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浅谈学困生转化策略

2021-08-26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归因辅导学困生

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朱 琴

有效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困生是由于各种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学习困难学生,针对他们进行教学或辅导工作时,教师不妨“偏心”一点,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上做出调整,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小学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最大的区别。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大量的学困生依然存在,他们在面对小学语文学习的时候学力不足或者动力不强,不能拿到理想的成绩。他们在面对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时通常会面对以下困难。

1.心理上进行不当归因

韦纳(Bernard Weiner)的归因理论认为,内因和外因是归因的维度之一,人们在归因时还会从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组合在一起,结合学困生情况,形成了如下表的归因模型。

稳定性控制性内部 外部稳定 能力 任务的难度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学困生在面对学习上遇到的挫折时,往往将所遇到的困难归因于学习任务难度大或者运气不佳,进而忽视自身努力不足;也有一些学困生将困难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往往又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学困生由于自身努力不足导致学习困难的时候,即使正确的归因也会让他们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丧失对学科的好感和认知度。

2.知识接受能力上的困难

知识点的理解可能会遇上困难。语文知识从识记到记忆的过程中,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而理解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每个学生又是不同的。当一个学生发现周围的同学频频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做出各种反应,而自己却搞不清楚教师所提到内容是何含义的时候,逐渐就会对这个教师甚至这门学科产生心理上的疲惫。

知识的记忆过程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的时候。在现在小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的目的,通常会让学生背、默、再背、再默。枯燥的记忆过程会让很多学生在此时产生严重的厌烦心理。想到下一节是语文课,有些学生可能没有任何兴趣,唯一念叨的就是:语文课又要背书默词了。

3.知识运用上的困难

知识的表达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师通常都会对学生说:会背语文不代表学好了语文。那是因为,能理解并记忆知识点但不能正确运用知识点的学生大有人在。用简单一句话概括:不会表达。学生会感觉到自己辛苦背下来的知识轻易地被否定掉了,只能觉得“前路是迷茫的”。

学困生面临的这些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他们解决。

二、针对学困生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学困生面对语文学习时在心理上、接受知识的能力上、知识运用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方位引导学困生,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三方面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巧用激励性语言唤醒学困生的主体意识,解决学困生心理障碍

(1)针对学困生归因不当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是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学习动机是学生的心理过程,激发学习动机就是提升学生自己学习的主观愿望。进行归因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归因的知识,分析自己日常采用的归因方法,体验自信的力量,改变学困生的心理弱势地位。同时通过正确归因,分析自身学习能力、自身努力以及学业困难程度等要素在成功中的作用,以唤醒学困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意识。

小轩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而且特不爱做作业的学生,每次为了让他写作业我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仍然不好。有一次课间我找他谈心,态度很温和地说:“小轩,我一直觉得你是埋在泥土里的金子,只是还没有发出光来。我上课的问题你都会,对不对?”他点点头。“那你大胆举手发言好不好?其实只要你上课多举手,就会忘记搞小动作,不信你试试看。”

后来,只要看到小轩举手,我都会请他回答,而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你们瞧,小轩今天发言真积极,上课一定认真听讲了呢!”“你太了不起了,会用这么多精彩的语言,真佩服你!”他的脸上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当他的表现有进步的时候,我也会特意把他拉到身边,对他说:“你今天进步了。”“你今天进步了”这句话大概只说了一个星期,小轩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作业居然也能坚持每天写了,不用天天催了。正是因为运用了激励性的话语,小轩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他体验到了成功,才有了飞速的进步。

(2)巧妙地使用教学方法在唤醒学困生的主体意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在谈论法的应用中,指定班级的学困生作为各小组的发言人,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表述出来;在背诵法和练习法的运用过程中,让学困生拿着书本,作为批阅者参与其中;在课堂活动中,也可以让学困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如资料检索、绘画、书法等,在探究小组中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在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学困生的角色,能够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小星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就是学习语文太偷懒,每次背书都要拖到全班最后,还背得结结巴巴,错误一大堆。我跟他约定,如果他能第一个到我面前背过关,我就请他当小老师,给其他学生背书。结果他真的背过关了,当小老师的过程异常认真负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在多次复习中牢牢记住了课文内容,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2.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困生对知识的接受

(1)利用多媒体资源,加强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投影、图形、图像,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动态化、具体化。同时,多媒体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因此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各种教学方法的展开,也有利于学困生以自身可以接受的形式获取知识。

(2)利用现实语文资源,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在课堂中就公众事件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为学困生展示自己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习上并不出众的学困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3)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杜威曾指出: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困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掌握知识,并尽量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而教学方法则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学困生在面对小学语文学习时面临各方面的问题,而教师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在学困生辅导工作中“占得先机”。

三、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策略

1.优化学困生的体验——建立多层次的教育辅导网络

学困生的学习体验过程是在直接和知识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针对学习体验的优化应主要集中于教育辅导网络的多层次构建。我们可以从教师、家长、同学三个方面为学困生构建起三级辅导网络。第一级教师的解说更加准确、专业;第二级家长可以帮助完成一些简单的背诵默写任务,利用好课余时间;第三级同学之间一方面更加亲近,更能理解学困生的想法,另一方面,同学之间的相互“较劲”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构建起针对某个学困生专门的辅导网络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并且对辅导网络也要进行科学管理。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每周定时与学困生约谈,了解进展;(2)施行家访或电话家访,确认课余时间辅导的进行情况;⑶向参与辅导工作的其他同学提出建议,指定辅导内容;⑷记录学困生辅导进度。

2.优化教学过程——建立以学困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

优化心理环境,建立归属感。在我们设计针对学困生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时候,已经提到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各自的作用。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帮助学困生建立起归属感。改善辅导态度,增进与学困生的情感沟通,用学困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辅导,可帮助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安排学习较好的学生与学困生坐在一起,希望起到带动作用。在这里要注意,若学困生属于有较强自卑心理的学生,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反而会增强学困生的抵触心理。优等生在课堂上过快地给出答案也会使学困生失去思考的时间。因此,在课堂座位的安排上,给学困生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优化课外辅导环境。课外辅导环境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外辅导小组的环境优化,二是家庭学习环境优化。课外辅导小组的构建应选择学情相近的学困生组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困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如相互背诵知识点、互相听写等。在优化家庭学习环境方面,教师可通过家访了解家庭学习环境,也需要给家长“上课”,如指导家长参与学困生课余学习计划的制订,提醒家长在学困生面前不要过度强调学习成绩,要更加注重表扬学习态度的改进等。

3.优化互动方式——建立注重双基的交流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学困生的辅导应更加侧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学困生原本学习能力就比较弱,如何教会他们学习呢?生搬硬套或机械训练都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优化互动方式,学困生会更容易内化吸收。

优化教师与学困生的互动方式,应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建立。基本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可根据学困生个体的具体情况,调整讲解方式、优化问答及反馈方式,逐步引导学困生建立起基本知识体系。

优化优等生与学困生的互动方式,应注重基本技能的模仿。学困生与优等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就是基本技能的模仿过程。教师可引导优等生在表述问题时,少讲答案,多暴露思维过程。之后,再让学困生表述相同问题时,采用逐步模仿的方式,复述思维过程。

优化学困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应注重双基的实践。在学困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进行双基实践,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学困生之间相互做老师,给对方讲解问题,因学习基础相近,这个过程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又可以从对方身上学习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和梳理。

教育需要爱,教育的过程需要细腻与耐心,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做个“偏心”的好老师,对学困生多一份关心和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归因辅导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为何越来越爱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