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体育类在线课程建设研究
2021-08-26张力
张力
摘 要:后疫情时期,高校体育类课程的在线资源建设,是疫情防控常态化随时切换线上教学的必要保障,是满足学生对多类型体育专项课程需求的必要手段,是多渠道拓展学生体育视野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体育课程资源的必然趋势。在调研国内主流在线课程开放平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以学生成功获取学习成果为目标,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制定个性化学习要求和评价等级。将成果导向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主要路径包括:确定清晰学习成果目标、遵循体育课程属性优化设计课程的内容、分类有序构建在线课程体系、设计混合式学习的目标达成途径、丰富在线课程的授课场景与特色、提升课程技术含量、打造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 键 词:体育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导向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3-0106-06
Abstract: Under the post epidemic era, the onlin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t college is a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switching online teaching at any time under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a necessary mean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for various types of sports special courses, as well as an effective way to expand students' sports vision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long with an inevitable trend to optimiz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open platform of mainstream online cours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eaching reform mod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which aims at students'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learning results and designs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develops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main ways to integrate OBE concept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clude: determining clear learning achievement objectives, following the attribut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content, constructing classified and orderly online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ing way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blended learning, enriching the teaching scen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curriculum,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curriculum, and building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onlin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teaching reform;concept of OBE
習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体育工作做出一系列批示、讲话,成为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1]。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其中,体育素质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备素质之一[2]。深化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把体育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体育课程建设上,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体育课程信息化。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为达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效果,提升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柔性化,各地持续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下能随时切换进行在线教学[3]。然而,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在线资源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也难以适应后疫情时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尤其是在线课程能否实现理想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探讨将成果导向理念融入体育类在线资源课程建设具有必要性。
1 高校体育类在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随时切换线上教学的必要保障
在疫情防控下,线上课程有效辅助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后疫情时期,高校体育类课程在线資源建设要成为随时切换线上教学的必要保障。首先是切换线上课程,需要有充足的体育类在线资源课程供学生选择。其次,除了提供体育类在线视频课程以外,学生需要通过线上平台与教师互动,例如,打卡跑步、练习体育动作、动作视频的上传,教师点评,学生分组交流练习心得等方式达到听课不停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体育类课程具有操作性、反复训练性、场景模拟性等独有的特点,体育类在线资源共享建设需要满足学生对反复练习、场景练习、操作训练的针对性指导。
1.2 满足学生对各类型体育专项课程需求的必要手段
在实践中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后,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向“互联网+”的创新教学模式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对多类型体育专项课程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师资或者设备条件有限,开设体育类课程的门类有限。例如,有的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开设游泳、滑冰、高尔夫等体育课程,这与学生对多类型体育专项课程的学习渴望形成矛盾。开展体育类课程在线资源共享模式建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4],一方面通过资源共享缓解了高校体育师资和设备资源的限制,另一方面通过模式创新拓展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技能的渠道。
1.3 多渠道拓展学生体育视野的有效途径
有效共享在线教育资源,可以为体育教育的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提供助力,学校可以在课堂上对技术动作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有关知识,而学生在复习以及预习时,可以选择专项VR以及有关APP学习。在线资源共享模式有助于多渠道拓展学生体育视野,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体育论坛等及时更新体育新闻、明星消息、焦点事件以及其他有关于体育的知识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宣传有关于体育的内容,以转发以及点赞等方式扩大体育教育的影响力,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了解体育赛事的机会,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欣赏比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培养并加强学生的体育精神。学校还可基于互联网组织与体育相关知识的比赛,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答题,从而在有效传播体育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持续宣传体育相关知识,使终身体育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
