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教学初探
2021-08-26方磊
方磊
摘 要:劳动与技术(以下简称劳技)教育课程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劳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强调各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强调融合社会、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注重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劳技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是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是劳技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在明确了劳技课程的具体教学任务后再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文章作者立足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现状,对学生深度学习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劳技课堂;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9-0041-02
深度学习实质上就是指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知识来让学生展开落实相关的知识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深度学习”这一概念的分析和理解,是笔者自己从字面上展开的。但其实,笔者也结合相关理论对与“深度学习”有关的“高阶思维”这个名词做了深入分析,并分析了“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之间的关系。比如,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高阶思维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劳技课程的背景
所谓的劳技教育,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劳动活动,从而得到一定的劳动体验,并从这些劳动体验中形成相应的劳动观念、习惯以及技能。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将劳技教育和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综合实践课程,是因为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埋头于学习,很少有机会主动进行劳动实践。缺少劳动实践的后果就是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差,而且大部分学生是“高分低能”。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综合实践课程就这样产生了。而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技教育内容,就是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一些技能。
二、构建良好的劳技课堂教学环境
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深度学习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就需要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形式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以往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劳技教育,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采用的让学生参加劳动的形式。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要求比较高的劳技核心素养,所以就不能一味地用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形式来展开。而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且思维得到发展,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劳技课堂教学环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成长与发展。
笔者认为,教师在构建良好的劳技课堂教学环境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劳技教师在教授“手工艺品”的时候,先要让学生明确此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如下:第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份手工艺品感受到做手工的乐趣,并了解到中国的手工艺文化博大精深;第二,通过不同的手工艺品的展示,学生可以愛上做手工,爱上劳技课,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学生明确了此次教学的目的之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手工艺展览中心去观看不同的手工艺作品,如刺绣、木雕、泥塑、剪纸,等等,通过实地的参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参观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做一个手工艺品。如果条件有限的话,教师就可以在网上为学生寻找一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视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手工艺品,自己模仿制作。这两种不同的形式都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环境,而且这样的劳动并不辛苦,而是很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劳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合微视频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劳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录播微视频的方式。对于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来说,微视频在教学上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用好微视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用好微视频,教师不仅要将劳技教材研究透彻,还要提前设计视频内容,并且会用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如各种App。教师在应用微视频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将其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结合起来,以此让学生获得成长与发展。
从应用微视频这一途径来说,教师在开展劳技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先仔细分析要教学的内容,并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给学生设计并播放微视频。比如,这一次,劳技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泥娃娃。这个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泥娃娃的认识,并且树立可以做好泥娃娃的信念,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做泥娃娃的具体步骤。但是一味地讲解会让学生觉得很烦躁,而且,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以具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让学生观看教师自制的动画片《泥娃娃的王国》。学生在观看之后,不仅会对做泥娃娃充满兴趣,还对做泥娃娃的步骤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制作的时候就会更加得用心,会不断地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够把泥娃娃做得很漂亮。在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就得到了发展。
四、重视课前预习
2020年4月15日,陈云龙和吴艳玲在《基础教育课程》上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的名称是《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课程体系》。在这篇文章中,陈云龙和吴艳玲将当前我国对劳技教育的要求和相关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探究了构建学校劳技教育课程体系的策略,希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他们在文章中指出,要想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教师就要联合多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在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能够自主对劳技课程知识展开分析,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而为了让学生完成好课前预习任务,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要与家长加强沟通,让家长重视孩子的预习活动,并督促孩子完成预习任务。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学生“茶叶的分类与制作”的时候,要先让学生明确此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如下:第一,让学生知道我们中国的茶叶种类有很多,同时,茶叶通常是按照产区、季节和制作工艺分类的;第二,让学生知道他们平时喜欢喝的花茶和水果茶与传统的茶叶有什么不同。根据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份花茶或者是水果茶,并将具体的步骤说出来。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做花茶和水果茶的原料带到课堂上进行具体操作。条件有限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红茶、绿茶和黑茶之中选择一种,然后自己去查资料或者请教长辈等去探索做茶的步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了解新鲜的茶叶从茶树上摘下来之后,经历了烘焙等才成为成品茶。这种实践的方式,既不会太难,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爱上劳技课。
五、展开主题合作探究
在小学劳技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加强劳技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落实了“德智体美劳”这一教育教学思想。通过对劳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很多生活技能,实现更好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并通过相应的研究找到培养学生劳动素质的好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此外,从学校课程体系设置来看,虽然说当前的学校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但是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就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增加劳技课的课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一个探究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应的合作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过年”为主题的制作“剪贴画”的活动。在制作剪贴画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此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提升深度学习的能力。
结语
在小学劳技课程教学中,教师立足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现状,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劳技教育课程的构建方式,并通过对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的情况展开相关的分析,以此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高阶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岩.构建面向核心素养“五育融合”的劳动课程——以当代芬兰中小学劳技课为例[J].劳动教育评论,2020(2):69-82.
[2]庄夏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技课的特点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3):77-78.
[3]贾再洪.构建“劳技”课程,涵养“勤乐”气质——基于农村小学劳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9(5):133-135.
[4]丁 丰.绽放智慧之花 迸发创新之光——构建劳技“智慧课堂”的实踐与探索[J].现代教学,2018(19):10-11.
[5]陈云龙,吴艳玲.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课程体系[J].基础教育课程,2020(8):6-10.
作者简介:方 磊(1978— ),女,江苏苏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