6-10)水稻专用BB肥、控释尿素(含N 46%)、稻丰及穗满。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1)常规施肥(CK),(2)有机肥+BB肥,(3)有机肥+缓释肥+稻丰及穗满,(4)有机肥+缓释肥,(5)有机肥+缓释肥+控释尿素。每处理区面积为1 000 m2,不设重复,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各处理除施肥情况不同外,其他农事操作均保持一致。
表1 不同处理肥料运筹情况 (单位:kg)
1.4 项目测定
从“夏至”到“白露”节气,定期调查水稻苗情及植株长势;在水稻成熟期,测定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株高;收获时,按照标准水分含量计算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1)的株高较其他处理增长较快,后期株高表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5)>处理(4)>处理(3)。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单位:cm)
2.2 对苗情的影响
由表3可知,各处理的水稻分蘖高峰期均出现在7月10日。其中,处理(3)的高峰苗数最高,每667 m2为25.5万苗,其次为处理(2),处理(1)的高峰苗数最低,每667 m2为23.0万苗。另外,处理(5)的单株分蘖数最高,为3.1个,处理(3)次之,单株分蘖数为2.2个,处理(1)的单株分蘖数也较高,为2.1个,处理(2)的单株分蘖数最低,为1.9个。
表3 不同处理对水稻苗情的影响
2.3 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由表4可知,处理(3)、处理(2)的有效穗数较高,处理(4)、处理(5)次之,处理(1)的有效穗数最低;处理(1)、处理(2)、处理(5)的每穗实粒数较高,处理(3)次之,处理(4)的每穗实粒数最低;千粒重表现为处理(4)最高,处理(1)、处理(2)次之,处理(5)和处理(3)最低。以上结果说明,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从实产来看,处理(2)的产量最高,处理(5)、处理(1)次之,处理(3)、处理(4)的产量相对较低,但与处理(1)间差距不显著,其中,处理(2)的每667 m2实产比处理(1)高113.33 kg,增幅为18.4%,处理(5)的每667 m2实产比处理(1)高71.37 kg,增幅为11.6%。以上结果说明,用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还可提高水稻产量。
表4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2.4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知,处理(2)、处理(5)的每667 m2净效益均较高,分别比处理(1)高377.98元、284.32元,处理(3)、处理(4)的净效益略低于处理(1)。以上结果说明,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可有效增加水稻经济效益。
表5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单位: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其中,采用有机肥+BB肥处理,可比常规施肥处理减少化学氮用量47.8%,水稻产量增加18.4%,每667 m2净效益增加377.98元;采用有机肥+缓释肥+控释尿素处理,可比常规施肥处理减少化学氮用量43.3%,水稻产量增加11.6%,每667 m2净效益增加284.32元。此外,采用有机肥+缓释肥+稻丰及穗满的处理(3)和采用有机肥+缓释肥的处理(4),与常规施肥处理间产量、经济效益差异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