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向荣:一刀一凿雕人生

2021-08-27梨白

中华手工 2021年9期
关键词:明堂黄花梨红木

梨白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孟浩然《凉州词》

从《诗经》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再到唐宋明清诗词……数千年的古老诗歌中,不少带有红木家具的诗词佳句。

张向荣喜欢古典,尤其喜欢红木的古色古香,以及它那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

于是,自然而然有了后来从事红木家具30年的人生经历。

腊月,在东阳明堂红木工业园进门正对着的大棚里,100棵海南黄花梨正烤着火,温暖如春。这是张向荣的一个创意,他要在横店种活黄花梨,他要让东阳人能在自己的家乡看到红木是如何种出来的。

“横店还没有种活海南黄花梨的记录。花大价钱种黄花梨,一方面是对红木的一种敬畏之心,另外也想为横店的绿色城镇建设贡献绵薄之力,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张向荣的话掷地有声,“其实,每家红木企业都应该尝试栽种一些名贵硬木,若干年以后,东阳不仅是中国红木家具的主产地,还会成为名贵硬木的观赏区。”

张向荣说,明堂红木栽种海南黄花梨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让员工知晓这些名贵硬木生长不易,从而对红木材料多一分敬畏之心,在生产中加以珍惜,制作更加精美的家具。

如同破天荒地在东阳种下黄花梨一样,张向荣是有魄力的。但张向荣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从近3 650个日夜的学徒生涯到2 000元起步的夫妻小作坊,从缔造亚太级顶尖设计研发团队到闪耀G20杭州峰会的主会场,一路坎坷。但是,张向荣始终坚守工匠精神,苦亦坚持,他带领着明堂红木在全国超万家红木企业中脱颖而出,产品销量连续多年遥遥领先。

2 000元起步,打造品牌

今年48岁的张向荣出身于横店镇下校头小区的一个工艺世家。

“红木家具端庄、大气,光滑圆润、巧夺天工,闻到红木的‘木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震撼。”

1988年,张向荣南下广东做学徒,一学就是6年。

1998年,张向荣与妻子方杨燕筹资2 000元,办起东阳市向荣红木家具厂,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没有背景,也缺资源。厂房是租的,设备是借的,木头也是借的,花了2 000元买了电线就正式开工了。”张向荣说,当年就靠着一门手艺起家了。除了当老板,买菜、扫地都是自己干。

一天当中,张向荣常常有10多个小时拿着工具制作红木家具。那时候,他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一心只想着要做出优质产品,要生存。

张向荣说,当时,红木家具的市场需求并不是那么旺盛,他们主要在农村物资交流会上出售自家产品。

通过赶交流会挣得“第一桶金”后,张向荣便开始琢磨改变传统销售方式,提高红木家具的档次和质量。

改变也就意味着要加大资金、人力等各方面投入,这同样意味着企业要为此承担更多风险。但张向荣还是觉得这一步势在必行:“在此之前,我们生产的多是中低端产品,但要提升产品档次,做大做强企业,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1999年,张向荣在杭州开了家红木家具店,这也是东阳市的红木家具企业首次在大城市开店,其中的艰辛,只有张向荣自己知道。

2003年,张向荣注册了“明堂”红木商标,开始用心培育自己的品牌。两年后,明堂红木在业内已然打响名号。

泛着木香的车间

看过了明堂红木展示馆里的和谐中华书房、东方明珠沙发、豪华如意餐台、江山多娇画案,记者又来到了红木车间参观,想零距离感受—下木雕技艺。

精品车间里的木工们低头忙自己的活儿,只有刻刀凿出的木屑不时飞溅,“家具的加工需要多道工序,从几块木材变成一件精致的家具,要历经成千上万次的打磨改造。”木工师傅说。

张向荣是手艺人出身,在2012年拜木雕前辈陆光正为师。“拜师不是为了名分。陆大师最值得尊敬,他不仅教手艺,还教艺德和规矩。”

作为一个手艺人,没有投机取巧,张向荣是一刀一凿出精品。

“明堂红木现在有800多名员工,80%以上是手艺人,这是值得骄傲的,相信明堂以后也会成就一些大师。”张向荣的话总是铿锵有力。

“企业转型要有强大的团队,我们明堂红木有国大师、省大师,还有高薪请来的香港设计团队,我们就是要做精品红木家具。”

