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2021-08-26徐茂林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7期
关键词:幸福育人德育

徐茂林

[摘 要] 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美好情操、健康人格的重任,可以运用“大德育”理念,从思想引领、文化建设、主题教育、评价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学生的未来,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精心奠基。

[关键词] 育人;幸福;德育

關于教育的论断,对于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邓小平所说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正是基于这个著名的论断,丽水市实验学校提出了“专注今天,成就明天”这一办学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专注学生的今天,是为了成就学生的明天,而成就学生的明天,是学校今天应关注的目标与导向。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美好情操、健康人格的重任。

一、思想引领——形成人人做德育的育人机制

针对困扰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德育问题,浙江丽水市实验学校对德育进行了重新定位,把它定位于拓展学生素质的教育。这样的定位,为学校提出“大德育”思想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什么是大德育?那就是相对于传统的一元或二元德育而言的多元德育。它在德育范围上,是多元的、开放性的,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德育由校内走向校外,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在德育内涵上,不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交往水平的培养教育;在德育渠道上,除了必要的说教、学科的渗透之外,更注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在细微处,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德育工作;在德育评价上,也是多元的、个性化的,它一改一年一评的惯例,不再局限于综合性的评价,而是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将个性与共性相匹配,充分发掘每名学生的独特价值,以此唤起学生成长的信心。

这种“大德育”思想所带来的最直接做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员德育,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门学科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载体。从校长到课任教师,都有义务担任班主任、副班主任或学生成长导师。无论是语数教学,还是音体美教学,都要拓展学生素质的教育,都应承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美好情操、健康人格的任务。

这种全员德育机制的建立好处是什么呢?其一是能给班主任一种心理平衡;其二是实实在在为班主任减负;其三是增强了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其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履行好既教书又育人的岗位职责。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丽水市实验学校全员德育机制的直接产物,它打破了传统德育纵向分工模式,除了班主任之外,学校其他成员均要担任学生导师,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全程教育,大大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面向学生个体的德育活动。一般情况下,一位导师通常只负责3~5名学生,受导学生主要为特长生、学困生、行为偏差生、心理障碍学生和贫困生等五类学生,目的是不让一名学生落后。它实行个性化、亲情化的沟通方式,导师要承担起四种角色:像父母,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学习上鼓励指导;成益友,平等相处;当心理医生,多沟通引导。

为此,学校确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管理操作方法,从导师的工作要求到导师的工作制度,从“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原则到绩效考核,都做了明确规定,每半学期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每学期考核一次,一学年评定一次,以一定的比例给全体导师按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按一定的比值计班主任龄,并给“优秀”等级的导师发放“优秀导师”证书。

同时,学校面向全校师生推行“亮卡制度”,针对学生的学习常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好人好事等适时、创造性地亮卡(每天至少2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做好思想工作,落实“德育全员制”和“首看责任制”。学生得到绿卡,成为“文明小卫士”;得到10张绿卡,换取一张银卡,成为“文明小使者”;得到10张银卡,换取一张金卡,成为“文明小标兵”;得到10张金卡,换取一张钻石卡,成为“文明示范生”。班级每周根据学生的得卡情况,给学生相应加上周评分;每月统计上报,学生处组织评选“绿卡之星”“银卡之星”,并树立典型,在升旗仪式上表彰,特别突出的还可以成为升旗手;学期中间,学校评选“进步之星”;学期末,学校评选“文明之星”“校级文明示范生”,举行个人事迹展览;学年末,把学生得卡情况作为评选学校最高荣誉“百佳少年”的重要依据,每班评出4到6名“百佳少年”,在学年初的开学典礼上隆重表彰。学生处对各种卡数,按班级和发卡教师进行分类统计,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班主任等级评定挂钩。

二、文化建设——营造处处皆教育的育人氛围

文化作为一种力,即“文化力”,对一个组织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已被广泛认同。于光远先生说:“关于发展,三流的企业靠生产,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文化是学校的空气,是学校的生命之水,离开了文化,学校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成和物质形态。它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里的思潮、校风、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传统习惯、规章制度、人财物的管理等内容。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

对于学生而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班风建设的好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从班级目标的确立、正确集体舆论的培养、班干部队伍的组建、班级活动的开展以及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等五个方面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团队会、辩论赛、社会实践、班际比赛、组建班队(如篮球队、围棋队、歌咏队)等形式,通过座右铭、班训、班规、班歌、班级文化价值观念的征集活动,形成各班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座右铭、班训、班规等则由学校统一制作成牌匾,配上班级合影,署上班级、作者姓名,张挂在教室、走廊的墙上,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走向规范、走向文明、走向成长之路。

