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1-08-27吴雄兴杨芳凤沈嘉秋朱吉明
吴 炜 吴雄兴 杨芳凤 沈嘉秋 朱吉明 沈 淳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700)
施用氮肥是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但盲目施用氮肥不仅会降低肥料利用率,增加水稻生产成本,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确定水稻生产上的合理氮肥运筹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青香软粳”是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良特性,完善其合理的栽培技术规程,笔者拟在相同的氮肥运筹模式(基蘖肥∶穗肥=7.5∶2.5)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形成可量化的氮肥施用技术,从而为“青香软粳”的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9年在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内进行,供试田块的土壤类型为青紫泥,前茬作物为绿肥。供试水稻品种为“青香软粳”,于2019年5月15日播种,6月7日完成机插,每667 m2基本苗数为6.5万苗。供试肥料为BB肥(N-PK=26%-6%-10%)、4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尿素(N 46%)和碳铵(N 17%)。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其中,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的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分别为13、16、19 kg,基蘖肥∶穗肥=7.5∶2.5,氮、磷、钾用量比统一为1∶0.2∶0.23;CK为当地常规施肥。试验采用大区试验,不设重复,大区面积为1 466.67 m2。各处理其他管理措施(如水浆管理、病虫草防治等)统一按照当地常规稻栽培管理进行。各处理田块0~20 cm表层土壤的主要理化指标见表1。
表1 各处理田块表层土壤的主要理化指标
1.3 肥料运筹
CK于5月30日每667 m2施碳铵40 kg作基肥,6月15日第1次追肥,每667 m2施BB肥25 kg,7月9日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2.5 kg,合计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19.13 kg。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统一于5月30日施基肥,6月17日、27日分两次施分蘖肥,7月29日施长粗肥,8月13日施穗肥,3个处理施肥的品种和施肥量见表2。
表2 各处理肥料施用情况 (单位:kg)
1.4 调查项目
自水稻移栽活棵后,各处理统一按农时“节气”,在田间连续选10穴调查苗情,主要调查在田苗数、叶龄、苗高和绿叶数等;试验期间记录生育期等;水稻成熟后调查穗粒结构、产量、稻米品质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相对于CK,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更快,分析其原因,可能是CK第2次追肥时间(7月9日)晚于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的第2次分蘖肥施用时间(6月27日)。在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中,N16处理的生育进程最快,说明前期施用过多的氮肥并不会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另外,从苗高来看,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与CK间没有明显差异。
表3 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施氮量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4可知,每667 m2高峰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高于CK,其中,N16处理的每667 m2高峰苗数最高,为32.8万苗,比CK增加2.7万苗。每667 m2有效穗数也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N13处理和N19处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数与CK相近,没有明显差异,N16处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数较CK增加1.3万穗。从成穗率来看,CK的成穗率最高,为73.8%,其他处理的成穗率大体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19处理除外)。
表4 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茎蘖动态的影响
2.3 不同施氮量对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5可知,CK的全生育期最短,为157 d,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的全生育期较CK增加2~4 d。由此可见,后期穗肥施氮量越多,越容易造成水稻贪青晚熟,这对水稻成熟不利。另外,相关研究表明,成熟期推迟更易于一些病害的发生,从而影响水稻生产。
表5 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生育期的影响
2.4 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6可知,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N16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 m2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为679.6、603.8 kg,分别比CK增加26.9、23.2 kg;N13处理和N19处理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与CK差异不大,但均略低于CK。从穗粒结构来看,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均高于CK,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低于CK,其中,N19处理由于成熟期相对较晚,导致后期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最低,仅为26.5 g,N13处理和N16处理的千粒重相近。
表6 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
2.5 不同施氮量对稻米外观和品质的影响
由表7可知,N13处理、N16处理、N19处理的糙米率与CK间差异不大;整精米率以CK为最高,其他处理的整精米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个处理间其他稻米外观品质指标差异不明显,但施用氮肥对“青香软粳”稻米的研磨加工品质存在一定影响;4个处理间稻米食味品质指标差异不明显,直链淀粉含量均较低,符合“青香软粳”稻米蒸煮后米粒软糯的品种特性。
表7 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稻米品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在水稻高产栽培中,要发挥氮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就必须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和施氮比例,同时,氮肥的施用时间与水稻生长对氮肥的需求也要保持一致。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的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香软粳”的产量有所提高,但当施氮量超过一定数量后,“青香软粳”的产量和部分产量构成因素反而有所降低。对不同处理进行分析,N16处理比CK纯氮总施用量少,每667 m2实际产量却增加了23.2 kg,由此说明,通过合理进行氮肥运筹,可有效改善水稻田间群体质量,有利于形成大穗,从而获得高产,这也符合当前控肥增效的农业绿色生态建设目标,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从“青香软粳”的稻米研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来看,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产出的稻米均能保留其“香”“软”的品种特性,这也符合上海当地消费者的口感需求。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青香软粳”的氮肥运筹以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16 kg、基蘖肥∶穗肥=7.5∶2.5较为适宜,其农艺性状协调,穗粒结构合理,产量较高,且能保证稻米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水稻茎秆相对较软,再加上上海地区经常受台风天气影响,导致农户在水稻生长后期经常过多施用穗肥,这不仅会使水稻穗型过大,容易造成大面积倒伏,也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增大水稻发病风险,导致籽粒灌浆不充分,空秕率增大,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水稻产量。因此,“青香软粳”的适宜氮肥运筹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