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超现实丰义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体现
2021-08-27荣意林
荣意林
超现实主义作为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起源于法国,影响广泛。在当下快节奏的“读图时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因其怪诞夸张的视觉形象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通过物象的解构与置换、视觉形象的夸张与变形、旧元素的新组合、迷幻的色彩运用这4个角度分析超现实主义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并将其对于中国当代海报设计创作观念的影响与启示作出了相应的探讨。
一、超现实主义概述
20世纪初是一个动荡变化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爱因斯坦的发现以及机器时代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意识。20世纪早期的艺术运动有力地反映了这种新的思维模式。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脱胎于达达主义,于1924年正式诞生。对超现实主义最常见的解释可以被概括为:受弗洛伊德主义影响的法国文学和艺术运动,旨在通过展示没有逻辑顺序或次序的图像——例如梦中的情境,来表达潜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恩斯特、萨尔瓦多·达利、琼·米罗和安德烈·马森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人性从根本上是非理性的,他们的作品旨在以精神分析学为基础,放弃逻辑,强调潜意识,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超现实主义重视心理研究,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面目。
超现实主义自诞生以来便是前卫、先锋的运动,其通过艺术创新将社会和政治联系在一起。艺术家的任务超越了单纯的审美愉悦,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让大众得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和体验事物。与上个世纪的任何其他艺术运动相比,超现实主义在今天更广泛地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当中,人们常用“超现实的幽默”或“超现实的情节”来形容影视或文学作品。超现实主义的目标,正如法国诗人亚瑟·兰波所呼吁的那样,是要“改变生活”的。或许正是超现实主义的这一特征,使得其在设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超现实主义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
海报设计也叫招贴设计,是一种平面设计形式和视觉传达工具,其利用画面、文字、色彩等视觉传达元素向人们传递信息。在过去,它被用于戏剧、表演、电影等活动的宣传,随后以其简洁的语言和吸引人的设计成为一种常见的广告形式。超现实主义对于现代海报设计产生着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其所强调的反逻辑、超时空、怪诞感体现在海报设计当中,往往可以通过物象的解构与置换、视觉形象的夸张与变形、旧元素的新组合、迷幻的色彩运用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物象的解构与置换
这种表现方式是指将多个物象通过某种内在隐喻的联系分解、置换与组合,取其意而忘其形,构成一种全新的、更具象征性的视觉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不同时空、不同物种相融合,实现一种矛盾的效果表现。与此同时,还能借此搭载一些精神、情感上的隐喻与批判,适合主题较深刻或是内容较为戏剧性的海报传达。例如德国设计大师金特·凯泽的海报作品《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设计师将象征和平的鸽子以及象征死亡的骷髅头两种物象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极为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和平面临危机”的主题。波兰戏剧海报大师拉法尔·奥宾斯基的作品当中常将女性裙裾与戏剧剧情相关人物、场景、道具等符号元素,通过创造性的解构与置换进行呈现。裙裾可能是延伸出的乡间小道,可能是一片白云,亦可能与蓝天、田野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图1所示)
此外,超现实主义在海报设计当中常常强调对于矛盾空间和立体视觉的把握。在超现实主义的语境下,空间的概念往往背离现实,因而需要设计师发挥想象力去找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通过打散重构、同构等方式去营造矛盾立体效果,产生奇妙的视错觉效应,进而传达神秘而又巧妙的“画外音”。
(二)视觉形象的夸张与变形
夸张与变形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在超现实主义设计当中则发挥到了极致。在此类作品当中,往往将某一视觉元素放大或者使其变形扭曲,打破常规的比例造型,从而产生一种梦境般的奇异视觉效果。例如《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电影海报设计就借鉴了达利《记忆的永叵》中时间元素,不同形态、大小的钟表都进行了夸张变形的效果处理,延伸到画面的尽头,隐喻仙境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差异性。在招贴设计中,运用扭曲、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表现,能使作品表现出梦的意象特征,从而迅速的脱颖而出,吸引观看者的目光。
(三)旧元素的新组合
超现实主义设计常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形象创造出陌生感,给人带来一种特有的荒诞感与神秘感。這实际上是“陌生化”的理论在设计当中的具体体现。“陌生化”理论是在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它认为必须以超出日常状态的感觉去重新感受生活,使对象变得陌生,克服惯性引起的麻木与迟钝,从而产生审美的艺术感受。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也曾在《为什么设计》中提到过“设计陌生化”这一概念。将熟悉的物象进行“陌生化”处理,颠覆日常观念,使人们熟悉的人、事、物以非常规的形式组合起来,引发视觉张力。德国平面大师冈特·兰堡曾在土豆系列海报作品当中将土豆以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切割、上色、组合,搭配以最为朴素的黑色背景,一个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土豆形象经由这种“陌生化”的处理,以另外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及对此的思考。(如图2所示)
(四)迷幻的色彩运用
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具有十分强大的表现力,往往影响着人们对于一件作品的第一印象。超现实主义强调对于潜意识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奥秘的挖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是充满着迷幻与神秘意味的。其不仅重视利用色彩对于喜、怒、哀、乐等情绪以及整体氛围的表现作用,还往往会打破常规,突破物象实际的固有色,加强视觉冲突感,呈现出十分另类的海报画面。在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当中,海水不一定必须是蓝色,亦可能是躁动的猩红色,通过这种色相的转变烘托出恐怖焦虑的氛围。
三、超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海报设计创作观念的启示
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开始,超现实主义便持续性地对招贴海报设计产生影响,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是空前的。究其原因,绝非仅仅因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源于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多维度的思考,这也能够为中国当代的海报设计提供相应的启示。
(一)運用反传统的设计思维
超现实主义“梦境视觉实验”是在以艺术设计的方式突破现实,更注重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一些特定条件的约束,强调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直觉与联想。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能够更大程度上突破客观规律的束缚,呈现出超越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全新形态,让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在设计作品当中成为“可能”。这种反传统的思维方式启示着后来的艺术设计摆脱现有的规则图形、色彩的束缚以及现有的创作模式,不断地去打破常规,敢于挑战尝试新题材、新媒介、新材料、新方法。
(二)注重哲理性的设计表达
超现实主义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看似荒诞幽默同时又十分直观的表达自身观点与态度的理想手段。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常常有表现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等主题的内容,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曾发布一组名为《WE BREATHE WHATWE BUY》的海报,意图唤起人们对雾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其中一幅作品将牙刷、野生动物及森林进行组合同构,熊熊燃烧的森林构成了牙刷的刷齿部分,森林上方升起滚滚白色浓烟,形同牙膏。而在森林的最下方,有两只野生动物正在匆匆逃难。体积庞大的森林与微观的牙刷的组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导着人们去思考个人日用品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超现实主义设计作品因其怪诞夸张的视觉形象的确能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但也应当注意到,一件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进行设计创作时,还应在考量实际用途和背景的基础上加入哲理性的设计表达,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结语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海报的设计语言与表现手段。尤其是在今天快节奏的“读图时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另辟蹊径,用极具冲击力与爆发力的画面效果,来达到传播的目的。在中国,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如今还处在发展的阶段,随着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还将创造出更多新的形式,探索出更多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马若驰拉法尔·奥宾斯基戏剧海报中的“诗意超现实主义”[J]戏剧文学,2021(02)
[2]赵丽超现实主义对德国海报设计的影响[J]大舞台,2015( 01)
[3]马小吴超现实主义风格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20
[4]王科本“少则多”语境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视觉图式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