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立县:红原奏响现代畜牧业发展乐章

2021-08-26黄世涛

当代县域经济 2021年7期
关键词:牦牛畜牧业文旅

黄世涛

草原上美丽的村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发生根本改变,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国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百年沧桑巨变,既有宏大叙事,又有豪迈乐章。在川西北高原民族地区,在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原,在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四川省红原县,几十年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裕,红原县的发展深刻再现了党的丰功伟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生态立县 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

四川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报告》上,红原县被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明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应肩负着生态环境涵养地的角色,“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

这一定位,为红原县多年来坚持的“生态立县”战略提供了新时代的理论支撑。红原县地处川西北高原,是长江、黄河上游的主要水源涵养地、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重点湿地保护区。记者了解到,该县很早就意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对于保障整个黄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多年来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恢复、退耕还草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作为立命之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目前,红原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6.2%、森林覆盖率达到8.4%,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红原县的亮丽底色和优势资源。

在四川县域经济学会2021年重点研究课题《四川省县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的开题会上,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张成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条真理,但是将‘绿水青山的生态财富转化为市场可流通的、可以直接改善生活条件的‘金山银山,却考验的是定力和智慧。”

作为阿坝州唯一的纯畜牧县,红原县基于资源禀赋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将“现代畜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一个游牧民族维系了几千年的传统产业,面对凝聚时代发展优势、改善农牧民命运的当代使命,如何才能激发它的蓬勃生命力?记者了解到,该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陆续实施牲畜作价归户、草场承包到户、人草畜“三配套”等重大改革,创造性开展牦牛保险、草原保险、森林保险和标准化种植养殖、家庭牧场建设等工作。与此同时,扎实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省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县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改造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和保障措施的实施,红原县现代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

2019年,紅原县畜牧业总产值达7.2亿元,是1960年建县时的410倍。近年来,该县先后两次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雅克音乐季带动文旅融合发展

牧业+文旅 把握牧区高质量发展脉搏

“七月如火,有什么地方凉爽又漂亮?”答曰:“俄么塘。”

当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文旅产业迎来发展爆发期,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首选的休闲方式。市场需求的激励下,各地充分挖掘文旅资源优势,打造文旅产品、发展旅游产业。文化旅游经济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碧草连天的红原大草原既是牦牛生息的乐园,也是风光绮丽的观光胜地。红原县充分依托大草原唯美辽阔的自然风光,进一步提炼出丰厚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红色文化、浩瀚神秘的宗教文化以及多元包容的门户文化,打造文旅精品。还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节庆文化,自1998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牦牛文化节,从2016年起连续优质高效举办4届雅克音乐季,打造四川省“四季音乐节”标杆。同时,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文旅业态、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游客服务水平,推进红原县全域旅游发展。

牧民用现代化机器给牦牛挤奶

近几年,红原县先后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县”“中国自助游(自驾)最佳目的地”等10余项全国旅游奖项。红原月亮湾、俄么塘花海、日干乔三个景区已成功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草原、江河之源、牦牛家园、自驾乐园等旅游名片正在做亮叫响,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体现在红原县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质量上,更体现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效益上。2019年,红原县接待游客192.6万人次,收入15.6亿元。2021年8月,阿坝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第五届夏季雅克音乐季暨第九届牦牛文化节将在红原县举办。眼下,该县在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绿色+工业 探索高原产业发展路径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并非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尊重实际和尊重规律基础上主动作为,平衡好生态保护与资源转化的关系,壮大生态产业,将自然资源造福于当地群众。

随着“生态立县”战略步入纵深,红原县以现代畜牧产业为基础,在乳品制造、肉类加工、中药藏药生产、香料制作等方面积极开拓,延伸产业链、扩展产业集群,短短几十年,红原县以畜牧业为基础的“二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近年来,红原县进一步抓住“生态”“绿色”主题,探索实践具有红原特色、牧区特点的绿色发展路径。以绿色产业园、科技创新园、牦牛文化园、特色种植园为依托,实施“一区四园多基地”战略,宇妥藏药、红原牦牛乳业等一批公司正积极争取上市。

国家电投集团是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中央直管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新能源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均位列世界第一。红原县依托高海拔地区光照资源充裕的天然优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在红原县建成了全省首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一期裝机容量20M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624万千瓦时,已于2018年4月投产发电。同时,天津中环等企业的新能源项目也相继投产发电。

目前,红原县全县工业企业达34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占地1700亩的绿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已有24家企业入驻,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税收超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县域经济发展,最终体现在区域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上。红原县按照“小而精、富有特色、功能齐备、设施配套、宜居业、便商旅”的城镇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整体推进,城镇道路宽敞整洁,建成特色魅力乡镇10个、精品旅游村寨7个、幸福美丽家园34个。

过去草原上的牧民逐水草而居,随着牧民新村、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三百示范工程”等项目的深入实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美丽藏乡新村拔地而起,草原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从游牧走向定居,红原大草原实现既“安居”又“乐业”。

漫步在红原的县城,宽阔笔直的道路、典雅特色的现代景观、别致温馨的群众广场……相比当年红军跨越的苦寒之地,已是两重天地。

(红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日干乔湿地

猜你喜欢

牦牛畜牧业文旅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文旅地产 破局模式
发展低碳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研究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961个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