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2021-08-26田刚

求知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

摘 要:地理学科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还要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作为出发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及良好的地理思维。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理核心素养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4-0044-02

引 言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地理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将核心素养分层次、分阶段地融入地理学科教学各环节。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能使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如运用地理知识对天气变化、旅游中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进行识别等。中学生只有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同时,只有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才可以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提升。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价值

中学地理更注重对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规律进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价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丰富学生人文底蕴,以实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最显著的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更是学生在未来实现良好发展必备的思想品质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出有责任心、有胸怀、有见识的社会公民[1]。

其次,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当前的中学地理教材中最为重要的分支就是人文地理,其主要是将人地协调观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区域认知力,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实现全面发展[2]。因此,在培养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时,教师就要从地理思维、地理审美、地理观念、地理知识等方面入手,并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相结合,通过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自身的人文底蕴得以丰富,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地理实践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地理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通过地理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辨别,以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地理学科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地区地域的分布、地域特点等,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很容易将相关地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3]。因此,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入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将地理观念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分析相关案例。同时,教师还要積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与感受,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自然资源和人类”这一课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资源是怎样转化成日常运用的能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石油、天然气、煤的?”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不仅能充分认识到相关资源,还能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培养人地协调观

目前,中学地理教材的教学设置将人地协调的持续发展作为主线,注重对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关注教材中隐含的相关情感成分,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涉及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生活态度、科学态度的培养。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要将持续发展观作为切入点,兼顾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4]。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对区域的持续性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并通过情境材料设计相关地理问题。例如,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进行教学时,地理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出发进行知识学习,了解在西北干旱区,聚落通常分布于冲积扇上,且农耕区通常位于扇缘,以此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人地协调及其失调的原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三)培养区域认知

在当前的地理学科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师通常只是从经济、城市、交通、资源、人口、河流分布、地貌特征、动植物种类等方面开展区域认知教学,教学氛围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地理区域知识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同发展时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不同区域内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资源的开发与调配”等[5]。基于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特定的区域地理特点,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这也属于由点到面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属于气候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概念,其周期与时间跨度比较大。地理教材中重点论述了近200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并对工业革命对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初步学习教材内容后,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印象仍较为笼统与模糊。此时,在区域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注重以点带面开展教学,以促使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清晰的认识。地理教材中有许多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主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的概念认识转变为基于实际生活的地理认识,既能够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由抽象变为具体,又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

(四)培养综合思维

在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时,教师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主要指学生通过研究已有的相关地理知识及规律,获得地理认知的思维方式。在具体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地理教师可以将地球自转详细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其产生一定的认知。但是,学生获得基础性认知并非最终目的,地理教师可借此让学生思考地球的公转。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分析月球公转的规律—获得结论,从而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实现逻辑思维的形成。

2.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通常指学生能够有效运用理论知识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分析相关地理现象。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还能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探究方法。因此在具体教学时,地理教师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思维方法[6]。例如,在教学“气候类型”时,由于学科内容通常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细节中,却无法具象讲述给学生,地理教师要重新设计课件,采取多媒体手段开展具象化的教学,以促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地理教师可将动物园作为小的生态圈,让学生积极思考北极熊可以在动物园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查资料和亲身体验,了解了不同气候群,并了解了气候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就能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了解气候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未知的地理环境。

3.培养应用型思维

应用型思维主要指学生能够活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每门学科都有其现实意义,地理学科知识已经在区域探索、地震监测、气象报告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具体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例如,在教学“板块运动”时,地震通常是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现象,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目前,地震的侦测仍旧是科技重难点,其突破对人类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可将张衡地动仪作为切入点,讲解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勘测地震的好处及板块运动的研究意义,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龚大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科技资讯,2020,18(18):187+189.

张芳霞.立足地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7):127-128.

王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7):27-28.

闫志华.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84-85.

张建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探究[J].教育革新,2020(04):35.

叶亚微.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0(07):92-93.

作者简介:田刚(1984.9—),男,江苏沭阳人,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思维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