1.4 优化体育课程资源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走向在线资源共享模式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是体育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体育教育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信息共享不仅仅是在校内,还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甚至是国际学校之间,各学校都有自身的金牌课程或是优秀教师,通过大学体育教学的信息共享,优秀的体育师资不仅指导本校学生,还可以惠及全国高校,大大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在线资源共享模式还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更好发现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特点,发现大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改变,使得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更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高校体育类在线课程建设的现状
MOOC时代到来,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焦点。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探索在线体育教育成为了教育界重要的问题[5]。2020年10月29日教育部公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拟认定3 560门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 464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体育类课程入选标志着体育类课程的金课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体育舞蹈、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心理学、运动疗法、浪尖上的海洋体育——海岛野外生存、运动训练学等7门体育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标志着体育类课程在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学堂在线、超星慕课、网易公开课、腾讯精品课平台等7个国内主流在线课程开放平台的体育课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我国高校体育类在线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还处于积极发展阶段[4],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数量和比例较少
经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各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开设体育类课程的比例不超过5%。选取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6个共享教学资源平台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情况如下:(1)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该平台影响力最为广泛,建设课程的学科门类覆盖齐全,课程总数7 601门,体育类课程303门,占比3.99%;旗下专栏国家精品课程791门,体育类课程26门,占比3.29%,这些体育课程有: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学论、击剑入门、田径、运动生物力学、智能体育概论、运动员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24式太极拳、科学健身法缠丝健身功、体育产业价值工程、体育综合英语、体育舞蹈、大学足球、三人制篮球、跆拳道初级教程、棒球、羽毛球、乒乓球、基础气排球等。(2)学堂在线,重点建设高等教育课程资源的平台,课程总数3 296门,其中体育相关课程113门,占比3.43%,包括有公共体育课程和专业体育课程,例如运动心理学、运动与健康、运动训练学。(3)超星慕课,属于课程资源最具有优势的平台之一,课程总数17 211门,其中体育相关课程192门,占比1.12%,典型课程有体育概论、健美操、足球、网球、游泳、乒乓球,旗下的超星尔雅是超星公司着力打造的通识教育品牌,拥有综合素养、通用能力、成长基础、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考研辅导6大门类,但并未见体育类相关课程。(4)网易公开课,属于综合性资源平台,集成各类教育课程、培训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课程总数14 220门,其中体育相关课程153门,占比1.07%,开设体育课程并不集中于高校体育课程,而是兼有体育素质、体育文化等其他兴趣类、科普类课程。典型课程包括乒乓球运动的健康机制、足球历史与文化、羽毛球运动的健康机制等。(5)好大学在线,是国内几十所高水平大学自愿组建的开放式合作教育平台,提供优质课程教学、第二专业系列课程教学、高端培训系列课程,目前处于建设初期,课程总数2 017门,其中体育相关课程14门,占比0.69%,建设目的是实现高水平大学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及学分互认。(6)腾讯课堂(认证课程),是腾讯为职场技能提升开设的专门平台,主要包括各类IT职业技能、实用英语、文艺修养等课程,课程总数432门,目前还没有体育相关课程。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体育类课程建设在各类平台中还处于积极发展的初级阶段,较常用的在线资源课程平台中体育课程数量较少,且占比较少,其中,专业体育课程多于公共体育课程,缺少简单入门级的体育通识课。学生广为喜爱的体育类课程还有相当多没有进行在线资源建设,例如,各种类型的游泳课、田径项目、台球、马术、高尔夫、垒球、跆拳道等课程。
2.2 分类不够清晰
几乎全部在线资源课程平台的二级栏目都没有体现体育课程,调查显示爱课程网的课程栏目最为全面,其课程栏目主要包括哲学、医药、艺术、外语、经管、计算机、农业、园艺、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心理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大学先修课、创新创业,没有体育课程这一类别。而学堂在线、网易公开课分别把体育类课程归纳在其他门类里。由此可见,体育类课程在线资源的建设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因此各资源平台的一级目录里并未设立体育课程栏目,这一点不利于学生查找体育课程。
2.3 访问量不足
在评价衡量课程关注度与受欢迎程度时,一般会将学习人数、访问人数等作为主要指标。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选择体育概论、体育舞蹈、大学体育—游泳、大学体育(二)、田径、大学体育—乒乓球、体操运动、羽毛球运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较为热门的7门体育课程,统计得到平均学习人数为4 427人次;选择经管理工文法学科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科举与唐诗、管理概论、财务分析与决策、模拟电子技术、分子生物学、公司法7门课程,统计得到平均学习人数为114 163人次,远高于体育类课程的平均学习人次。
在学堂在线平台上,选择乒乓球入门与提高、网球技术动作入门、排球、太极拳推手、速滑基础理论与训练、武术、游泳7门具有通识性的体育类课程,平均学习人数为10 807人次;从经管理工文法选择C++程序语言设计基础、生活英语进阶、公共管理学、财务分析与决策、汽车理论、电路原理、法学高级入门7门课程,统计得到平均学习人数为274 011人次,仍然远高于体育类课程的平均学习人次。
2.4 教学方法较单一
大部分在线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讲座为主,以大量文档、幻灯片为主要授课形式,有的课程甚至没有视频,只有文档。教学设备不足,演示效果不佳,缺少真实场景的教学环境。体育类课程更容易比其他专业课程形成互动,然而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互动效果。
2.5 评价方式欠多元
目前的在线教学资源课程对于学习产出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在线作业、在线试卷、在线答疑等环节来体现。学习产出可以理解为在完成課程的学习后,可获取的产出,如羽毛球课程,学生学习视频,但无法衡量学生掌握羽毛球课程的素养、技能的程度[6]。就目前来讲,我国在衡量在线课程效果时采用的方法还比较单一,需要针对学习产出,结合信息技术优势,建立集自评、互评以及系统评价等于一体,全方位、多元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7]。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体育类课程的在线资源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大批量的体育课程尚未建设,有少部分课程上线,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在线资源的需求。
