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21-08-26陈丽贞

求知导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陈丽贞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有误、忽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深入研读教材、强化互动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和设置生活情境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问题意识的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8-0075-02

引 言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探究、质疑和创新精神,再加上素质教育的广泛施行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施行,数学问题的来源和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现状

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能够辅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但是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

(一)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有误

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角色,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用僵化、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师忽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往往没有根据书本知识设计问题,只是注重解决课堂上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只讲解一种解题方法,忽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归纳和整理,导致学生思维单一,只会使用固定解题思路,从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逐步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角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改进教学模式。“一题多解”这一教学方法已逐步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和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性思维,与新课程改革中关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要求相契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1]这也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学理性依据。笔者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

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可参考和使用的材料是教材,其是进行其他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拓展的基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加以深入挖掘。为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回归教材,加强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研读,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教材中的例题,从而在教材例题与课外问题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实现将课内所学知识与技能向课外实践的有效迁移提供思路[2]。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由于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较为复杂,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做好教学设计环节,讲解多种问题的解决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对于教材选取的求智慧老人家的客厅面积的问题案例,一方面,将这一组合图形拆解成N个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小块图形,求取各小块图形面积之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采用增补法,将组合图形增补成一个规则的大图形,然后以大图形面积减去增补图形面积得出组合图形面积,实现“一题多解”。在对组合图形拆解成N个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小块图形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思考多种不同的拆解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从拆解法和增补法两个不同角度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改变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对数学问题的多样化解决,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3]。

例如,在教学“不规则石块体积的计算”一课时,笔者选择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笔者提前准备了玻璃容器、量杯、水和不规则石块,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采用先在玻璃容器中倒好水再放入石块,或者先将石块放入玻璃容器再加入漫过石块的水等不同方式求取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水没有漫过石块,体积的测量是否准确等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又如,在“常见几何图形”的复习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中将白纸剪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图形,并要求学生将剪成的图形对折至重合,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从而完成“对称”和不同几何图形等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这一师生互动过程一方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和提高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丰富教学手段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