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三层学习目标 引领高中物理教学方向
2021-08-26黄玉玲王美莲
黄玉玲 王美莲
摘 要:随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实施,教师应通过细化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提出以“三层目标”为依据的目标导学模式,引领教学方向,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三层目标导学的方法,提高教学目标的外显性、可操作性,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三层目标;教学方向;物理课堂;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6-0049-02
引 言
《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能力》一书中提到,根据思维导学的整体思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设计能够说得清、看得见、摸得着,又有层次的三层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实现差异化教学。目前,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正在开展以“目标引领,工具探路”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学校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要以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设计明确的三层学习目标,细化学生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学习目标,逐层递进,落实各目标的达成,实现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学校教学改革方案提出的要求,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设计三层目标的作用、包含的体系、设计原则与实施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引领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向。
“目标导学”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它借鉴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一种以目标导学为核心和主线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和分析学情,将以往的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并将学习目标进一步细化为三层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教材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以目标引领教学方向,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一、三层目标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层目标导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学习目标细化分层,让教学对学生可见,让学习对教师可见。将学习目标划分为三层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和挑战性目标,在知识难度层面上体现了所学知识的递进关系,同时能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层面上提出更细化的要求,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及把握教学方向,以学定教,实现教学目标。首先,采用三层目标导学可以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可以根据三层学习目标规范自己的学习模式,并通过教师指导,实现对点训练,表达自己的疑惑或收获,从而在课堂上提出更多问题,掌握更多新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三层目标导学可以激励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主动学习,提升师生、生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学习中寻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互相学习、分层教学。
二、三层目标导学体系
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认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与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编排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基础知识、重难点、关键问题的基础上,遵循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分层落实目标,力争人人达标。教师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在知识难度上逐次加深、巩固、达标。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课程上的安排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炼学科的育人价值,注重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和选择性[1]。教师在设计三层学习目标时,应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从所教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着手,将学习目标细致划分为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和挑战性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為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物理课程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基础性目标属于识记和初步理解的初级层次目标,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在设计基础性目标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水平1和水平2的要求为依据,结合章节内容包含的概念、公式、定律及各节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学情出发,从大单元整体备课到各小节基础知识点的研究,合理把握基础性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准确表述和熟记基础物理概念、定理、定律,使基础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
(二)拓展性目标
拓展性目标属于应用和分析层次的目标,要求80%以上的学生实现。在设计拓展性目标时,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划分的学业水平3和学生水平4的要求,在目标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从物理观念上要求学生清晰、准确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模型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应能通过实验现象发现规律,形成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挑战性目标
挑战性目标属于评价和创造、创新层次的目标,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前面两个目标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达成更高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这层目标时,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划分的学业水平5的要求,使学生将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和过程成转换成物理模型,能清晰、规范、准确地进行分析和推理,能在探究实验中完整、规范地完成科学探究报告。
三、三层目标的设计原则
(一)落实物理学科素养,循序渐进,体现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物理课程设计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分层目标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学业要求,同时应体现学科基础性要求、选择性要求和时代发展要求。分层目标设计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在基础性、拓展性和挑战性上呈现出梯度状,将基础的概念、定律、公式准确表述和书写出来。将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规律、方法及后续学习涉及的知识点列为基础性目标;将核心内容、重点概念、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列为拓展性目标;将本节课难度相对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设置为挑战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明确导向,规范务实,注重课堂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物理学科课程设计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发展需要,也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求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针对基础性、拓展性和挑战性的分层设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逐层递进,逐步落实,最终达成目标。在教学一些物理概念、公式、定律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能准确表述概念,准确书写公式,列出原理表达式,并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让学生真正融入学习中。教师还应设计课堂对点训练,使学生在练习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物理学习自信心。
(三)符合学情,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细化学习任务,重视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时,物理教师要结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各个活动中,不能仅以知识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还应注重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设计三层目标时,教师要研究整个章节包含的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单元备课,进一步细化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对物理概念、知识点进行联系和迁移。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掌握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系统地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学会反思和迁移,从而理解章节概念、定律和定理之间的联系,学会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構建物理模型,以及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三层目标导学的实施
学习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引领着各教学环节的方向,也是教学评价的落脚点[2]。
首先,自主导学阶段,教师应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要求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中的概念,引导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法指导、实验演示或实验模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其次,训练阶段,教师应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确保学生在交流、讨论、练习中加深对概念、定理、定律的理解,提升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再次,诊断评价阶段,学生通过基础练习、自查或小组互助,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对点练习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最后,纠错改正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落实学习目标。
为了更好地完善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避免盲目性与杂乱性,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引入三层目标,细化分解学习任务,逐层递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构建高效课堂,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目标能为教和学提供引领方向,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指挥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学校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和《课程标准》,设计明确的、可操作的三层学习目标,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在目标的引领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三层学习目标的引领的教学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边少华.目标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23):22-24.
作者简介:黄玉玲(1984.3—),女,广西田东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2019年在烟台市优质课评选中获优质课奖。
王美莲(1983.3—),女,广西田东人,本科学历,曾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荣获灵川县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桂林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