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品润德,呵护幼儿成长
2021-08-26丁海燕
摘 要:幼儿的德育要从小抓起,教师既要利用好集体活动时间,对幼儿加强德育影响,又要在日常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的优秀事迹,将品德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利用正面引导,表扬鼓励等方法,促进幼儿正确思想的形成,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德育;幼儿教育;日常活动;判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89-02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若是受到良好的德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孩子将一生受用。因此,幼儿期既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又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将德育精髓寓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与幼儿互动指引幼儿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幼儿加强德育,提高幼儿的德育品质不但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对幼儿实施德育影响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幼儿是非判断能力
(一)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 信赖感”。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点是心理环境的创建。幼儿是敏感的,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否和善、是否友爱,是否真心对自己好,幼儿是能第一时间感觉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平时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冷暖,更要真心对待幼儿。当幼儿生病了,教师要及时递上热水缓解痛苦;当幼儿做了好事,教师要及时表扬;当幼儿改正了错误,不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教师要有所表示;当幼儿扶起摔跤的同伴,主动收拾整理玩具柜,对其他班级的教师也很有礼貌地问好时,教师要予以支持肯定。教师要做好幼儿精神上的导师,做幼儿的良师益友,引导幼儿向善。
(二)提高幼儿是非判断能力
一个明辨是非的幼儿遇事时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行为的对与错,知道能不能做,会有什么后果。幼儿若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就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减少矛盾冲突,并更好地化解矛盾。但是幼儿若是是非不分,就容易陷入“知错不改”的恶性循环,会逐渐成为他人眼中的“坏孩子”。
幼儿对于是非的判断经验,来自周围人对于是非的评判态度。教师是幼儿的精神导师,自从幼儿进入幼儿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幼儿产生极大影响。幼儿好模仿,教师在谈话的时候告诉幼儿不能打人,打人、抓人是不对的,幼儿就会形成既定概念——不能打人。他们在看到同伴打人时会主动向教师报告“某某打人了”,希望打人者得到教师的批评。当教师了解事实经过,公平公正地判断对错的时候,幼儿会有样学样,掌握是非判断经验,在今后遇到类似事情,会模仿性地评判。
幼儿的生活充满着生机,但由于幼儿是非判断能力不完善常常引发各种矛盾。很多幼儿间的冲突行为,是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逐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幼儿真正明白什么事情是对的,能做,什么事情是错的,不能做,一旦做了,就会伤害到他人。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教师的告知、教师对事情的评价与引导,能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是非观念。这样,幼儿就能利用掌握的是非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集体教育中加强引导,将德育精神渗透进教学活动
(一)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幼儿园教材中有许多德育故事,这些故事通过趣味性的情节引导幼儿学习保护自己,不伤害他人,让幼儿懂得要讲卫生、有礼貌,做文明小天使。比如,《橡皮膏小熊》通过讲述小熊贪玩让自己受伤的故事,教育幼儿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动作,不伤害他人,学会在游戏中保护自己的方法。又如《三只蝴蝶》讲了三只蝴蝶避雨时不离不弃,相互关爱的故事,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同时可以深切感受到友情的力量,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面对困难,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大班德育故事《诚实的花朵》则告诉幼儿不能撒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一些音乐活动中也含有德育因素。比如,《勤劳人与懒惰人》,通过活泼欢快的旋律、幽默风趣的歌词,让幼儿边唱边感受勤劳人与懒惰人的不同,教育幼儿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学习用劳动创造财富。又如《小乌鸦爱妈妈》教育幼儿学会感恩父母,懂得付出。在《大红绸子舞起来》教学中,幼儿边唱边舞,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教育幼儿爱民族、爱国家。每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首优美的歌曲都蕴含着德育之花,教师要精心挖掘德育精髓,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影响,走上正确的康庄大道。
(二)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教师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用活动促幼儿思想进步,促幼儿德育发展。比如,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上,教师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防治水污染”“保护家乡环境,从我做起”“我是中国人,爱集体、爱祖国”“少年强则国强”等教育幼儿爱国家,有国才有家;爱环境,环境好,身体才更好;爱集体,有集体才有归宿,初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推动幼儿德育的发展。
在班上,教师着重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开展“谁对谁不对”“好朋友应该如何相处”“你会说礼貌用语了吗”“我是班级小主人”“玩具撒了该怎么办”“玩大型玩具应该注意什么”“不做橡皮膏小熊”“有困难大家帮”等主题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德育主题,引导幼儿学习利用已有经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与同伴相处,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让幼儿在谈谈、说说、做做中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动耳,加强幼儿感官刺激,使幼儿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三、注重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利用幼儿的求知欲,注重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使他们在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寓德育于幼儿日常生活中
幼儿的良好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在于日常的积累。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利用提醒、指导等方法,让幼儿懂得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比如,早晨来园,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早;比如,排队做操,发现有拖拉现象的,教师要及时指出,使其認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重新站好队伍;比如,发现有幼儿乱摘花花草草,教师要及时制止,并教育幼儿“花儿好看我不摘”;比如,下雨后幼儿看见蚯蚓出现在水泥操场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蚯蚓放回泥土里,不让蚯蚓晒死,学习拯救蚯蚓,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利用晨间谈话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每天早操后,教师要组织晨间谈话,就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与行为上的纠正。比如,晨间活动时,教师发现琪琪抢玩具了,教师针对琪琪的事情,让大家展开讨论“抢玩具对不对”“想玩他人的玩具,应该用什么礼貌语言”,幼儿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可以有礼貌地向他人借玩具,如“可以把玩具借给我玩一会儿吗”“我们可以交换玩具玩吗”……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使幼儿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减少了班级矛盾的发生。
(三)在情感体验中提升道德品质
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让幼儿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比如,佳佳生病了,很久了都没来上课,教师发动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同伴。有的幼儿主动给佳佳打电话,联络感情,使佳佳在家也能感受到同伴的温暖。离佳佳家近的幼儿则利用双休日去看望佳佳,陪佳佳说说话,与佳佳做游戏。当佳佳病好来园时,佳佳对大伙说:“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我的病全好了,谢谢大家。”佳佳接着说:“以后谁有困难,我也会尽力帮助他。”教师笑着说:“对啊,好朋友之间就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希望大家友好相处,快乐长大。”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亲情、友情,学习珍惜情感,促使幼儿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关注家庭中的德育,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幼儿德育水平
家长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有力的支持者,教师要利用好家长的力量,和家长一起帮助幼儿改掉坏习惯,让幼儿的思想与行为与社会要求一致,符合社会需求。
有的幼儿在园时有礼貌、讲卫生,行为举止有度,但是一到家里,刁蛮任性,乱丢垃圾,就像变了一个人。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要求幼儿在园在家一个样,在园有礼貌,在家也要做一个文明人;在园自己吃饭,自己收拾整理碗筷,在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当然,做父母的也不能溺爱孩子,用家庭规则约束孩子,使其改掉不良习惯。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要一致,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要求幼儿改正。只有家园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总之,在幼儿园德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利用日常的具体事例让幼儿提高认知水平,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开展多种德育主题活动,让德育渗透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燕.创新教育方式,高效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70.
[2]江 菊.幼儿园德育在游戏活动中的渗透[J].新智慧,2020(16):52.
作者简介:丁海燕(1983— ),女,江苏海安人, 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园长,研究方向:幼儿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