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传统节日 开展班级活动

2021-08-26吴晓燕

求知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班级活动传统节日教学策略

吴晓燕

摘 要: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及表现形式,是华夏儿女寻求精神依托、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在学生德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日常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创新班级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传统节日;班级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83-02

引 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其蕴含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够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作为培养学生精神的主要阵地,学校在文明传承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学校日常教育尤其是班级活动中是当代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的。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传统节日的巨大意义,实现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爱国的种子[1]。

一、在诗词中寻找传统节日

中国诗词创作量和拥有量是让世人瞩目的。无论唐诗还是宋词都有着十分深厚的艺术文学功力和高超的学术造诣,其中描写节日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的诗词文学,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科学设置小组人数,然后给予他们10分钟的讨论时间,使其在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归纳出各个节日的诗词,然后两组进行互相提问,设计抢答环节,以个人抢答累积分数为标准来评选最佳个人奖,以小组所有成员累积分数为最佳小组奖的评选标准,同时让选手解释该诗词的意义及创作环境,使其理解诗人的创作心理,引发情感共鸣。

例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中秋佳节之际,本该合家团圆,诗人却漂泊异乡,抬头望着明月,似乎是与家人在共赏明月,反而更思念家人,表现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宋代词人辛弃疾则在《青玉案·元夕》中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寥寥数字将元宵佳节的热闹与城市的繁华描写得淋漓尽致。最让人口耳相传,感受到喜悦氛围的莫过于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仅讲述了春节人们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写出了人们迎接春节过程中的喜悦之情,还寄托了他们对来年新气象、新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班级活动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去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探究隐藏在节日背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诗词承载了太多的精神价值追求,是古人的精神写照。对于以节日为核心的诗词文化,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分享给学生,让他们能了解不同人的解读方式。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和评价,更详细地厘清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与传统节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诗词与节日融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词)人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炙热情感。这也是传统诗词依旧能够在今日盛行的原因之一,甚至一些西方国家的学生也崇尚学习中国古诗词。诗词与传统节日都是我国德育的载体。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班级活动可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以诗词联系传统节日的班级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明白,了解古诗词就是在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探究我们未来的精神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依靠简单的说教,教师应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增添德育载体,这樣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活动中寻找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具有很多文化习俗,探究这些习俗也是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方面。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根据班级活动特点和育人目标要求,选择某个节日作为活动开展的核心,即所有活动设计围绕一个节日展开。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时间节点,开展清明节习俗学习活动。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节日,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和放风筝。教师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在确保安全、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带学生在校园内开展踏青、蹴鞠、放风筝等活动,鼓励学生在节日里与家人一同去祭祖扫墓,缅怀先辈。这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文化,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增强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人文与自然的合体展现了古代对“天、地、人”三者和谐共生的人文自然观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讲究顺应天时地利、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也为学生思想升华奠定了基础[2]。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谨记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宣传内容,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致力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中,必须摈弃落后的风俗习惯,将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并发扬光大。对于传统节日,我们应怀着崇敬的心理去继承、发扬,但是传统节日产生于落后的社会生产时期,其中不乏封建迷信因素,如在春节当天不能扫地、倒垃圾,不能洗头,在整个正月期间忌讳说不祥之词,忌讳生病就医;在七月半(俗称鬼节)不能夜间出门等。这些都带有十分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剔除。我国已步入全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破除了很多“阴曹地府”“天宫”等迷信传言。孔子有言:“不语:怪、力、乱、神。”如果传统节日在人们的传承中没有去旧出新,保留这些糟粕,其吸引力会下降,必然走不长远。故而,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选择积极、健康、有益的节日习俗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要讲明那些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的不科学性,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包粽子、赛龙舟、做月饼、猜灯谜等节日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技艺后继有人,使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传统节日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班级活动传统节日教学策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班级活动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策略
创新班级活动形式聚力提升教学质量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