传承工匠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

张向荣说,古代人讲究“坐有坐相”,所以传统家具的造型、细节以及神韵都非常完美,无可挑剔,但家具最终是给人使用的,既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更重要的是坐著舒服。另外,家具还要结合房子的空间、尺寸来设计,因此,传承是一方面,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张向荣又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代代相传的家具

张向荣说,不走进市场不了解市场是闭门造车。其实,明堂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市场层面,明堂将产品优化为“1+2+7”结构:用10%的资源做极品,20%的资源做精品,70%的资源做大众产品。最大程度贴近消费者需求,契合消费者需求结构,让产品与终端消费者二者间的“连线题”更简单易解,让供给与需求的双向沟通更简洁高效。

“中国红木家具企业上万家,过去却只有行业品牌,始终没有消费者品牌,这可能与经营者都是技术型出身有关,都在研究木材,以前没有这个概念。”打造消费者品牌,张向荣认为,必须一如既往抓质量、做精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占领市场制高点。

为此,明堂红木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组织员工技能培训,从源头上增强质量意识,以此提升产品品质。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上,明堂红木始终走在红木家具行业的前列,通过组建产品设计开发团队,与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机构和家具设计师合作,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新产品,产品出新率达到15%。

2016年,明堂红木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投资200万元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引领了红木家具的新方向。同时,根据市场消费需求,通过调整、升级、淘汰、开发等多种手段,实现有效的产品层级区分与营销区分。

如今,明堂红木不仅收获了“浙江省名牌产品”“中国红木家具十大品牌”“中国红木十大影响力品牌”等荣誉称号,更经过3年的准备和沟通,与著名演员陈道明签订了品牌广告代言人合约,成为明堂红木品牌宣传和推广的重要力量。C20杭州峰会主会场上的大型红木圆桌以及各国元首和部长坐的红木圈椅,均出自明堂红木。

“红木家具本身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式工艺的传承,既要保留文化,又要取得突破和创新,使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价格更加合理。所以我们要做好红木家具,让老百姓能多用几年,甚至能一代代传下去,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一点。”张向荣说。

老色调新设计

提起中式家具和中式装修,总有人把它定性为厚重、散发尘埃味的老旧色调。

在过去,红木家具大多以精雕细刻为主,布局上讲究对称均衡,色调浓重而成熟,显得较为庄重、老派。

“现在,中式家具延续了明清家具的设计格调,但在造型、线条上简化不少。”

张向荣说,在明堂红木,设计师对于中式家具和家居的定位,不仅是材质的价值,而是以理性的设计方式回归家的本质,不仅代表了现代人对于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更是中国古人追求高品质居住环境的写照。

明堂红木很讲究“生活美学”,展馆设计包含了中国智慧与中式之美,从宋式人居的生活美学,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再到现代中式的进化,不断传承传统文化与东方审美。

走在明堂红木的展厅里,会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融合感。设计师并没有刻意描述某种具象的场景或家具产品,但是,从建筑空间尺度和功能区域的过渡关系中,我们又有一种整体的流畅感,很雅,很静,很唯美。

手艺人的明天

张向荣是手藝人,有敬畏之心,但他更是一个企业家,有当家人的担当。

时代变化很快,改革开放40年,家具行业有欧式、新中式、传统红木家具等等,潮流不断在变化,明堂红木却始终坚持要做顶端,做设计。

设计品牌是一条孤独的路,因为不同阶段,消费者会有不同的需求,也会有审美疲劳,所以明堂红木致力于不断创新,追求高品质。

“做生意就是在做人,好人品一定能做出好产品,只要坚守诚信,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正如张向荣说的那样,“明明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成为明堂红木命名的由来。

伴随着G20杭州峰会的惊艳亮相,明堂红木喊出了“耀给世界看中国智造”的口号,一个规划中的明堂红木“未来工厂”正在拔地而起。

“曾经是一个手艺人,但现在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的发展创新、经营管理上。”张向荣说,他骨子里对工艺美术大师有着敬畏之心,觉得手艺人就是工匠,就应该纯粹—点,这也是工匠精神的本质所在,“有匠心,才有企业的明天。”

明堂红木也有一个目标,那就是:“50年后,留给我们下一代的不是一套房子,也不是一笔存款,而是陪伴着我们孩子成长过程中留下痕迹的一件家具。”

猜你喜欢

明堂黄花梨红木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遭雷击的黄花梨
探访明堂天堂
黄花梨推手——明熹宗朱由校
一垄地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腿攒万字纹罗汉床
漫画
林业:《红木》国标修订红木种类或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