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1 + X”课外拓展模式,促进深度学习
2021-08-26李苏苏
李苏苏
摘 要: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同时,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1 + X”课外拓展模式,活动任务目标明确,丰富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
关键词:课外拓展;深度学习;数学阅读;数学实践;数学讲题
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积极拓展课外数学学习活动。笔者将此课外拓展模式称为“1 + X”课外拓展模式,其中“1”代表课堂教学内容,“X”则是各种课外拓展的形式和内容,具体指阅读、实践、讲题三种数学活动形式。以下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数学阅读,拓宽学生的认知维度
唐彩斌老师提出,静态的教科书、有限的课堂时空,都不应该阻挡每一个学习者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数学阅读就是为大家拓开一个新的学习时空。数学学习也需要大量数学阅读的积累。在课堂学习后,选择数学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拓宽知识,打开数学学习视野,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体会知识内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会熟练计算,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数学阅读材料——《巧围篱笆》。材料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并探讨:用16 m长的篱笆围一个长方形,如何使围成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有层次地展示四种不同的围法,并求出这四种围法的面积:(1)7 × 1 = 7(m2);(2)4 × 4 = 16(m2);(3)8 × 4 = 32(m2);(4)8 × 8 = 64(m2)。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思考,研究围四面篱笆的情况,围成一个长7 m、宽1 m的长方形,思考四面篱笆的情况下怎么围面积最大,进而得到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在此基础上,思考利用靠墙的方法节省篱笆,使面积变大,可以一面靠墙,也可以两面靠墙,利用墙面的长度越长,围成图形的面积就越大。最后,计算每一种情况下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在数据比较中得出第(4)种围法,也就是两面靠墙并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围法,围成图形的面积最大。
作为课堂延伸的数学阅读,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生动有趣的、富有历史背景的,或者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材料。恰当增加数学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维度,更有利于學生深度学习的达成。
二、数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深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驾齐驱,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离不开数学活动的支撑。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积累直接数学活动经验,最为难能可贵。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文字描述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本质,图片展示了面积单位的表征,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本质与表征的联系,帮助学生准确建立面积单位的表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表征的建立易于1平方米,这与面积单位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小的面积更容易去估计和表达,也更容易在身边找到相应大小的物体表面。经验积累对学生建立表征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想准确建立1平方米的表征则更困难。于是,教师在课后布置小组合作的任务:裁剪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体验1平方米的地面能够站多少人;用1平方米的单位面积去测量教室面积。
课后组织数学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在课堂中学生只能初步感知的内容,得以在课外数学活动中得到更深刻的体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表层达到深层。
三、数学讲题,理清学生的认知思维
数学讲题,是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题目的理解、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讲题,需要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需要学生达到的思维水平高于书面形式的解题。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以争做“小老师”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讲题。讲题的形式以视频或现场为主,现场讲题可以在小组内讲题,也可以面向全班讲题。讲题的内容以教师指定和学生自定相结合,以基于课内知识的拓展题为主。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与路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讲题作业,以视频的形式讲解以下问题:一列火车以每分钟180米的速度穿过一条长200米的大桥(从车头开进桥面直至车尾离开桥面),用时2分钟,求这列火车的车身长是多少?讲题要求学生做到严谨表达解题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学生的讲题中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讲解时都使用了示意图或线段图,从图中突破问题难点:列车行驶的路程是车身长度与大桥长度之和。而其相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列车行驶速度 × 行驶时间”,找准数量关系与相对应的数量,解决问题轻而易举。
讲题不仅能让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发展,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求同存异,接受来自同伴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内化并重新建构,促使学习在不断的自主建模过程中发生。
组织学生开展“1 + X”课外拓展,不仅促使学生加深并巩固课堂知识,更实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兰瑛.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我们这样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唐彩斌,彭翕成. 数学在哪里[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