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与改善对策

2021-08-26张蓓

求知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高中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张蓓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心理问题逐渐提上日程。传道授业是教师的职责,同时,教师还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高中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领导者。因此,教师如若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和重要性,分析了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

關键词:高中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3-0093-02

一、镇原县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样的社会思潮对学生思想带来了冲击,加上新课改,教师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教师压力陡增,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笔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镇原县6所高中28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做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镇原县6所高中教师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这说明镇原县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另外,镇原县高中教师排在前五位的心理卫生问题依次是强迫、敌对、人际敏感、抑郁、躯体化。具体从SCL-90量表的数据处理结果来看,镇原县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4%,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高中教师检出率有30%,这说明镇原县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不容乐观。镇原县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查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心理问题亟须解决。

二、改善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他要不是在助人,要不就是在害人。”美国教育学家基诺特博士的这句话揭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出现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其教育对象以及学校教学必将受到影响。

(一)学生方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走向成熟的阶段,缺乏引导很有可能走向极端,而教师不仅仅是解惑者,还是他们主要的人际交往对象,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价值观的引导者。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说教师的思想意见、人生格局、言行都能在日常教学中影响到学生。因此,只有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妥善处理好,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从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二)教学方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校教学主要实施者,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快速找到教师的定位,从而正确认识自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能积极面对工作,避免产生职业疲倦;能更加主动与快速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研究教学规律;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努力挖掘个人潜能,将个人优势融入日常教学当中,最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以及教学质量提升。

三、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工作与经济双重压力

在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所有教师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创新课堂、布置个性化作业、查阅文献资料都要耗费大量精力。任课教师还要与学生谈话、与家长沟通,并且参加学校组织的大量会议和讲座,繁重的工作使教师疲于应对。笔者的调查显示,高三年级的教师在躯体化、焦虑和敌对因子上的均分略高于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师,高三升学压力大,工作任务重,使得高三老师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焦虑、敌对心理。

(二)教师成年身份不受重视

教师心理问题越发严重,并且没有获得同学生心理健康一样应有的重视,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成年身份。高中生大多未成年,心智也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不具备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去面对一些挫折,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我们应认识到的是,教师虽然是人师,虽然是成年人,但就是因为成年人所要面对的压力与问题要比学生多,家庭、工作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远远比学生要处理的复杂得多。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教师在工作中处于高压状态。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正相关,但是成年人的身份并不会帮助教师解决心理问题。

(三)社会偏见导致心理压力

在中国历史中,教师一直被描述为崇高的职业,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新媒体更是把教师不断神化,不断强化他们的崇高与奉献精神。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就会对教师形成“完美的”偏见,认为教师都是完美无缺的,而没有意识到教师只是一个职业,他们本身也是普通人。一旦出现事情,社会上的很多人就会对教师产生种种质疑,并且谩骂,不利于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氛围,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产生放弃教师职业的悲观心态。这样的不良言论与社会偏见会带给教师极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形成各种心理问题。

四、解决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领导层提高对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视

提高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是解决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工作。无论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各级领导都要树立全新的教师管理观,深刻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积极展开解决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相关工作,从全局视角为改善高中教师心理问题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意见和决策,并且能够对此项工作进行落实。同时,领导层还须加大对解决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合理增加教师心理问题管理的投入资金,配备基础设施,为解决高中教师心理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领导层必须深入了解、时刻关注所在高中教师心理问题解决进程,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实操性强的教师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规范而有效地得到解决。

(二)加强体系建设,更新完善现有教师管理制度

解决高中教师的心理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具体而言,首先,应对教师的基本需求和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判,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原有教师管理制度提高的心理健康管理部分,通过健全的制度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创新教师心理问题管理模式。其次,将教师心理健康纳入评判体系。后期考核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员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意识,同时在考核中最关键的要符合实际,在最大限度提升信息化程度的同时,也要规范操作,从而保障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更加高效。最后,强化教师工资保障体系。相关部门应按照法律规定保证高中教师平均工资不可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并逐步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同时保证教师工资按时发出,真正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制订心理辅导计划

将顶层设计完善之后,笔者认为,这时要开始针对教师心理问题制订心理辅导计划,预防与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首先,针对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可邀请心理卫生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讲课,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让教师掌握心理卫生保健和常见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缓解心理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学校要有计划地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教师开展心理测试与调查。其次,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为教师解决特殊心理问题。各学校要建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让教师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解。最后,教师个人也要不断提高素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是最应该进行再教育的群体,掌握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当代学生的成长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和关键。此外,教师的人际圈比较狭小,长期接触的人大都是未成年人,处理问题和排解情绪的方式也比较局限和刻板,由此引发的人际冲突和家庭矛盾也比较多。因此,教师自身应该拓展人际圈,建立更多更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以保障自身心理健康。

(四)改变社会刻板印象

上文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提到了由于媒体过分神化教师职业,导致人们对教师形成了“完美”“奉献”等的刻板印象,以致小部分教师出现不良行為就在社会上被无限放大。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这些不良社会言论会对教师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媒体对教师的描述一定要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积极引导舆论正向发展,让公众意识到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人们对负面消息的敏感度远远高于对正面消息的敏感度,所以媒体一定要尽力减少负面报道,不对个别案例进行普遍化解读。如此才能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健康的社会氛围,社会也才能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从笔者在镇原县的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高中教师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而由于社会的刻板印象、教师的成年人身份等原因使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担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导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不仅影响教师本身发展,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解决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打下基础。因此,不论是社会、学校,还是教师本人,都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改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社会要营造健康宽容的氛围,学校对教师要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教师自身更要积极主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相信这样系统地进行下去,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杨 伟,林 青.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412.

[2]陈晓君,贾林祥.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开发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9):60-63.

[3]张淑君.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20(9):92-93.

作者简介:张 蓓(1990— ),女,甘肃正宁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高中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高中教师心理压力及对策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