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灵动课堂下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
2021-08-26廖建红
廖建红
摘 要: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大南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灵动课堂”这一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灵动课堂,指的是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以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进而形成学生知识落实、思维活跃、能力提升的高效课堂。灵动课堂的特点是以学定教、以学活教,其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灵动课堂的根本目的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不谋而合,文章主要结合我校灵动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灵动课堂;灵动点;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7-0023-02
引言
靈动课堂是我校在2017年基于“科研兴校、改革强校”的办学思路下实施教学改革时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灵动课堂的内涵包含良好的预习习惯、规范的学科语言、有效的合作交流、问题意识的培养、多元化的评价、精彩的生成、有针对性的练习、自主选择的作业八大灵动点。这是一种求实、求活、求优的课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五个方面。
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渠道,笔者结合灵动课堂的八个灵动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预习,是指学生上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灵动课堂的内涵包含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我设计了预习案来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教学内容。教师设计预习案,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打基础。在预习案的设计中,除了梳理基础知识,我会尽可能地补充史料,打破教材界限,力求重现历史现场。而在选用史料过程中,我会尽可能选用第一手史料,这样会使历史课堂更具真实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例如,在设计《凡尔赛条约》的预习案时,我补充了《凡尔赛条约》的背景,除了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如下图),还包括一战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实力对比的相关史料,力求让学生在预习时融入历史情境,更好地思考历史现象产生的缘由,初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针对《凡尔赛条约》的影响,我设计了时间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了解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是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正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素养的体现。历史并不仅仅是纵向发展的,也是横向发展的,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历史就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通过这一预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还能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客观理解能力,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历史学习也有巨大作用。
二、有效的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被大力提倡。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效的合作交流是灵动课堂的内涵之一。要想有效地合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探究的空间和价值,已经形成结论的观点和客观史实,一般不适合设计成探究问题。其次,合作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应该更看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明白每一次合作探究不一定有正确的结果。最后,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及时地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客观的史学观。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明治维新》这一节课中,明治维新的内容线索比较清晰,不适宜在课堂进行深入探究,因此我引导学生对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影响进行对比探究。我要求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近代化四个维度对它们的影响进行合作探究。这实质是引导学生从近代化史观探究明治维新。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中国不如日本改革成功”“中国没救了”等有失偏颇的观点,这个时候,我在课堂中就及时引导学生,告诉学生要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思考历史问题,当时确实有政治腐败的现象,但是也有爱国的有识之士在不断挽救中国,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失败是时代的哀歌,这不能说明当时的中国完全没救。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既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待分析历史问题,也注重时空观念的落实,引导学生站在近代中国和日本侵略时的中国分析中日两次改革。我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注意史料的运用和史料的甄别。通过对比学习,学生知道是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日本是非正义的一方,无论当时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都不能得出近代中国国弱就该被欺辱等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三、多元化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闪光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成绩出色的学生和成绩欠佳的学生都应当得到教师的同等关注。在八大灵动教学环节中,不管是学生预习、合作探究、课堂生成,还是作业完成,学生的表现肯定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苛责和过度要求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受挫,因而,我们应该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多元评价策略是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获得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改变传统评价模式,构建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单元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它可以检测学生阶段学习成果,是衡量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学生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史料阅读活动参与程度、同学之间互评、教师的评价、自评等。两个评价分别占60%和40%,期中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总评中占较大比值,但是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即使期中和期末考试没有考好,也有机会通过良好的学习态度得到良好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纳入平时成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重视历史学习的过程。
四、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点
有针对性的练习是灵动课堂八大灵动点中不可忽视的一点。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提高与完善,包括加快练习完成的进度,使动作更加协调。由于升学压力,教师可能会采用题海战术,选择的练习以多和广为主,甚至不加甄别,来使学生提高历史成绩。但是,近年来,中考历史越来越注重立德树人、突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高效,而且还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基于我校的灵动课堂改革,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会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练习。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活动课《时事溯源》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根据最近发生的事,选择一个或几个课题,了解时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异同。同时,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与人交流等多种方式吸取知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消化相关材料。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再浮于表面,还让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得到了良好锻炼。
结语
灵动课堂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高效课堂。我们在进行校本改革的同时,要注意学科特点,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致力探究一种适合学科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何让灵动课堂更好地与历史核心素养相结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辉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6(6):46.
[2]卓美新.基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以课前讲题为例[J].考试周刊,2018(43):137,154.
[3]陈文铭.多元评价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
作者简介: 廖建红(1971— ),女,壮族,广西凤山人,初中历史一级教师,本科,副校长,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