在文化建设中,学校还特别注重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专长,发挥学生成长导师的作用,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了羽毛球队、摄影协会、金话筒、航模队、文学社、跆拳道、篮球队、合唱团、绘画组、鼓乐队、舞蹈队、围棋队等十六个校級社团和十五个年级社团,实行走班制,每周两节安排在课表中,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让一批学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2018年,年仅14岁的胡乾惕获得首届世界无人机锦标赛青少年组亚军,2019年5月4,作为年龄最小的代表,参加了中央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2020年12月,刘恒熙成为浙江省唯一获得全国信息学大赛提高组一等奖的七年级学生;2019年7月,在第51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何流以总分世界第一、实验单项成绩第一成为世界冠军!创造了浙江省在此项赛事中的最佳成绩,成为丽水第一人!2020年11月,柯洁再次获得世界围棋冠军,成为世界围棋史最年轻八冠王……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学校就有200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

三、主题教育——开展聚沙成塔式的育人活动

如果说学生成长导师制是面向学生个体的德育机制,那么,每周进行的主题教育活动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活动,它着眼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具体的、细小的、甚至是琐碎的,细到如何走路、着装,如何佩带校牌,等等,它是不动声色、统一要求、力求规范的,它追求的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效果。

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靠长期不懈地努力。为此,学校从培养“四有新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把学生学习、生活常规的具体要求编印成册,全校学生人手一册。利用假期、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并分年段进行书面测试,力求人人知晓行为规范要求。同时,学校将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分解为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十大主题,每个大主题又下设了3~8个小主题,共47个小主题,每周根据季节变化、学生思想动态、行为表现选定一到两个主题为周德育主题,根据主题提出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通过国旗下演讲、黑板上公布、资料分发到班的程序,让全体师生明确本周德育主题;通过班队活动、收集材料、值周组检查评比、学生成长导师帮扶、护校先锋队抽查量分等方式,将德育主题落到实处。

如果说每周的德育小主题活动是零敲碎打又自成体系的,那么,每年举办的学生“四大节”则是声势浩大的德育大主题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已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这些大型活动是面向全校师生、全部学科的活动,这是注重体验、阳光普照的活动,这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两全”“两动”——“面全向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心智得到提高,品质得到锤炼,情操得到陶冶,多元化智能得到培养,如运动智力、交际智力,等等,从而催动学生走向成功的萌芽,享受由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如“科技活动月”,我们组织“主题科幻画”“科幻作文”“科普手抄报”“科普知识抢答赛”“科普故事会”“科学小讲座”“小制作”“小发明”“异想天开”等活动栏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但至少要参加一项。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成功。

学生常常会在“体育节”上看到羽坛皇后世界冠军李玲蔚刚出道时的身影,会在围棋比赛中上欣赏到围棋世界第一人柯洁学生时代的风采。

四、评价改革——实施个性化荣誉的“帽子工程”

长期以来,部分学校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德育改革的步伐,也有悖于教育的根本目的。时至今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一些综合荣誉的评比往往还存在“一好”代替“三好”的现象,评比的结果,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选,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常常成为被忽视的对象,很少有机会得到学校、老师、同学乃至家长的肯定。

评价并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更重要的是要带给学生新的希望和信心。如何挖掘每名学生的独特价值?怎样唤起学生成长的信心?10年前,学校推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帽子工程”,实施多元评价模式,力求百分之百表彰面。

学校向全校师生、家长征集学生个性化荣誉称号,如“NBA男孩”“小超女”“政坛新星”“数学之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称号,让每一顶“帽子”都打上个性化的标志,让每一顶“帽子”都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翅膀,让学校里的每一名学生都拥有合适的一顶、两顶甚至更多的“帽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选择,在学生成长记录册上的“学年初想说的话”这一栏目中,在班主任、家长、学生成长导师的帮助下,设定要争取的个性化荣誉目标,通过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的努力,公开评选,隆重颁奖,并在学校的橱窗里展出获奖学生的照片和名字。把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加以放大,每一项特长都挖掘出来加以引导。

教育应该让学生变得快乐、自信和幸福。“专注今天,成就明天”的办学理念,“大德育”的思想引领、文化建设、主题教育和评价改革,以及学校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证明:学生今天应该是快乐的,明天更应该是幸福的。

参考文献:

[1]潘正亮.时代教育呼唤学校文化[N]. 丽水日报,2005.

[2]马征,郭易卉.论高校教师谦诚尚雅师风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3(6).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幸福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