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画融合:促进幼儿表现力的协调发展

2021-08-26夏彩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摘 要]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都是通过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接触周围的世界,并且与人交流。因此,诗歌中独特的画面感,为幼儿的能力发展、素养提升,提供了鲜活的资源。幼儿教育可以充分运用诗歌与绘画的融合,有目的、有规划地开展活动,将幼儿的全部身心都浸润在诗情画意之中,从中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在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中,提升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诗画融合;幼儿教育;表现能力

幼儿表现力的发展是综合性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幼儿需要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历练、呈现和表达,以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感知与体验,借以提升外显的表现力。对于幼儿来说,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都是通过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接触世界、与人交流的。因此,诗歌有种独特的画面感,为幼儿的能力发展、素养提升,提供了鲜活的资源。幼儿教育可以充分运用诗歌与绘画的融合,有目的、有规划地开展活动,将幼儿的全部身心都浸润在诗情画意之中,从中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在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中,提升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借助诗画融合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室是幼儿学习、一日生活的场所,也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地方。很多时候,教室环境对于幼儿品性的形成、生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教室的布置与诗画融合的理念联结起来,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或编创一些朗朗上口且契合幼儿理解的儿童诗歌,将这些内容作为装饰材料,對教室环境进行布置。诗歌与画面巧妙融合,不仅美化了教室,营造了浓郁的氛围,还便于幼儿快速理解,更丰富了幼儿的阅读资源。比如,在教室的一角,我们开辟了“趣味科学园地”的角落,很多幼儿对动物的“脚”很感兴趣,为了呵护幼儿这种探究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师可组织幼儿共同收集与整理各种动物的相关资料。一到课余时间,幼儿就争先恐后地阅读、观察,有的幼儿还根据资料中的图片和内容,绘制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脚。为了帮助幼儿辨识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教师不仅张贴了不同动物的脚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资料,还组织幼儿一起模仿它们走路的样子。比如,小狗常常是蹦蹦跳跳地走路,鸭子走路的时候摇摇摆摆,鸡宝宝在走路的时候总是叽叽叽地叫,猫儿走路显得尤其轻快,而大熊走起路来显得笨重了很多。读着介绍、观察着画面,又有动态的模仿,幼儿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些动物。这时候,诗画融合的时机就已经成熟,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编创儿歌:“小动物,脚可爱,各种姿势走起来;鸡鸭大熊和老猫,走走停停真愉快。”

这样的方式融合了幼儿的理解、观察、创新等,有效地形成了认知上的积极体验,让幼儿在创新表达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验,更好地推动了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借助诗画融合提升幼儿的内在认知能力

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一直都倡导“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即教师之教与儿童之学应该是保持高度统一,并要借助幼儿实实在在的体验来感受。正所谓“智慧源于指尖”,幼儿教育需要为每个幼儿搭建多维度、丰富的活动平台。

有的实践过程较为复杂,幼儿难以理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实践和参与,教师可组织幼儿以诗画融合的方式进行创编和绘制。比如,在指导幼儿进行“翻绳”游戏时,由于部分幼儿的运动能力较弱,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并不能完成翻绳的任务,一味地讲解,他们也不能一下子就接受,因此教师应该从儿童所处的年龄段出发,将跳绳的诀窍编成诗歌。比如,指导幼儿做出苍蝇的形状时,教师可以向幼儿出示成品的图片,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并与老师一起绘制图片,了解最终形成作品的模样,然后鼓励幼儿说说整个翻绳的过程和方法。而此时,教师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在交流时动态生成的资源,及时将幼儿的语言转变、修改成诗。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幼儿实际的认知能力,一方面没有要求所有幼儿一下能够掌握翻绳的技巧;另一方面尊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幼儿遭遇困难和阻碍的时候,积极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借助诗画融合提高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

对幼儿最好的教育,绝不是要将知识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要让幼儿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形成对知识的认知和感受。因此,在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并借助这样的机会丰富幼儿的感性认知经验,从而达到强化实践活动的效果。

比如,在给幼儿讲述经典的图画故事《猴子学画》时,教师故意没有出示图片中猴子的样貌,因为很多幼儿都已经在动物园或电视中看到过猴子,对猴子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性都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教师可采用语言描画的方式,以诗歌谜语的形式让幼儿猜一猜这是哪种动物。幼儿听完诗歌谜语后,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猴子,猴子!”幼儿的思维被彻底激活,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为整个活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随后,教师展示了这个故事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老公公。这位老公公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白色的胡须很长,一身的衣服朴素而干净,脚上穿着一双朴素的旧布鞋。这时候,幼儿有了之前的诗歌谜语作为基础,现在又有了直观的图片作为支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图片中这位老公公的形象。

纵观这个板块的教学,幼儿经历了情景式再现和动态生成式延伸的过程。教师用自己的示范,让幼儿感受到诗歌语言与画面之间的关系,然后又引领幼儿尝试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将图片的内容以自己创作的诗歌呈现出来。这种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诗歌语言,有利于幼儿内在认知能力的提高。

四、借助诗画融合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关于诗画融合,不能忘记我国古典诗词。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典诗词无疑是这段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深受大人的喜爱,同时幼儿也需要尝试着读一读、想一想。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诗画融合的方式,强化诗歌与绘画之间的交融,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比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教师出示了诗仙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语言简单,贴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营造出鲜活、浓郁的诗意境界,在表达上与当下的语言习惯差异不大。为此,教师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并组织幼儿依照自己目前具备的语言能力,说说整首诗的大意,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画面;随后,教师要求幼儿独立绘画出诗歌所展现出来的画面,完全遵照自己的认知体验,并没有对应该画什么、不能画什么做出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对怎么画进行指导,有的幼儿从诗歌所描绘的内容中选择了床、明月、房子、窗户等事物,并描绘了课件中诗人李白的图像。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再次组织幼儿根据所画出来的这些事物,说说整首诗的大意;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诗歌的内容和画面出发,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下还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这样的拓展和想象,不仅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诗歌的大意和所包含的情感,还让整首诗的景物“活”了起来,使诗歌和绘画的融合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诗歌是美的,绘画是直观的,这两者都对当下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精准地把握诗歌和绘画之间的特征和联系,还要洞察幼儿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诗画融合应有的教学效能,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夏彩萍(1971—    ),女,江苏泰州人,泰州市姜堰区罗塘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