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的教学策略

2021-08-26徐林旺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渔港牧羊气候

徐林旺

[摘 要] 分析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就是从地图、图表地理材料中获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综合等思维过程,获得地理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自然奥秘(原因)的必要认知过程。在这个分析过程中,学生学会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形成全球视野、环境意识,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观察事物和认识问题的思维能力。文章从地理位置、分布形状、不同季节在纬度(南北)和海陆(东西)方向的变化以及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来探讨分析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教学策略

一、以地理位置为切入点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现代化的牧场”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特点,探究自然原因。

(一)出示澳大利亚牧羊、小麦带与降水的分布图

通过读图,认识澳大利亚牧羊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思考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

1.读图,描述澳大利亚牧羊业的总体分布特征。

2.探究,寻找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分布规律。

3.思考澳大利亚牧羊业分布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规律(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分布呈现出带状分布特征。对于带状分布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要从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范圍,即东南西北的界限,相对其他地理事物的方位及大致的面积来描述。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能较准确地描述出来:澳大利亚牧羊业在南纬20°~40°的大陆东中部、西部,大致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由大陆边缘向大陆内部分别是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粗放牧羊带。

(二)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图、澳大利亚地形图、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澳大利亚牧羊带与降水分布图

通过认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降水量分布,分析澳大利亚牧羊业分布规律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的逻辑关系,认识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分布规律是影响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的决定因素。

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认识(描述)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

2.分析,寻找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与澳大利亚气候类型、降水量分布之间的关系。

3.运用,如果你在澳大利亚投资建设牧场,会选择在什么地方?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认识:

1.澳大利亚经纬度位置:经度(110°E~155°E)、纬度(10°S~40°S);南回归线横穿中部。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相对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决定了澳大利亚所处热量带,气候类型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2.澳大利亚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西部高原面积广大,东部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中部以平原为主。大陆三大地形区呈南北纵列分布。地形影响了降水量的分布。

引导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分析得出结论:

1.影响澳大利亚牧羊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分布受地形、气候(降水)等自然因素分布规律的影响;澳大利亚畜牧业集中在中部、西部的草原上,规模大。

2.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呈区域性带状规律分布主要是受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分析地理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类活动,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在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变化。

例如,比较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相同点、不同点)。

小组合作探究:

1.从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切入来分析比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观察地理事物的组织分布方式 (分布区的形态南北、东西的延展面积、形状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1.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相同点:都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西部濒临海洋;大陆西岸。

2.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不同点: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气候自西向东延伸至内陆,面积大;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展,狭长,接近赤道,面积小,分布在沿海。

二、以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为切入点分析分布规律

(一)点状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分析

点状地理事物是指地理事物分布图上标定的以离散的点表示的地理事物,如绿洲、聚落(城市、乡村)、矿产资源等。

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观察总体分布内容是否均匀,哪里密集,哪里稀疏;密集、稀疏、最集中的分布地点在哪里(空间位置)或数量,沿什么线分布;分析这样点状分布组成的形状背后隐藏了怎样的规律。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耕海牧渔”一课,分析日本渔港的分布特点,探究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

1.出示日本渔港分布图。通过读图,认识日本渔港众多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

(1)读图,描述日本渔港的分布特征。

(2)分析日本渔港呈现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与哪些因素有关)。

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点主要是以总体数量,以及空间延展(走向、流向)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得出日本渔港的分布特征:日本渔港众多,分布在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四岛的沿海地区,沿海岸线分布。

2.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通过认识日本地理位置,分析日本渔港分布特点的原因(与地理位置的内在逻辑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描述日本地理位置。

(2)分析渔港分布特点与日本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的特点:

(1)日本地处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东部和南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濒临日本海和东海。

(2)日本渔港与地理位置的逻辑关系:

[地理位置:日本地处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四面环海的岛国] [地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渔港众多,沿海分布] [沿海地区渔业发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日本渔港分布规律原因)结论:

(1)受纬度位置(热量带)的影响:地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

(2)受海陆位置(四面临海的岛国)的影响: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

(二)线状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分析

线状地理事物是指地理事物分布图上用线状符号来表示的地理事物,如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在读图时,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沿途的变化和走向。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分析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走向、延伸方向,彎曲状况。二是分析多条线的分布规律:了解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找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里;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找出疏密分布位置;观察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观察凹凸变化的情况等。

阅读年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切入,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并规范表述。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分析

面状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因素等方面分析,如气候类型分布、农作物分布等。

三、以地理事物不同季节在纬度(南北)、海陆(东西)方向的变化来分析分布规律

人们描述气候时通常关注的是一年中气温和降水在数量方面的变化规律特点,以及降水与热量的相互配合关系。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在分析气候的季节变化分布规律时,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为三个步骤展开。

一是分析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读夏季、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观察气温在纬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观察等温线在海陆(东西)方向的走向变化。

二是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读夏季、冬季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观察降水在纬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观察等降水量线在海陆(东西)方向的走向变化。

三是综合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的配合关系,归纳出气候类型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气候分布规律呈现出地带性规律: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不同纬度的区域所处的热量带不同。比如,同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北部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形成温带气候;南端低纬度的华南地区,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对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海陆位置、地形等影响,同为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的我国华中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但大陆西岸的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因高海拔,形成高寒气候特征,同纬度的三个区域差异明显。纬度(热量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四、分析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的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重分析综合思维引导,促进深度理解学习。在分析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时要求运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按照认知逻辑,注意事物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思维与表达的逻辑层次严谨性,地理术语运用的规范性。分析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属性分解开来加以考察;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属性合为一体,进行总体考察;可以先分析后综合,也可以先综合后分析。通过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状况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事物分布和演变规律,综合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和区域特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系统、全面地看问题。

二是注重分析关键要素引导,促进事物本质认知。影响事物特征有多种因素,对事物特征产生主要影响的就是关键因素。分析认知事物,综合归纳事物的整体特征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各要素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很多,但气候是关键因素,所以在分析农作物区域分布规律时,就要以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切入点,分析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三是运用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方式。在分析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学教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认知事物的一般逻辑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地图和图表,获取有效信息来分析地理事物,得出结论。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助交流,获得他人认知思维的启发,来完成学习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由学生参与,规律由学生发现,疑难由学生探究,结论由学生归纳。这种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地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历史与社会(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和独立自主的思维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牛学文,向佐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渔港牧羊气候
苏武牧羊
Chapter 3 Back to the village 第三回 重回村庄
渔港
开渔后的博贺渔港总是忙碌而又充满生机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相聚在王浩儿渔港
静静的渔港 远航的风帆
牧羊少年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