3 高校体育类在线课程建设的路径
2013年6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引导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OBE强调4个方面,分别是学生的成果、让学生取得成果的原因、帮助学生取得成果的途径、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随着教育部对本科教学的审核评估的开展,OBE教学理念被各学科课程所重视,一批体育学科的学者开始研究OBE教学理念与体育课程的融合[8-9]。
因材施教是OBE模式的核心,要求学校要结合个体实际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手段,从而尽可能提高所有学生的体育能力,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OBE模式希望可以培养学生“乐学”的精神与“会学”的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学会”的目的,其关注的并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的内容,而是学生在未来可以应用的内容,希望培养学生科学的运动习惯。除此之外,该模式对学习的过程并不过于关注,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学会的内容。比如对于篮球课程来讲,OBE模式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技战术能力以及培养的运动习惯,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身体素质。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引,深入探索以体育在线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的“课内外有机结合,校内外有机结合”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打造优质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的普遍现象[10]。
OBE教育模式的核心包括持续改进、结果导向与人本观念。因此,OBE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其次确定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策略,最后要对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形成“定义学习成果目标—创设学习目标达成途径—评估学习成效产出”的可持续闭环[11]。
3.1 确定清晰学习成果目标
大多数体育课程的学生基础不同,对课程技术的领悟能力不一样。所以调整体育教学的期望、改革教学目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的目的并非使学生获得求生或是某种体育技能,而是希望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与激发,从而使终身教育这一理念扎根学生的心中。学校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通过分解确立若干具体的小目标,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教学手段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改革,根据OBE模式的核心原则,教师应以终身体育为目的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接受体育运动,并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因此,应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设计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具等,让学生对项目有感官认识,之后进行实战演习,按照掌握技能高低分为几个组,由不同教师分别负责各组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个体的教学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提高教学的成效与质量[12]。
3.2 遵循体育课程属性优化设计课程的内容
公共体育课程的属性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OBE理念下,体育课程的内容设计需要牢牢把握以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的逻辑主线,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精选、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是梳理学生体育强国的理想信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政元素。中国是体育大国,正在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肩负着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历史使命。其次是梳理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自信,不论哪一类体育项目,都有运动的文化与传承。体育文化蕴含在中华文明中传承至今,课程内容中要有表述。再次是随着科技发展,持续更新、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后,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意识塑造的内容,例如树立学生遵守体育规则的意识、培养坚持拼搏的意志品质等。
3.3 构建分类有序的在线课程体系
调查发现各在线资源平台的课程有明显同质化问题,相同或是相近名称的课程较多,但所属院校、主讲教师不同。相同的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不过如选择过多,便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茫然的感受。大部分在线资源课程平台还没有单独区分体育类课程,更加缺少对体育类课程的类别梳理。因此,建设在线资源共享课程需要以构建分类有序的高校体育类课程体系为起点,制定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起点建设中融入OBE理念,让学生能够在课程选择阶段识别学习产出的级别。
根据体育类课程门类多、科目多、级别多的特点,应当构建分级分类课程教学体系,把体育健身、体育健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类课程区别开,把初级、中级、高级课程区分开,把体育专业与体育素养课程区分开。各网络平台设置专门的课程归属栏目,把体育课程按类按级归属进去。在线教育、体育协会以及高等院校等应科学规划在线课程,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明确课程标准,从而实现在线课程健康发展。
3.4 设计混合式学习的目标达成途径
由于当前的在线资源形式对于体育类课程的适宜性不强,影响在线课程的质量。体育类课程具有操作性、反复训练性、场景模拟性等独有的特点,所以在在线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混合模式,也就是以SPOC以及慕课等为基础[13],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工具,建立集课堂教学与在线课程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时间的在线学习任务。体育课程建设融合式一流课程,要同时具备线上和线下条件,以线下条件选取场景,以线上条件模拟场景。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传授动作技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过线下教学却不存在这一问题,所以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应灵活运用在线与面授两种方式。第一,应建设在线助教队伍,为各高校体育教师的跨学校授课提供支持。第二,应科学设计学习模式,充分发挥线上教育与面授两种方式的优势,在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手段的同时,使教学质量也得到全面的提高。我国应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深入研究体育在线学习模式,比如应探索视频清晰度的调整、板面的转换等功能,使学生无需过于依赖笔记本或是台式电脑,而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体育课程,有效发挥移动终端的优势。
OBE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借助线下指导,发挥教师当面指导的优势。例如,乒乓球课程,学生对于乒乓球的发球、接球、击球动作的学习,主要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得到前期预习,带着问题到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练习,既节约了课上基础部分的练习,又让课堂的内容得以延伸,教师也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获知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困惑度。因此,融合式课程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大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学生把基础内容在课前完成,课上达到质的提升,课后实现质的飞跃,融合式教学模式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模式[14]。
