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8-26潘承利
潘承利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此背景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也得到了我国教育界和广大物理教师的关注。因此,教育者要切实从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创设多元提问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构建生活化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相关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强调科学实验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法,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出发,简单概述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26-02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考查内容和教学重心均有所改变,与此同时,教师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教学,将难以满足学生终身性发展需求。众所周知,初中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能力也存在个性化差异,这就会使课堂教学出现难以平衡的问题。简单来说,教师有必要调整传统的教学重心,及时找到并解决物理课堂中现存的问题,最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一、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物理课堂已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按照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标准,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增强物理课堂的创新性。在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物理概念,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可通过实验操作的细节化,增强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在初中物理教育改革中,教师应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独立思考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使其在反复思考和钻研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意识,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
二、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平均每周有两到三个课时,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学生的年龄阶段来看,学校的课时安排难以满足物理教学的需要,而且物理课程具有容量大、内容难度较高等特点,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并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造成教师教学进度缓慢,使本来就有限的课堂时间变得更加紧迫。课程内容难度大、课时少、教学进度缓慢等问题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另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许多教师在组织、安排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时,面对诸多不便与困难,往往会直接跳过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在课堂中缺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意识,就很难体现物理教学的综合性,也会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
(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抵触情绪有所加剧
初中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应侧重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物理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无论对哪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学生都会很难真正融入物理学习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如果持续下去,极易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和成绩,而且会加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反感心理。
(三)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与设备相对落后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不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还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然而,综观我国的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一些教师一味地以自身为主体,对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演示和操作,较少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手段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也很难适应当下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要求。同时,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学校物理实验室管理薄弱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这就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不良影响。
三、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方法探究
(一)创设多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物理观念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动力始终不足。教师应主动创新物理教学的形式,反思并弥补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让学生在情境中对问题展开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兴趣。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学生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的差异,首先保证学生彻底理解相关概念,再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
在创设问题情境前,教师应积极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兴趣点为问题情境的切入点,实现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物质的熔化条件”简单教学部分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分别承担操作、记录及读取和整理等任务,相互配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逐步指引学生:“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使用水浴法的原因又是什么?在该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些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后总结个人体验和收获。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和研究,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科学严谨的作风,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物质的熔化条件这部分知识,突出了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二)构建生活化物理模型,培養学生科学思维
物理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的思想对物理学本身乃至整个自然科学都有着非凡的贡献,很多意义非凡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定律是通过实验得以发现和推理的,如欧姆定律、相对论四定律。所以,教师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探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这样,通过探讨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和猜想,从而产生了参与其中的动力。虽然实验证实了部分学生的猜想是错误的,但也加深了学生对正确答案的印象,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严谨性,从而使其在今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学习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