3.5 丰富在线课程的授课场景与特色
由于采取线上学习的方式,体育课程的体验性大大削弱,所以为更有效培养学生体育课程的兴趣,增强体验感,在线体育课程需要加强场景的变换,创设多种情景。这种场景既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虚拟的。场景的设置同样需要考虑课程的特色,应积极创新改革课程的设置方式,使学生的专业发展与体育发展可以协调统一,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從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农林类院校可以探索实现野外竞技类体育课程,科技类院校可以探索体育科技类课程,发挥学校优势特长办好特色体育课程并实现在线资源的开放共享,正是优势资源惠及全面的体现,也是在线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初衷。再比如北京大学提出终身体育教育这一体育教学理念,厦门大学探索出开放式的体育教育体系,这些都说明探索特色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3.6 提升在线课程的技术含量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课程的画质、镜头切换、动画制作等要求也不断提高,在线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新型技术的添加会使课程增色不少。如在讲解运动动作时,通过使用3D动画技术进行动作分解,使用AR技术让学生体验三维立体世界。观察著名运动员的动作,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讲解更为生动有趣且富有效果。当然,教育视频的制作到上传,全程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包括体育设施、运动场馆、摄影器材、访问平台以及网络存储等,也需要大量的软件资源,包括教练员、技术人员以及摄影师等,而各高等院校的资源是有限的,独立负责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会造成过高的成本,而且会因为人员、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资源的不足而降低在线体育课程的教育效果,无法保证教育的质量,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较多成本。因此,高等院校应积极与其他组织开展合作,如多媒体平台、网站以及体育组织等通过合作明确彼此的权责,发挥彼此优势,形成多赢的局面。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和其他组织的合作对于在线体育课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7 打造多元化评价体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教学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呈现出动态分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各放异彩的局面。科学地通过网络工具更新和传播与体育课程相关的技术、知识以及新闻等,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引发学习参与的兴趣,是成果产出教学模式的保障[11]。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在情感体验、组织管理、方法内容以及教学场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也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不同。为确保翻转课堂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成效,教师应打破传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健康为主线,创设更多运动体验的环节,不过也要在教育过程中落实安全防范工作,避免由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而危害学生的安全[15]。
OBE模式的应用要求学校应创新和改革评价的方法、内容与主体。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对象并不仅局限于教师、学生自身,小组其他成员以及教师均是多元评价体系内的评价主体,各评价主体的评分应以相应的权重进行综合,从而确定最终的评分。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多元评价体系下考核的重点依旧是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过关注的重点并非技能与知识水平,而是技能与知识的提高程度。再次,评价方式多元化,是指要综合终结性和形成性两项评价内容,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学生的态度、技能与认知情况,后者主要包括学生完成拓展任务、课堂表现以及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情况。最后,评价维度多元化。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在线学习与测试结果等均会影响到最终的综合评价成绩。所以多元评价体系可以有机融合微观与宏观、线上线下、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以及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可以获得更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更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近年来,我国对体育教育工作极为重视,教育部要求应对教学形态进行重构,在合理范围内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抓住信息时代为教学工作创造的有利条件,通过变轨超车全面提高我国教育质量。随着AI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化时代已然到来,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在线资源,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既要做好在线课程资源的利用者,也要做好在线课程的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楼俊超,徐献杰. 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J]. 体育学刊,2019,26(3):1-7.
[2] 俞海洛,方慧,刘洋,等.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20,27(5):76-81.
[3] 胡启林,丁小博,陈莉,等. COVID-19疫情下线上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6):48-59.
[4] 肖爾盾.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23-129.
[5] 雷敏.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 体育学刊,2017,24(3):101-105.
[6] 陈传浈,周威. 大学羽毛球“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体育学刊,2017,24(5):98-101.
[7] 嵇恺. 基于OBE理念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分析——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J]. 湖北体育科技,2019,38(8):744-747.
[8] 姜波. 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35-37.
[9] 胡永红,吴邵兰,黄春神. 基于OBE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微——以韶关学院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2018,39(5):33-36.
[10] 肖尔盾.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17,369(10):123-129.
[11] 荆雯,李洋,刘元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泛在化新型体育学习模式研究[J]. 体育学刊,2019,26(1):120-124.
[12] 张萍,黄志剑. 终身体育的理想与现实:大学校友的身体活动变化与体育课程回顾性评价的关系[J]. 体育学刊,2021,27(4):105-110.
[13] 赵红,张童. MOOC时代下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125-126,128.
[14] 吴昊. 小学体育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思考[J]. 新智慧,2021(4):19-20.
[15] 张文才,何敏学. O2O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本质与模式建构[J]. 教学与管理,2020(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